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B.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C.《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0-22 04:0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 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
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 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 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 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 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 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 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 是之谓乎。”
【小题1】下列各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亟请于武公 亟:急切
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法度、规定
C.缮甲兵,具卒乘  具:准备
D.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赐予
【小题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郑武公娶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虢叔死,他邑唯命 君何患焉
C.谁曰不然 其乐也融融
D.为请制 闻之,有献于公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从正面表现庄公有孝心的一组是(   )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②姜氏欲之,焉辟害。③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④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⑤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 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 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 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 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3)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微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实征之(______)  (2)于召陵(______)
(3)何城不(______)  (4)屈完及诸侯(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2)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小题3】根据文意,楚国使者屈完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用何道理劝服了齐桓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小题1】下列带“之”的各句均出自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B.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C.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D.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一是亡郑利于晋,而是存郑利于秦。
【小题4】翻译下面两句话。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