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是对本专题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 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作为自己的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7-30 09:4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用兵
B.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
C.陈力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D.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   )
A.何伐为  斧斤时入山林
B.今夫颛臾,固而近费 覆杯水坳堂之上
C.远人不服,不能来也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D.吾恐季孙忧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将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