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喜雪二首(其一)
曾巩
欲休还舞任风吹,断续繁云作阵随。
已塞茅蹊人起晚,更迷沙渚鸟飞迟。
混同天地归无迹,润色山川入有为。
太守不辞留客醉,丰年佳兆可前知。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喜”是这首时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却处处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展现出天空阴云密布、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C.诗的三、四两句写雪后清晨的景色,以“人起晚”“鸟飞迟”写出了雪后的静美。
D.颈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大雪融化,化作雨水,润色山川的景象。
E. 全诗先从视觉上刻画,后从听觉上描绘雪景,融情于景,充满诗情画意。
【小题2】首诗赋予了雪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2 04:0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对下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小题2】对以下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小题3】这一部分生动地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作者善于通过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展现乐曲旋律的变化。仔细体会这些比喻的含意,用几个词语概括乐曲旋律的变化。(不超过16个字)。
→
→
→
→戛然而止
【小题4】这段文字,通过对琵琶女弹奏的描绘,显示了琵琶女___________,可谓声情并茂。结尾两句是________描写,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小题5】像这样的音乐弹奏描写,在文中共有三次。请说说它在文章结构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晚次①鄂州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解)
①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远见”“犹是”两词,描写诗人远远望见汉阳城,将要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B.颔联中“估客”,即商贾。同船的商贾白天倚窗托枕,竟能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时江面风平浪静。
C.尾联抒写感慨,多年征战业已结束,已能听到江上传来升平的鼓鼙之声。
D.本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构思精妙,善于用典,读来饶有兴味。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小题。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①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②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释)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
【小题1】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
(古称金陵)。标题中“次……韵”是古人作应和诗歌的一种格式,请仔细观察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并调动你的阅读积累,理解“次韵”特点。
【小题2】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古墓中。
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小题3】(小题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
①
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②
。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第二联可以看出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雨沫飘寒沟”着眼于近景,运用了渲染衬托的表现手法,用凄风苦雨来烘托诗人的辛酸不幸。
D.“南宫古帘暗”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宫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意境幽静冷寂。
【小题2】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晓望
①
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
②
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②坼:裂。
(1)颈联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诗句赏析。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