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③封洫:田界。④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⑤舆人:众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B.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C.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D.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善用春秋笔法,在叙事中敢于直言不讳,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B.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宣、灵都是褒谥,厉、庄、炀都是恶谥。
C.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按照古代的称谓礼仪,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用“字”。
D.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经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2)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17 07:4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文言文阅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加线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
C.既封郑
D.郑既亡矣
【小题4】下列对烛之武这个人物分析评价正的一项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不卑不亢,善于激将⑥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⑦不计个人恩怨,热爱国家
A.②③⑤⑦B.②③⑥⑦C.①④⑤⑦D.①④⑥⑦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2

解释加点字。
①辞
曰:“臣之壮也……”    动词,______________
停数日,去    动词,______________
欲加之罪,何患无 名词,______________
②济
而夕设版焉   动词,______________
君子人于患     动词,______________
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动词,______________
③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副词,______________
土膏润 副词,______________
闻有鼠作作索索 副词,______________
赵使人捕得李牧 副词,______________
其文约,其辞,其志洁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幽、厉之后,周室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④焉
子亦有不利    语气词,______________
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______________
若不阙秦,将取之 疑问代词,______________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代词,______________
⑤之
壮也 助词,______________
是寡人过也 助词,______________
夫晋,何厌有    助词,______________
犯请击之 代词,______________
⑥其
君知难也     指示代词,______________
乏困  代词,______________
所与  代词,______________
还也  副词,______________
⑦而
今急求子 连词,______________
夜缒出  连词,______________
若亡郑有益于君   连词,______________
朝济夕设版焉     连词,______________
⑧以
烦执事 介词,______________
越国鄙远 连词,______________
若舍郑为东道主   介词,______________
乱易整  介词,______________
其无礼于晋 连词,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