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①王安国:北宋诗人,王安石之弟,但并不依仗其兄,后因被诬陷罢官,放归故里。②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慧黠善弹琵琶,后泛指弹琵琶的歌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莺语不停,风疏雨骤,红残锦污,诗人从声和色两方面勾勒出了一幅残败的暮春图。
B.春天匆匆消逝,诗人心中充满惆怅,歌女弹奏的琵琶哀音又让其思念亲人,思念故乡。
C.词中用拟人写黄莺殷勤留春,“费尽”一词,常字见奇,表达诗人对春的眷念深情。
D.全词因物起兴,即景抒情,由留春、惜春到追踪春光,构思、联想在新巧中足见匠心。
【小题2】词末“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两句中,用了什么手法写“杨花”?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30 08:3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滕王阁

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注)王安国是王安石四弟,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说,此诗为王安国十三岁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用平叙笔墨写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 “枕碧流”,点出高阁所在,它安然高卧于一派深碧的滚滚江流之上。这一联对滕王阁虽有空间形势的交代,但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叙写,上句写昔,下句写今。
B.颔联虽紧承首联,但着重从空间着眼,写滕王阁这块胜地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之变。“几经”和“偏照”,强调变迁的匆忙和兴废的无常。在自然和人事的隐隐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今昔之感。
C.颈联运用远近结合手法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树密”、“ 千家”,写近景,千家栉比,市井兴旺,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 一叶”,写远景,一叶扁舟,摇曳而过,具有淡远闲逸之趣。
D.尾联“极目”一词在意念上与前句“天际人归”紧密相关,“沧波”与首联“碧流”遥相呼应。放眼江流,气象万千,和“西山重叠乱云浮”描绘出一幅意境辽阔壮远的画面。
E.此诗大概为王安国十三岁时所作,而王勃写《滕王阁序》年龄也不大,才华横溢文中。两人都是早慧的诗人,都在青年时代登临滕王阁,留下了为人传诵的名篇,这是唐宋诗坛上的佳话。
【小题2】此诗的尾联与王勃的《滕王阁诗》的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表达的内容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