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汉宫春  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来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传本词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创作的第一首词,写作此词时,作者23岁。②春幡:宋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裁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③解连环: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破产。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中用“无端风雨”两句对气候进行描写,实际上隐喻了南宋不安定的政局。
B.“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尚未准备美酒肴馔来庆祝立春这一佳节。
C.“却笑东风从此”三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柳绿花红的景象。
D.因“清愁不断”,作者巧用“解连环”典故,渴望有人能帮助自己化解内心的孤独。
【小题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29 06:4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③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主题,是抒发作者不得志与少知音的牢骚情怀,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
B.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描写,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无用武之地,知音寥寥的苦闷。
C.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化用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不一样的愁绪。
D.在词的表达上,作者成功地学习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发政治感慨的手法,写出了一首《离骚》式的优美词章。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讲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①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②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③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④整整:词人家中婢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干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这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这首词的上片通过节日里众人的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
D.“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
E. 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到花期已定的喜,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