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① ,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②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 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 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 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 诇:音 xiòng,刺探,得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 /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帽子,表示已经成人,文中的“弱冠”指将要成年。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部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朔,指阴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6 12:2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  当:抵挡
C.至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以遗失部籍 坐:因…获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C.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圭,宗玉,南宫人。正统七年进士。除御史监朱勇军,讨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脱还,景帝命往泽州募兵。寻迁陕西按察副使,擢浙江右布政使。福建贼郑怀冒流剽处州,协诸将平之。天顺二年,贵州东苗干把猪等僭号,攻劫都匀诸处。诏进右副都御史,赞南和侯方瑛军往讨。圭以谷种诸夷为东苗羽翼,先剿破百四十七寨,乘胜攻六美山。干把猪就擒,诸苗震詟。成化元年,荆、襄贼刘千斤等作乱。敕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而以圭提督军务,发京军及诸道兵会讨。千斤,名通,河南西华人。县门石狻猊重千斤,通只手举之,因以为号。正统中,流民聚荆、襄间,通窜入为妖言,潜谋倡乱。石龙者,号石和尚,聚众剽掠。通与共起兵,流民从者四万人。圭等至南漳,贼迎战,败之,乘胜逼其巢。通奔寿阳,谋走陕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与苗龙合。官军又破之雁坪,斩通子聪及其党苗虎等。贼退保后岩山,据险下木石如雨。诸军四面攻,圭往来督战,士皆蚁附登。贼大败。擒通及其众三千五百余人,焚其庐舍,夷险阻而还。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父忧,葬毕,视事。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六年,阿罗出等驻牧河套,陕西数被寇。圭言镇巡官偷肆宜治。圭乃议大举搜河套,发京兵及他镇兵十万屯延绥。而以输饷责山西、陕西民,不给,则预征明年赋。于是内地骚然。十年卒官,年五十六。赠少傅,谥恭敏。圭性简重,公退即闭阁卧,请谒皆不得通。在贵州时,有愤中官虐而欲刺之者,误入圭所。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圭呼烛起视,傅以善药,遣之。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白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B.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C.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D.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成年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表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
B.御史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秦开始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官员过失诸事。
C.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按照古代礼仪,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但本文中白圭在父亲“葬毕”即“视事”。
D.少傅为“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后只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为虚职;文中亦是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圭为国分忧,积极平叛。先后参与平定福建贼郑怀冒,剿灭贵州东苗干把猪,镇压刘千斤、石龙等人的叛乱。
B.白圭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征讨干把猪时,他主张先攻谷种诸夷;攻打后岩山,他冒着如雨的木石,往来督战。
C.白圭性情简重,铁面无私。陕西屡遭侵袭,他认为镇巡官应当惩治;公务完毕即闭门睡觉,从不接受他人邀请。
D.白圭宽宏大量,不记人过。在贵州时,有人行刺中官而误入白圭住所,白圭不但不加责罚,反而用好药为他疗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
(2)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

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瞏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竞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官,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
B.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
C.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
D.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D.,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会试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 高兴,也原谅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
(2)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
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明史·康茂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B.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C.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D.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本文中对朱元璋称太祖,即为庙号。
B.江阴因其在长江以南而得名。中国古代地名中多含“阴阳”二字,地名中的阴、阳表明了其在山、水旁的位置,如衡阳指在衡山之北。
C.迁,在古代表示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但有时也表示贬谪、放逐之意。文中取的是晋升的意思。
D.追封,死后封爵,也指后来补封。文中指的是康茂才死后被朝廷追封为“蕲国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茂才年轻时通晓经史大义,事母至孝。元朝末年,起义军攻陷蕲县。康茂才召聚兵马,保卫乡里,立下功劳,被朝廷封为“长官”(官职名),之后多次升迁至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B.朱元璋率军渡江。当时,康茂才屯驻采石,扼守长江。朱元璋便派军攻打,但都被康茂才击退。后来,常遇春将康茂才诱出,以伏兵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于是康茂才率部下归降。
C.洪武元年康茂才随军征伐中原,夺取汴梁、洛阳,并屯驻陕州。康茂才驻军陕州期间,筹集粮草,建造浮桥,接引大军,并招抚绛州、解州,扼守潼关,抵御陕西元军。
D.康茂才善于安抚,百姓立碑歌颂他的功德。洪武三年,康茂才再次和大将军一起出征定西,攻取了兴元。凯旋途中,康茂才病死。追谥为蕲国公,封号“武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
(2)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①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卒,年七十八,赠谥忠宣。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节选自《明史•黄福传》)
【注】①开中法:明代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B.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C.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D.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明朝、清朝时太学俗称国子监。
B.驿站,指古代路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
C.商贾,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为商,行走贩卖货物为贾;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
D.俸廪,指俸金与禄米,也泛指俸禄,是我国古代按照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事奉六朝,多有建言。他提出轻省赋税、设立卫所、设置驿站、让广东海运粮食供给广西等建议,都被皇上认可批准了。
B.黄福才干卓著,理政有方。安南初定,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上的恩德和旨意;告诫下属不要苛扰百姓,上下顺服。
C.黄福救助官员,受民爱戴。他帮助和救济所有被贬到交趾的官员,选出贤明的人共事;离开交趾时,百姓奔走相送,哭泣不忍分别。
D.黄福为官廉洁,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妻子儿女也是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都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2)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