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九月,甲午,晋、秦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节选自《左传》)
(2)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传”意为注释,《左传》是一部给儒家经典《春秋》作注解的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执事,办事的官吏。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这里可译为“您”。
C.侯、伯: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D.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举行杀生、歃血,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C.烛之武能言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定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退兵,从而保全了秦国。
D.正如选文(2)中所说,“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也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烛之武以“利”攻心,以“史”离间,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3 11:2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后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驻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既东封郑   (封:边界)
D.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大)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加黒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人之力而敝之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吴广以为然 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
【小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6】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小题7】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代词理解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失其所与,不知D.吾其还也。
【小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同类题2

(二)文言文阅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加线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
C.既封郑
D.郑既亡矣
【小题4】下列对烛之武这个人物分析评价正的一项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不卑不亢,善于激将⑥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⑦不计个人恩怨,热爱国家
A.②③⑤⑦B.②③⑥⑦C.①④⑤⑦D.①④⑥⑦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有 厌:讨厌
B.若不秦 阙:侵损、削减
C.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最终使秦伯退兵。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向贺贫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踢。”

(选自《国语·晋语八》)

注释:①叔向:晋国大夫。韩宣子,名起,晋国正卿。后文提到的郤昭子,也做过晋国的正卿。②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一卒之田:一百顷土地(古称一百人为一卒),这只是上大夫的俸禄,上卿的俸禄应为五百顷(一旅之田)。③桓子:栾武子的儿子栾黡(yǎn),晋国大夫,后文提到的“怀子”,即栾盈,是栾黡的儿子。④离:通“罹”,遭受,这里有受牵连的意思。⑤绛:晋国故都。⑥桓叔:韩氏的祖宗。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德行,顺其宪则 宣:发扬
B.诸侯亲之,戎、狄怀之    怀:怀念
C.恃其富宠,以于国 泰:骄恣、奢侈
D.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大矣 宠:荣耀
【小题2】对下列短语中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贷居贿 居贿:积蓄财物
B.贪欲无艺 无艺:没限度
C.而无其实 其实:他的实权
D.行刑不疚 不疚:无过失
【小题3】将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   )
①无一卒之田    ②顺其宪则    ③行刑不疚
④修武之德 ⑤有栾武子之贫 ⑥忧德之不建
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
B.曾经显赫一时的郤昭子及其家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德行沦丧。
C.叔向以桓子食婪骄横终遭祸殃的事例教育韩宣子应安贫乐道。
D.韩宣子认为是叔向的开导拯救了自己,表示世代铭记他的恩惠。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2)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军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以乱整 易:交换
D.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D.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