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修古,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元御史十二人晨朝,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制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B.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C.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D.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字述之”中的“字”即“表字”,旧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不礼貌。
B.“御史”,历史上,其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御史”。
C.“出”,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D.“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或遭灾等情况,常常会颁布赦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最后改知兴化军。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连扶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 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4 08:3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步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戍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以手创不任持,诏执梃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B.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C.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D.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文中“太宗”是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B.擢,表示官职提拔或晋升,与下文“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中的“出”意思相同。
C.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D.“赠侍中”的“赠”是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古代朝廷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以示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琼武力勇猛,拥有将帅之才。太宗担任京兆尹时,召他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宴饮大醉,他左手抓马靮,右手执马镫,助其乘马,深得太祖赏识。
B.高琼屡从征伐,力济国家之难。他随太宗征讨太原,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力围攻城池;朝廷北伐时,他临危受命,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又建易州城。
C.高琼明晓理道,处理事务得体。他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上表请求位居老臣潘美之下;他取饭自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息仓廪粮米陈腐的谣言。
D.高琼练于军事,积极向上建言。澶渊之役,他慷慨陈词,促成了陛下亲征以督勉将士;朝廷精简兵卒,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最终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责备。
B.服除,与“服阕”同义,指守丧期满。古代丧服的制度,按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分为五等。
C.皇祐,即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风”和“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若讷敢于进谏。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春天大旱,皇帝在听取了高若讷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
C.高若讷看重气节。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治愈母病,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
(2)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良淳,字景程,大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赵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杰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良淳知安吉州。先是,知州李庚遁,百事隳废,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文天祥去平江,溃兵四出剽掠,良淳捕斩数人,枭首市中,兵稍戢。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先是,朝廷遣将昊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闽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B.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D.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号贤宗子”中的“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B.“以荫为泰宁主簿”中的“荫”指子孙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
C.“考举及格”中的“举”,即举人,在此指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的贤才。
D.“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中的“太守”指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宋代称知州。在此赵良淳沿袭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淳品学操守精良,为政干练。他身为丞相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凭学问成名,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为官不曾求人举荐。
B.赵良淳任分宁知县力革俗弊,施行教化。他对忠厚孝敬的人极为尊敬,为百姓树立典范;对来骜不驯的坏人,就绳之以法,习俗因而稍有改变。
C.赵良淳任知州时守御有方,以德化人。当时发生灾荒,盗贼蜂起,他不以武力弹压,而是令僚属晓以大义,让盗匪扔下武器离开。
D.赵良淳面临危难不贪生怕死,而是舍生取义。在安吉保卫战中,由于他用人不当,以致元兵攻破南门,良淳不得已让士兵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投缳自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知州李庚遁,百事隳废,良淳至,日与僚史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
(2)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C.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都是年号。
B.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制度,具有代理性质。比如“摄” “行” “署”“权” “守”等。
D.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登基、即位、立、继位、坐朝、面南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粱鼎为官刚正,为民除害。他在吉州任职时,萧甲为非作歹,为害一方,他流放了萧甲,深得皇帝的赏识。
B.梁鼎关心百姓,体恤民情。他在陕西为官时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
C.梁鼎步入仕途,遭遇挫折。至道二年,因犯事而被降职;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的建议虽得到朝廷同意,但后来因朝廷通盐商而受处罚。
D.梁鼎文才斐然,声明远播。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篆、籀书体,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著作,声名很大。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
(2)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B.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C.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D.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B.荫补,又称恩荫,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即因上辈有功勋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资格的一种待遇。
C.进士出身,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南宋孝宗时第一、二甲为进士及第,第三、四甲为进士出身,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D.号,是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号的实用性不强,只可供人呼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年少时就擅长诗文,后来和秦桧孙子秦埙等人一起参加科举,陆游被锁厅推荐为第一名,遭到了秦桧的嫉妒,愤怒的秦桧惩办了当时的主考官。
B.陆游常向皇帝上奏疏。杨存中长久掌管戍守京城的正规军,陆游在疏中力陈其不当;京城中有些显贵人物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陆游请求严行禁绝。陆游的这些意见都得到了皇上的赞赏。
C.吴璘的儿子吴挺代替掌握兵权,非常骄横,倾尽钱财交结死士,屡次因过失误杀人,王炎无可奈何。于是陆游请求用吴玠的儿子吴拱代替吴挺。
D.陆游曾在四川和范成大以诗文相交,但不拘守官场的礼数,人们讥笑他颓唐放纵,因此陆游自号“放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2)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