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不可不慎也!夫子不可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之何其可也?”

 (《论语·子张》)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岂贤子乎   于:介词,比。
B.夫子不可及也   之:结构助词,的。
C.夫子莞尔笑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D.如之其可及也   如:与“何”连用,解释为“怎么”。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一以为知    ②不可不慎也 
③夫子之不可也    ④如之何其可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对上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
B.子禽认为,言语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夫子,就像他们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
C.孔子到鲁国小城邑武城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笑着说:“杀鸡怎么用得着宰牛刀!”
D.在那里做地方长官的言偃对孔子说:“地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使唤。”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2)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8 03:0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B.比及三年    比:比较
C.以俟君子 俟:等待D.鼓瑟希 鼓:弹奏
【小题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5)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信:真实、不虚。
B.饭疏食饮水 疏食:粗糙的饭。
C.君子去仁,恶乎成成 名:树立名声;得名于世。
D.不以其道得之,不也 处:处所。
【小题2】下列各句省略的内容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而可(以义)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B.以(之)告者过也
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处也
D.(臧武仲、公绰、卞庄子、冉求)亦可以为成人矣
【小题3】下列对有关文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而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B.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信念信仰,即使物质生活条件是恶劣的,他在精神上也一样是充实的、快乐的。
C.乐道而安贫,鄙视富贵功名,是孔子一贯的追求。
D.孔子认为,真正完美无缺的人不仅要具备“智”“不欲”“勇”“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以礼乐”来修饰自己,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一)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二)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左传·成公二年》)

(注)①孙桓子:卫国国君。②曲县:即“曲悬”,周礼规定,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繁缨:古代天子、诸侯所用辂马的带饰。依礼制,曲县和繁缨只有诸侯才能使用。③名以出信:名位与实际相符以显示诚信。
【小题1】材料一中,孔子为何责备子路“野”?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小题2】(1)这两则材料均体现了儒家的何种思想?
(2)指出儒家重视该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