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夏候胜字长公,为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與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后十余日,光卒与张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候,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日:“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博。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思,儒者以为荣。
(根据《汉书》所编,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
B.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
C.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
D.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廉颇蔺相如列传》) |
B.于是秦王不怿 怿:高兴、喜悦(《廉颇蔺相如列传》) |
C.子为父死,无所恨 恨:遗憾(《苏武传》) |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张衡传》) |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为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土,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与现代的“博士”有所不同。 |
B.崩,指天子、帝王的死。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死”庶人死叫不禄”。 |
C.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官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
D.诏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后,改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胜通晓经术。他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及《洪范五行传》;为太后讲授过《尚书》,为此在他去世之后,太后还为他穿了五天的孝服。 |
B.夏侯胜直言敢谏。宣帝即位后想褒扬汉武帝的功业,群臣附和,唯独夏侯胜坚决反对,认为不宜为武帝立庙,他因此受到弹劾而下狱。 |
C.夏候胜生性直率。因私自传播皇上的话受到责备时,他援引尧帝之言传布天下之例,坚持辩称自己并没有做错。他在朝中素有直声,也深得宣帝信任。 |
D.夏候胜仕途坎坷。他开始被征召为博士和光禄大夫,又曾两次升任长信少府,后因被弹劾下狱而去职,最后升为太子太傅。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