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也。曾祖诣,尝为是邑令,故家焉。汉筠少好书传,尝诣长白山讲肄,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未几,出为卫州牙校。唐天祐中,庄宗入魏,分兵谕其属郡,时汉筠以利病说卫之牧守,俾送款于庄宗,以汉筠为功,寻移洺州都校。其后改常山为北京,以汉筠为皇城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左骁卫将军同正。明宗即位,除成德军节度副使,俄以荆门用军,促诏汉筠移倅襄州,权知军州事。长兴中,历曹、亳二州刺史。秩满,加检校司徒,行左金吾卫大将军。清泰末,高祖建义于河东,唐末帝遣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师围太原,委汉筠巡抚其郡。及敬达遇害,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汉筠于府署,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为节度使。”汉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高祖入洛,飞诏征之,遇诸途,乃入觐,寻迁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遘疾,终东京之私第,时年六十六。汉筠性宽厚,仪容伟如也。虽历戎职,未尝有非法之言出于口吻,多慕士大夫所为,复以清白自负。在襄阳,有孽吏常课外献白金二十镒,汉筠曰:“非多纳麳麰,则刻削闤闠,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因戒其主者不复然,其白金皆以状上进,有诏嘉之。及莅济阴,部民安之,四邑饭僧凡有万八千人。在亳州三年,岁以己俸百千代纳逋租,斯亦近代之良二千石也。

(选自《旧五代史·高汉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B.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C.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D.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指暂时代理官职,“知”是主持的意思,“权知”合指暂时代理某官职。
B.“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也称“满秩”,即指职位已满暂无空缺。
C.“觐”最早指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文中的“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D.“二千石”原是指俸禄等级,后称郡守、刺史等,“良二千石”文中指好刺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汉筠少好读书,年高德劭。高汉筠年轻的时候喜好典籍和传述类著作,曾经前往长白山讲学研习,一生历经了多个朝代,年老德重,受人爱戴。
B.高汉筠从军任职,言语谨慎。唐末时局动荡,高汉筠放弃文业,投身军伍,虽然先后担任军中的不同职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符合体统的话。
C.高汉筠竭诚尽忠,守节不移。高汉筠用逆耳的忠言劝说卫州牧守应该顺时投诚庄宗;面对田承肇想扶助他担任节度使的利诱,高汉筠誓死不从。
D.高汉筠廉洁自律,体恤百姓。有恶吏在定额之外献上白金,高汉筠严词拒绝,原封上缴;在亳州三年,每年用自己的薪俸代百姓缴纳拖欠的租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
(2)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1 12: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存进,本姓孙,名重进。重进初仕岚州剌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从讨王行瑜,以功授检校常侍,与李嗣昭同破王珙于河中。天复初,破氏叔琮前军于洞涡。庄宗初嗣位,入为步军右都检校司空,师出井陉,破汴军于相乡,论功授邠州刺史,转检校司徒。出师收慈州,授慈、沁二州刺史。十二年,定魏博,授天雄军都巡按使。时魏人初附,强杰难制,存进沉厚果断,犯令者枭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十六年,以本职兼领振武节度使。时王师据德胜渡,汴军据杨村渡在上流。汴人运洛阳竹木,造浮桥以济军。王师以船渡,缓急难济、存进率意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笮大艑,两岸石仓铁牛以为固,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乃课军造苇笮,维大舰敫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缆之。初,军中以为戏,月余桥成,制度条直,人皆服其勤智。庄宗举酒曰:“存进,吾之杜预也。”赐宝马御衣,进检校太保。

十九年,汴将王瓒率众逼北城,为地穴火车,百道进攻,存进随机拒应,或经日不得食。汴军退,加检校太傅。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阎宝、李嗣昭相次不利而殁。七月,存进代嗣昭为招讨,进营东垣渡,夹滹沲为垒,沙土散恶,垣壁难成。存进斩伐林树,版筑旬日而就,贼不能寇。九月,王处球尽率其众,乘其无备,奄至垒门。存进闻之,得部下数人出斗,驱贼于桥下。俄而贼大至,后军不继,血战而殁,时年六十六。同光时,追赠太尉,存进行军出师,虽无奇迹,然能以法绳其骄放,营垒守战之备,特推精力,议者称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

(注)①武皇:李克用谥号为武皇帝,故称武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B.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C.重进初仕/岚州剌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D.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并非地方官职,后逐渐成为一州最高长官的别称,成为地方官职。
B.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賜名,或两者皆有之。皇帝賜姓名给臣民以示褒宠、安抚或惩罚,以示褒宠的占多数。
C.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早在商朝就已设立。
D.追赠,是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一是帝王加尊称于其父祖:二是朝廷对含冤死去的官员恢复原职或授予新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进军事才能突出。他参加了许多战争,立下一系列军功,担任过刺史、检校太保、检校太傅、太尉等职。
B.李存进有智谋和主见。在不具备造浮桥的条件时,他未听从反对意见,而是拿定主意,发挥才智,建成了浮桥。
C.李存进倍受帝王赏识。李克用、李存都十分赏识李存进,李克用赐姓名以示恩宠;李存勖把他比作名将杜预。
D.李存进结局悲惨。他在六十六岁时还要领兵作战,在敌人援兵大至后,自己的援军没有赶到,他力战而死。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进沉厚果断,犯令者枭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归厚,字德坤。祖兴,父处让。归厚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时淮西兵力方壮,太祖之师尚寡,归厚以少击众,往无不捷。太祖立署为骑军长。其年冬,复伐徐,归厚以偏师径进,至九里山下与徐兵遇。归厚单马直往,会飞矢中左目而退。徐戎甚众,莫敢追之。
大顺元年,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又命统亲军。是岁寒露,郴王迁寨,未知所往,忽逢兗、郓贼寇甚众,太祖亟登道左高阜以观之,命归厚领所部子马直突之。出没二十余合,贼大败将北,而救军云至,归厚即缀贼苦战,请太祖以数十骑先还。时归厚所乘马中流矢而踣,乃持槊步斗渐退。太祖至寨,亟命张筠、刘儒飞骑来迎,然谓已殁矣。归厚体被二十余箭,尚复拒战,筠等既至,贼解乃归。太祖见之,抚背泣下曰:“得归厚身全,纵广丧戎马,何足计乎!”便令肩舁归汴。 日降问赉,恩旨甚厚。
景福初,从太祖伐郓,帝军不利,太祖为寇所逼,归厚左右驰射, 矢发如雨,贼骑千百,披靡而退。其后讨沧州,复洺州,咸以功闻,太祖录其勋,赐簋甗簠豆之器。命权知洺州事。是郡尝两为晋人所陷,井邑萧条,归厚抚之。理籍帐,数月之内,民庶翕然。太祖自镇、定还, 睹其缉理之政,大喜,赏之燕乐。
天祐二年,与徐怀玉同守泽州,时晋军五万来攻,归厚极力拒守,并军乃还。太祖受禅,加检校司空。开平二年夏,刘知俊以同州叛,归厚副杨师厚、刘鄩等讨平之。乾化二年,拜镇国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明年夏,以疾卒于位。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厚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B.归厚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C.归厚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D.归厚少晓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冬季开始露气寒冷,水汽凝结,气温逐渐降低。
B.簋甗簠豆,古代盛食物或酒的器具,也可供祭祀用。由竹、木、陶、青铜等材质制成。
C.籍帐,古代登记、管理人口的册籍。用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等。
D.燕乐,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歌舞音乐,又称宴乐。君王赏赐,以示荣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归厚作战勇猛。最初追随太祖的时候,他就能以少胜多,连战连捷。后来的几次作战中,他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血战中以勇气震慑敌军。
B.张归厚忠心护主。太祖与兖、郓军作战时,他杀进杀出二十多个回合,大败贼兵,救出太祖。后太祖被郓州敌军逼迫,他又挺身而出,杀退敌军。
C.张归厚治事有方。他做洺州知州时,安抚百姓,整理籍册,数月之间,就改变了洺州战后萧条的局面,太祖非常高兴,对他恩赏褒奖。
D.张归厚功勋卓著。他跟随太祖征战多年,多次立下军功,且有治事之才,官至镇国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使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见之,抚背泣下曰:“得归厚身全,纵广丧戎马,何足计乎!
(2)命权知洺州事,是郡尝两为晋人所陷,井邑萧条,归厚抚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也。本名季昌,及后唐庄宗即位,避其庙讳改焉。幼隶于汴之贾人李七郎,梁祖以李七郎为子,赐姓,名友让。梁祖尝见季兴于仆隶中,其耳面稍异,命友让养之为子。梁祖以季兴为牙将,渐能骑射。唐天复中,昭宗在岐下,梁祖围凤翔日久,众议欲班师,独季兴谏止之。既而竟迎昭宗归京,以季兴为迎銮毅勇功臣。荆州自唐乾符之后,兵火互集,井邑不完,季兴招辑离散,流民归复,梁祖嘉之,乃授节钺。梁开平中,破雷彦恭于朗州,加平章事。荆南旧无外垒,季兴始城之,遂厚敛于民,招聚亡命,梁氏稍不能制焉,因就封渤海王。及庄宗定天下,季兴来朝于洛阳,时论多请留之,郭崇韬以方推信义于华夏,请放归藩,季兴促程而去。至襄州,酒酣,谓孔勍曰:“是行有二错:来朝一错,放回二错。”洎至荆南,谓宾佐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手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乃增筑西面罗城,备御敌之具。时梁朝旧军多为季兴所诱,由是兵众渐多,跋扈之志坚矣。明年,册拜南平王。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三年冬,季兴病脚气而卒。其子从诲嗣立,累表谢罪,请修职贡。由是复季兴官爵,曰武信。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
B.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
C.明宗即位/复请變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
D.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讳,封建时代已故君主的名字。避庙讳的形式有改姓氏、改名字等,目的是表示尊敬。
B.赐姓,古代皇帝赐给臣民姓氏以示褒宠、安抚或惩罚,分为赐国姓、赐他姓、赐恶姓等。
C.《春秋》,东周时代鲁国的一部编年史,相传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是“六经”之一。
D.谥,即谥号,指对死去的帝王贵族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褒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季兴出身低微,命运有传奇色彩。他本来寄身在仆隶之中,因为耳朵和面相异于常人引起梁祖注意,后来被梁祖任用,由此开始了仕宦生涯。
B.高季兴审时度势,遇事有独到见解。梁祖包围风翔时,其他大臣都认为该撤回军队,只有他进谏劝阻,最终昭宗被迎回京城,证明了他判断正确。
C.高季兴能治善战,才干获梁祖赏识。荆州战乱不断,他招聚离散的百姓回乡恢复旧业,开平年间,又在朗州打败雷彦恭,梁祖屡次嘉奖勉励他。
D.高季兴心怀叵测,乱世中不守臣节。他由庄宗居功自傲的言语和行动,断定大臣们会沉溺游猎而不尽辅佐之分,于是本就反复无常的他更加放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南旧无外垒,季兴始城之,遂厚敛于民,招聚亡命,梁氏稍不能制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

②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③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④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②,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陛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  ②稔:丰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将其众  (_________) (2)荐为霸府从事,(_________)
(3)好学善属文 (_________) (4)不恶衣食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不可以向来之言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C.修守战之具D.古之学者必有师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果马所颠仆 吾属今之虏矣
B.非抗九国之师也    其身也,耻师焉
C.陛下勿清晏丰熟,  今钟磬置水中
D.先为农为儒, 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冯道祖上虽然都是农民,但他自己偏爱读书。
B.冯道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庄宗的赏识。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其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
(2)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小题6】依据第④段文意,归纳明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晏球,字莹之。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晏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晏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晏球率骑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①。”帝然其言。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晏球率骑至京师 从:跟随
②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 使:让
③军中无不敬伏   伏:通“服”,信服
④遥怜小儿女,未忆长安   解:晓得,懂得
⑤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
期:预料
⑥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即:靠近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乱兵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
②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B.①明年,霍彦威北捍契丹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①得禄赐私财
②北龙只南向,半文入中国,惟南龙磅礴半宇内,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并,南下环滇池亦达五岭。龙长则源脉亦长,江之以大于河也。
D.①年冬
②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小题3】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
B.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
C.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小题4】下列对于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明,五代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也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始于汉初。
B.太尉,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来逐渐成为虚衔。文中是王晏球去世后皇帝为其加封的官职。
C.迁,一般用在古代官员官职变动中,“迁除”指升职,“左迁”指降职,“稍迁”指连续平级调动。
D.凤池,指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柳永《望海潮》中“归去凤池兮”一句中“凤池”代指“朝廷”。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