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天圣七年,予始游京师,得吾友谢景山。景山少以进士中甲科,以善歌诗知名。其后,予于他所,又得今舍人宋公所为景山母夫人之墓铭,言夫人好学通经,自教其子。乃知景山出于瓯闽数千里之外,负其艺于大众之中,一贾而售,遂以名知于人者,繄其母之贤也。

②今年,予自夷陵至许昌,景山出其女弟希孟所为诗百余篇。然后又知景山之母不独成其子之名,而又以其余遗其女也。景山尝学杜甫、杜牧之文,以雄健高逸自喜。希孟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有古幽闲淑女之风,非特妇人之能言者也。然景山尝从今世贤豪者游,故得闻于当时;而希孟不幸为女子,莫自章显于世。昔卫庄姜、许穆夫人,录于仲尼而列之《国风》。今有杰然巨人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者。一为希孟重之,其不泯没矣。予固力不足者,复何为哉,复何为哉!希孟嫁进士陈安国,卒时年二十四。

③景祐四年八月一日,守峡州夷陵县令欧阳修序。

【小题1】高中阶段我们学过的欧阳修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也。
C.今有杰然巨人,能轻重时人。
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小题3】“希孟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希孟的文词格外的深沉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我放纵。
B.希孟的语言格外凝练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骋才气。
C.希孟的文辞特别含蓄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我放纵。
D.希孟的语言特别委婉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骋才气。
【小题4】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卫庄姜、许穆夫人诗篇被孔子记录下来而编入《国风》之事?
【小题5】赏析第二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6 03:45: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史建瑭传
史建瑭,雁门人也。其父敬思为九府都督,从晋王入关破黄巢,复京师,击秦宗权于陈州,尝将骑兵为先锋。
建瑭少事军中为裨校,自晋降丁会,与梁相距于潞州,建瑭已为晋兵先锋。梁兵数为建瑭所杀,相戒常避史先锋。梁遣王景仁攻赵,晋军救赵,建瑭以先锋兵出井陉,战于柏乡。梁军为方阵,分其兵为二:汴、宋之军居左,魏、滑之军居右。周德威击其左,建瑭击其右,梁军皆走,遂大败之。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祐九年,晋攻燕,燕王刘守光乞师于梁,梁太祖自将击赵,围枣强、蓨县。是时晋精兵皆北攻燕,独符存审与建瑭以三千骑屯赵州。梁军已破枣强,存审扼下博桥。建瑭分其麾下五百骑为五队:一之衡水,一之南宫,一之信都,一之阜城,而自将其一,约各取梁刍牧者十人会下博。至暮,擒梁兵数十,皆杀之,各留其一人,纵使逸去,告之曰:“晋王军且大至。”明日,建瑭率百骑为梁旗帜,杂其刍牧者,暮叩梁营,杀其守门卒,纵火大呼,斩击数十百人。而梁刍牧者所出,各遇晋兵,有所亡失,其纵而不杀者,归而皆言晋军且至。梁太祖夜拔营去,蓨县人追击之,梁军弃其辎重铠甲不可胜计。梁太祖方病,由是增剧。而晋军以故得并力以收燕者,二人之力也。后从庄宗入魏博,败刘于故元城,累以功历贝、相二州刺史。
十八年,晋军讨张文礼于镇州,建瑭以先锋兵下赵州,执其刺史王。兵傅镇州,建瑭攻其城门,中流矢卒,年四十二。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建瑭作战骁勇,他的父亲史敬思参加过破黄巢、复京师、击秦宗权等战役,曾率领骑兵部队担任过先锋。
B.史建瑭在梁、晋战争中担任先锋,杀死很多梁兵,梁兵相互告诫要躲开他。他与周德威联合作战,打败过王景仁统帅的梁军。
C.天祐九年,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史建瑭分兵五路迎敌,活捉数十名梁兵,并把他们全部杀掉,只有一人逃走。
D.晋军攻打张文礼时,史建瑭率领先锋部队攻下赵州,俘获刺史王。攻打镇州时,史建瑭被流矢射中,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泗州先春亭记

欧阳修

景祐二年秋,清河张侯以殿中丞来守泗土。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堤成,高三十五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坏。

既,曰:“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于是,因前蒋侯堂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后人之思也。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于此。”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后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之东城上,为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

是岁秋,予贬彝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之善政也。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泽不陂梁,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盖城郭、道路、宾客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著之,以为御备。今张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宾客入来,然后私自休焉。故曰知为政也。

先时,岁大水,州几溺。前司员外郎张夏守是州,筑堤以御之。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予记其大者详焉。

(注)①侯:旧时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②陂梁:防水的小堤、小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人出于州 / 兵而石出于南山 / 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 / 不出一力而享大利 / 不可
B.然人出于州 / 兵而石出于南山 / 作大役而己不知 / 是为政者之私我也 / 不出一力而享大利 / 不可
C.然人出于州兵 / 而石出于南山 / 作大役而己不知 / 是为政者之私我也 / 不出一力而享大利 / 不可
D.然人出于州兵 / 而石出于南山 / 作大役而己不知是 / 为政者之私我也 / 不出一力而享大利 / 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祐二年,是用年号纪年。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B.宾客,即门客。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的人才,又称门下客、食客。
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之治被儒家当作理想社会模式的典范。
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先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为各司之次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侯是清河人,他以殿中丞身份来泗州做太守。他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把治理淮河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B.张侯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堤防加固拓展。工程浩大,耗费众多,但质量优良,可以长期发挥效用。
C.先春亭是泗州官署,位于泗州东城,是州官办公休憩之所。邻水望山,风景秀丽,透露出张侯的胸襟不俗。
D.泗州曾遭遇洪水灾害,差点儿全城淹没。张夏主管该州时,筑堤防护,未雨绸缪,实在是三代以来的善政。
【小题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⑶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处俊,安州安陆人。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之,处俊谏曰:“修短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膊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赗:送财物助人办丧事    酺:欢聚饮酒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而孤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高宗欲遂之 饵:食用
C.修短有命   固:本来
D.处俊阽死,诿臣曰 诿:委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璟,邢州南和人,其先自广平徙焉,后魏吏部尚书弁七代孙也。璟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工于文翰。长安中,幸臣张易之诬构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说将入于御前对覆,惶惑迫惧,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说感其言。及入,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兄弟皆为列卿,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虚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张卿以为第一人,何也?”天官侍郎郑善果谓璟曰:“中丞奈何呼五郎为卿?”璟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若以亲故,当为张五。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郑善果一何懦哉!”其刚正皆此类也。先是,朝集使每至春将还,多有改转,率以为常,璟奏请一切勒还,绝其侥求之路。又禁断恶钱,发使分道检括销毁之,颇招士庶所怨。十二年,驾又东巡,璟复为留守。璟因极言得失,特赐彩绢等,仍手制曰:“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以诫终身。”其见重如此。神龙元年,迕吏部侍郎。中宗嘉璟正直,仍令兼谏议大夫、内供奉,仗下后言朝廷得失。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俄有京兆人韦月将上书讼三思潜通宫掖,将为祸患之渐,三思讽有司奏月将大逆不道,中宗特令诛之。璟执奏请按其罪状,然后申明典宪,月将竟免极刑,配流岭南而死。

 (节选自《旧唐书·宋璟传》)

(注)①产禄:指吕产、吕禄,西汉后期曾经掌管大权,后被以谋反的罪名杀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B.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C.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D.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和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职能不同,但都是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中书省下属部门。
B.三品,古代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同一品级在不同朝代包括的官职各不相同。
C.改转,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改即改任官职,转是调动官职。如《后汉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D.土庶,即士子和庶人,也泛指人民、百姓。士人在中国古代指读书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庶人就是老百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璟为人耿直,识大礼有节操。张易之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而让张说做伪证时,他正告张说不要诬陷正直的人以暂时免祸。
B.宋璟为人刚正,不虚意奉承人。天官侍郎郑善果假意奉承宋璟,宋璟毫无顾忌,直言郑善果才华拙劣,品德败坏,为人怯懦。
C.宋璟为国分忧,因此得罪众人。他不但上奏请求杜绝朝集使侥幸求利之路,还曾禁绝私铸的劣质钱,并派人检查销毁,招致很多人的不满。
D.宋为人忠诚,深得皇帝倚重。皇上东巡时让他担任留订,还把他的进言写在座位右边,用来观看省察,警戒终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易之素畏璟,悦其意,虛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
(2)璟执奏请按其罪状,然后申明典宪,月将竟免极刑,配流岭南而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而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
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佑以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以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佑为开大衢,疏析廛闬,以息火灾。初,佑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列营三十区,士马整饬,四邻畏之;然宽假僚佐,故南宫僔、李亚、郑元均至争权乱政,帝为佑斥去之。
党项阴导吐蕃为乱,诸将邀功,请讨之。佑以为无良边臣,有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兴,猃狁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国,怒远夷也。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诸羌,结怨阶乱,实生谪戍。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禁绝诛求,示以信诚,何必亟兴师役,坐取劳费哉?帝嘉纳之。
佑每进见,天子尊礼之,官而不名。后数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许之。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册赠太傅,谥曰安简。佑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佑的父亲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英才豪杰。他的政绩优异,可因犯了一些小错而丢了官。
B.河朔的军队长期作战,百姓穷困,赋税无法征收。杜佑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节约财政支出,并裁减官员,他上的奏折中还列举了历朝的做法来说服皇帝,皇帝觉得有道理,采纳了他的意见。
C.杜佑姑息放纵他的属下官吏,从而导致他们争夺权力扰乱政局,皇帝批评了他并要求杜佑罢免他们。
D.杜佑认为面对边境小国的入侵,应当用友好的态度笼络,除掉他们的奸谋,不需屡次发动军队作战,浪费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