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也。曾祖诣,尝为是邑令,故家焉。汉筠少好书传,尝诣长白山讲肄,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未几,出为卫州牙校。唐天祐中,庄宗入魏,分兵谕其属郡,时汉筠以利病说卫之牧守,俾送款于庄宗,以汉筠为功,寻移洺州都校。其后改常山为北京,以汉筠为皇城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左骁卫将军同正。明宗即位,除成德军节度副使,俄以荆门用军,促诏汉筠移倅襄州,权知军州事。长兴中,历曹、亳二州刺史。秩满,加检校司徒,行左金吾卫大将军。清泰末,高祖建义于河东,唐末帝遣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师围太原,委汉筠巡抚其郡。及敬达遇害,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汉筠于府署,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为节度使。”汉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高祖入洛,飞诏征之,遇诸途,乃入觐,寻迁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遘疾,终东京之私第,时年六十六。汉筠性宽厚,仪容伟如也。虽历戎职,未尝有非法之言出于口吻,多慕士大夫所为,复以清白自负。在襄阳,有孽吏常课外献白金二十镒,汉筠曰:“非多纳麳麰,则刻削闤闠,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因戒其主者不复然,其白金皆以状上进,有诏嘉之。及莅济阴,部民安之,四邑饭僧凡有万八千人。在亳州三年,岁以己俸百千代纳逋租,斯亦近代之良二千石也。

(选自《旧五代史·高汉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B.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C.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D.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指暂时代理官职,“知”是主持的意思,“权知”合指暂时代理某官职。
B.“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也称“满秩”,即指职位已满暂无空缺。
C.“觐”最早指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文中的“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D.“二千石”原是指俸禄等级,后称郡守、刺史等,“良二千石”文中指好刺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汉筠少好读书,年高德劭。高汉筠年轻的时候喜好典籍和传述类著作,曾经前往长白山讲学研习,一生历经了多个朝代,年老德重,受人爱戴。
B.高汉筠从军任职,言语谨慎。唐末时局动荡,高汉筠放弃文业,投身军伍,虽然先后担任军中的不同职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符合体统的话。
C.高汉筠竭诚尽忠,守节不移。高汉筠用逆耳的忠言劝说卫州牧守应该顺时投诚庄宗;面对田承肇想扶助他担任节度使的利诱,高汉筠誓死不从。
D.高汉筠廉洁自律,体恤百姓。有恶吏在定额之外献上白金,高汉筠严词拒绝,原封上缴;在亳州三年,每年用自己的薪俸代百姓缴纳拖欠的租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
(2)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1 12: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存进,本姓孙,名重进。重进初仕岚州剌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从讨王行瑜,以功授检校常侍,与李嗣昭同破王珙于河中。天复初,破氏叔琮前军于洞涡。庄宗初嗣位,入为步军右都检校司空,师出井陉,破汴军于相乡,论功授邠州刺史,转检校司徒。出师收慈州,授慈、沁二州刺史。十二年,定魏博,授天雄军都巡按使。时魏人初附,强杰难制,存进沉厚果断,犯令者枭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十六年,以本职兼领振武节度使。时王师据德胜渡,汴军据杨村渡在上流。汴人运洛阳竹木,造浮桥以济军。王师以船渡,缓急难济、存进率意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笮大艑,两岸石仓铁牛以为固,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乃课军造苇笮,维大舰敫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缆之。初,军中以为戏,月余桥成,制度条直,人皆服其勤智。庄宗举酒曰:“存进,吾之杜预也。”赐宝马御衣,进检校太保。

十九年,汴将王瓒率众逼北城,为地穴火车,百道进攻,存进随机拒应,或经日不得食。汴军退,加检校太傅。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阎宝、李嗣昭相次不利而殁。七月,存进代嗣昭为招讨,进营东垣渡,夹滹沲为垒,沙土散恶,垣壁难成。存进斩伐林树,版筑旬日而就,贼不能寇。九月,王处球尽率其众,乘其无备,奄至垒门。存进闻之,得部下数人出斗,驱贼于桥下。俄而贼大至,后军不继,血战而殁,时年六十六。同光时,追赠太尉,存进行军出师,虽无奇迹,然能以法绳其骄放,营垒守战之备,特推精力,议者称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

(注)①武皇:李克用谥号为武皇帝,故称武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B.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C.重进初仕/岚州剌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D.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并非地方官职,后逐渐成为一州最高长官的别称,成为地方官职。
B.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賜名,或两者皆有之。皇帝賜姓名给臣民以示褒宠、安抚或惩罚,以示褒宠的占多数。
C.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早在商朝就已设立。
D.追赠,是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一是帝王加尊称于其父祖:二是朝廷对含冤死去的官员恢复原职或授予新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进军事才能突出。他参加了许多战争,立下一系列军功,担任过刺史、检校太保、检校太傅、太尉等职。
B.李存进有智谋和主见。在不具备造浮桥的条件时,他未听从反对意见,而是拿定主意,发挥才智,建成了浮桥。
C.李存进倍受帝王赏识。李克用、李存都十分赏识李存进,李克用赐姓名以示恩宠;李存勖把他比作名将杜预。
D.李存进结局悲惨。他在六十六岁时还要领兵作战,在敌人援兵大至后,自己的援军没有赶到,他力战而死。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进沉厚果断,犯令者枭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B.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C.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D.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
B.节度使,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镠军事才能突出。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
B.钱镠治国有略。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
C.钱镠赏识人才。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
D.钱镠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2)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龙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唐庄宗定魏博,敏闻故人冯道为霸府记室,乃客于河中,岁归太原,馆于冯道之家,监军使张承业即署敏为巡官,典监军奏记。庄宗平河、洛,征为司门员外郎,以家贫乏养,求为兴唐少尹。逾年,丁母丧,退居鄴下。敏父咸式年七十,咸式之父年九十余,供养二尊,朝夕无懈。冯赟为北京留守,奏敏为副,赟入掌枢密,敏为吏部侍郎。清泰末,从唐末帝在怀州,时赵德钧父子有异图,晋安寨旦夕忧陷,末帝计无从出,问计于从臣。敏奏曰:“臣有一计,请以援兵从东丹王李赞华取幽州路趋西楼,契丹主必有北顾之患。”末帝然之,而不能用。敏又谓末帝亲将李懿曰:“君连姻帝戚,社稷之危,不俟翘足,安得默默苟全耶!”懿因筹德钧必破蕃军之状,敏曰:“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仆有狂策,不知济否,苟能必行,亦救寨之一术也。”懿请言之,曰:“如闻驾前马仅有五千匹,请于其间选壮马精甲健夫千人,仆愿与郎万金二人由介休路出山,夜冒敌骑,循山入大寨,千骑之内,得其半济,则寨无虞矣。”末帝闻之曰:“龙敏之心极壮,用之晚矣。”晋祖受命,敏以本官判户部,迁尚书左丞。丁父忧,服阕,复本官,俄移太常卿。开运中,奉命使越。先是,朝臣将命,必拜起于浙帅,敏至,抗揖而已,识者多之。乾祐元年春,疽发于背,闻高祖晏驾,乃扶病于私第,缟素而临,后旬日卒于家,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五代史·龙敏传》)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B.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C.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D.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唐庄宗即李存,与《怜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中的“庄宗”是同一人。
B. 古代皇帝巡幸、出征时,留守京师的亲王或重臣等,称京城留守,文中冯赟即担此任。
C. 受命,即“受命于天”,是古代帝王托神权以巩固统治的一种自称,文中指普祖即帝位。
D. 驾指车驾,古代常以车驾代称帝王,文中“晏驾”指高祖亲临龙敏家探病,以示恩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敏善抓机遇。他得知故人冯道在唐庄宗军府任职,就住到冯道家里,最后得到监军使张承业的任用,掌管监军衙门的奏章文书事宜。
B. 龙敏为人至孝。为了更好供养亲人,他曾主动要求改任职务;母亲去世,他依礼退居邺下;供养父亲和祖父,他从早到晚,毫不懈怠。
C. 龙敏胸有谋略。面对赵德钧父子图谋不轨、晋安寨随时陷落的危机,他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理有据地向末帝提出两个应对的计策。
D. 龙敏颇有气节。开运年间,他奉命出使越地,没有像以前的使臣一样向浙帅跪拜,只是拱手作揖而已,这一做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连姻帝戚,社稷之危,不俟翘足,安得默默苟全耶!
(2)夜冒敌骑,循山入大寨,千骑之内,得其半济,则塞寨无虞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思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先是,汉高祖以入蕃将相第宅遍赐随驾大臣,故以莹第赐周太祖。太祖时为枢密副使,召莹子前刑部郎中易则告之曰:“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已所置者,可归本真。”即以千余缗遗易则。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B.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C.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D.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褐”是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
B.少帝,称被废的皇帝;指新登基的皇帝,与“少主”的意思相同。文中“少帝”指新登基的皇帝。
C.太保,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历任要职。他虽出身平民家庭,凭借才干不断升迁并官至宰相,在朝代更替中受到契丹的重用。
B.赵莹政绩颇丰。在监修金天神祠,得神相助;面对蝗灾,他举措得力,使饥者获救,受到称赞。
C.赵莹刚直敢言。冯玉、李彦韬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敢于直言,提出异议。
D.赵莹不忘皇恩。皇帝被掳北迁,赵莹随行,后遇故人,得知家人仍受皇恩,于是向南叩头致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
(2)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彦泽,其先突厥部人也。后徙居阴山,又徙太原。彦泽为人骁悍残忍,目睛黄而夜有光,顾视如猛兽。以善射为骑将,数从庄宗、明宗战伐。与晋高祖连姻,高祖时,已为护圣右厢都指挥使、曹州刺史。与讨范延光,拜镇国军节度使。岁中,徙镇彰义。为政暴虐,常怒其子,数笞辱之。子逃至齐州,州捕送京师,高祖以归彦泽。彦泽上章请杀之,其掌书记张式不肯为作章,屡谏止之。
彦泽得式,剖心、决口、断手足而斩之。式父铎诣阙诉冤,谏议大夫郑受益、曹国珍,尚书刑部郎中李涛、张麟,员外郎麻麟、王禧伏阁上疏,论彦泽杀式之冤,皆不省。涛见高祖切谏,高祖曰:“彦泽功臣,吾尝许其不死。”涛厉声曰:“彦泽罪若可容,延光铁券何在!”高祖怒,起去,涛随之谏不已,高祖不得已,召式父铎、弟守贞、子希范等,皆拜以官,为蠲泾州民税,免其杂役一年,下诏罪己,然彦泽止削阶、降爵而已。于是,国珍等复与御史中丞王易简率三院御史诣阁门连疏论之,不报。
十二月丙寅,重威、守贞叛降契丹,彦泽亦降。耶律德光犯阙,遣彦泽与傅住儿以二千骑先入京师,彦泽倍道疾驱,至河,衔枚夜渡。壬申夜五鼓,自封丘门斩关而入。有顷,宫中火发,出帝以剑拥后宫十馀人将赴火,为小吏薛超所持。彦泽自宽仁门传德光与皇太后书入,乃灭火。大内都点检康福全宿卫宽仁门,登楼觇贼,彦泽呼而下之,诸门皆启。彦泽顿兵明德楼前,遣傅住儿入传戎王宣语,帝脱黄袍,素服再拜受命。使人召彦泽,彦泽谢曰:“臣无面目见陛下。”明日,迁帝于开封府,帝与太后、宫嫔、宦者十馀人皆步从。帝与太后所上德光表章,皆先示彦泽乃敢遣。帝取内库帛数段,主者曰:“此非帝有也。”不与。又使求酒于李崧,崧曰:“臣家有酒非敢惜,虑陛下忧躁,饮之有不测之虞,所以不敢进。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皇子延煦母楚国夫人丁氏有色,彦泽使人求于皇太后,太后迟疑未与,即劫取之。耶律德光至京师,闻彦泽劫掠,怒,锁之,问:“彦泽当诛否?”百官皆请不赦,而都人争投状疏其恶,乃命高勋监杀之。彦泽前所杀士大夫子孙,皆缞绖杖哭,随而诟詈,以杖朴之。彦泽俯首无一言。
(节选自《五代史·张彦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B.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C.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D.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唐改郡为州,以太守为刺史,刺史太守亦同。
B.诣阙,阙,原指宫殿前红色的双柱,代指朝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铁券,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一般大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一种特别证件。
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说就指整套丧服。其中父亲去世穿斩缞,守孝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彦泽骁勇残忍,战功赫赫。他面相凶恶,怒视如猛兽。随皇上屡立战功,深得唐庄宗、明宗、晋高祖的信任。
B.张彦泽为政暴虐,滥杀无辜。他在治理期间,冤杀张式,张式父亲赴京伸冤,朝中许多大臣也上疏论及张式的冤情,但皇上拒不处死张彦泽,只下诏让他处罚自己。
C.张彦泽背信弃义,刻薄寡恩。他背叛后晋,叛降契丹,他攻入后晋都城,控制后晋出帝,令皇上失去自由,尊严丧失。
D.张彦泽坏事干尽,终尝恶果。他自恃有功,贪财好色,他把内库金银运往自己家中,劫取楚国夫人丁氏,弄得天怒人怨,最后耶律德光把他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泽顿兵明德楼前,遣傅住儿人传戎王宣语,帝脱黄袍,素服再拜受命。
(2)臣家有酒非敢惜,虑陛下忧躁,饮之有不测之虞,所以不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