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 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②而不怨。”(《论语•里仁》)
(注)①几:婉转。②劳:忧愁。
【小题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无论是人还是犬马都会养自己的父母。
B.孔子不赞同把“孝”简单等同于“养”的看法。
C.孔子认为父母如果有错,子女应尽规劝的职责。
D.孔子认为子女赡养和规劝父母都应该讲究时机。
【小题2】孔子认为“孝”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说说这一核心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09 03:0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无乃尔是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C.既之,则安之
D.欲之而必为之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东蒙主 / 后世必子孙忧
B.季氏将有事颛臾 / 虎兕出
C.则修文德来之 / 伐为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必为之辞 / 不患寡患不安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尔言矣 / 是谁之
B.今由与求也,夫子 /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C.陈力列,不能者止 / 贱子贫困,欲诸大夫求—醉饱
D.夫是,故远人不服 / 方六七十,五六十
【小题4】翻译语句。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小题5】文中孔子两次指责冉有,第一次是因为冉有____,第二次是因为冉有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