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网。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是“无书”的象征。②欹:倚、依。③烬:物体燃烧后的剩余之物。
【小题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题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2 08:49: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动词,推其根本。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乃:你的,人称代词
C.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D.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三矢赐庄宗 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文章借古讽今,借后唐庄宗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文章气势磅礴,义正词严,严厉地批评了庄宗,在责难之中总结教训,并明确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将庄宗极盛与极衰的两种情形进行了鲜明的对照,说明了盛衰之事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修表。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B.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C.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D.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指欧阳修亡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汉代列候之妻称夫人,列候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B.戌,地支的第十位,可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如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年份。
C.进士,为通过殿试者,头名为状元;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头名会元;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头名解元。
D.判官与推官,均为州郡长官的属官,前者掌管文书工作,后者掌管刑事;枢密,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父亲为官至廉。一生清廉自守,乐于施舍,脱略俗念,不为物累,以致死后没有留下遗产。
B.欧阳修的母亲贤淑豁达。一生亦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欧阳修的父亲奉亲至孝,为政至仁。文中两次“涕泣”,孝心如闻如见;两次“长叹”,宅心仁厚显然。
D.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刚毅坚强。文中叙述其由江南望族变为贫贱之家,为了凸显其高风亮节的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2)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员半千,字荣期,齐州全节人。其先本彭城刘氏,十世祖凝之,事宋,起部郎,及齐受禅,奔元魏,以忠烈自比伍员,因赐姓员,终镇西将军、平凉郡公。
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长与何彦先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名。凡举八科,皆中。咸亨中,上书自陈:“臣家赀不满千钱,有田三十亩,粟五十石。闻陛下封神岳,举英豪,故鬻钱走京师。朝廷九品无葭莩亲,行年三十,怀志洁操,未蒙一官,不能陈力归报天子。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得天下英才五千,与榷所长,有一居先,臣当伏死都市。”书奏,不报。
调武陟尉,岁旱,劝令殷子良发粟振民,不从。及子良谒州,半千悉发之,下赖以济。刺史郭齐宗大怒,囚半千于狱。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任河北道存抚使,让齐宗曰:“君有民不能恤,使惠出一尉,尚可罪邪?”释之。俄举岳牧,高宗御武成殿,问:“兵家有三阵,何谓邪?”众未对,半千进曰:“臣闻古者星宿孤虚,天阵也;山川向背,地阵也;偏伍弥缝,人阵也。臣谓不然。夫师以义出,沛若时雨,得天之时,为天阵;足食约费,且耕且战,得地之利,为地阵;举三军士如子弟从父兄,得人之和,为人阵。舍是,则何以战?”帝曰:“善。”既对策,擢高第。
历华原、武功尉。厌卑剧,求为左卫胄曹参军。使吐蕃,将行,武后曰:“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在朝邪!境外事不足行,宜留侍制。”即诏入阁供奉。擢累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会诏择牧守,除棣州刺史。
复入弘文馆为学士。武三思用事,以贤见忌,出豪、蕲二州刺史。半千不专任吏,常以文雅粉泽,故所至礼化大行。睿宗初,召为太子右谕德,仍学士职。累封平原郡公。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半千事五君,有清白节,年老不衰,乐山水自放。开元九年,游尧山、沮水间,爱其地,遂定居。
卒,年九十四,即葬焉。吏民哭野中。
(选自《新唐书·员半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B.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C.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D.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为伯父、叔父的通称。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除在文中为任命授职之意,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C.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与典籍中常见的“致仕”、“视事”、“告归”同义。
D.听朝朔望是指一些有影响力的臣子退休后在初一、十五参加朝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半千才气出众。童子试时,房玄龄惊异于他的才华;他的老师王义方夸他为五百年一遇的贤才。
B.员半千胆识过人。皇上遴选英才,他主动向皇上请求官职;后来他以“三阵”对策更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C.员半千关心民生。武陟县大旱,他劝县令发粮赈灾,县令不听,后来作为县尉的他趁县令不在将粮食发给了百姓。
D.员半千清白自重。晚年自请辞官,定居于尧山、沮水间,放情山水,砥砺清白之节。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与何彦先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
(2)让齐宗曰:“君有民不能恤,使惠出一尉,尚可罪邪?”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于是,就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誓天:对天发誓
D.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小题4】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 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漏受命,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 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注释)逆旅:旅馆,客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天干,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D.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他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
B.高崇文爱护百姓,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务秋毫无犯。
C.高崇文明辨是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
D.高崇文恃功而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不敢入朝觐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