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    ,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 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请再举《红楼梦》中三个谐音的例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1 10:0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孤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小题1】在宝黛初会这段文字中,主要从四个情节描写了宝玉的形象,请各用两个字分别加以概括。
(1)打量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小题2】黛玉读书多,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根据文章分析她说此话的几个原因,其中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黛玉有寄人篱下之感,又极自尊,敏感多疑,所以小心说话,低调行事。
B.黛玉照实回答外祖母,是因为她有教养,而回答宝玉时改口是出于谦虚。
C.聪敏的黛玉从贾母的反应中觉察到自己的失口,回答宝玉时便分外谨慎。
D.黛玉心细如发,她觉察到大家族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回答就随俗了。
【小题3】《西江月》二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小题4】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并说“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请说说“两妙”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