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也,初名从。梁太祖镇宣武,初得马五百匹为骑兵,乃以师古将之,从破黄巢、秦宗权,皆有功。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兵属师古守之,师古取其宿迁,进屯吕梁。溥以兵二万出战,师古败之,斩首二千级。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太祖以友裕可追而不追,夺其兵以属师古。师古攻破徐州,斩溥,太祖师古徐州留后。梁兵攻郓州,临济水。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太祖已下兖、郓,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师古出清口,从周出安丰。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为人谨甚,未尝离左右,及为将出兵,必受方略以行,军中非太祖命,不妄动。师古营清口,地势卑,或请就高为栅,师古以非太祖命不听。淮人决水浸之,请者告曰:“淮人决河,上流水至矣!”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呜呼,兵之胜败,岂易言哉!梁兵强于天下,而吴人号为轻弱,然师古再举击吴,辄再败以死。其后太祖自将出光山,攻寿春,然亦败也。盖自高骈死,唐以梁兼统淮南,遂与孙、杨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以至强遭至弱而如此,此其不可以理得也。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岂非适与其机会邪?故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可不慎哉!

(选自欧阳修 《新五代史·梁臣传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B.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C.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D.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名犹原名,古代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大时由父亲取名,取“字”则在行冠礼时进行。
B.表,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请谢贺;也有显扬之意。这里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C.留后,官职名,原指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唐中叶后指因节度使有事故代行其职务之官。
D.太祖,是朱温的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师古四处征战,屡建战功。他跟随太祖破黄巢、秦宗权;他攻宿迁,破徐州,斩时溥,并取得清口大捷。
B.庞师古为人谨慎,深得太祖信任。太祖镇宣武,将初得的五百骑兵归师古指挥;太祖追究朱友裕的责任,将其军队交由师古统辖。
C.庞师古缺乏谋略,不能随机应变。他带兵打战必先领受太祖的计策;对于部下提出的意见,不能审时度势,正确采纳。
D.庞师古为人性情诚挚愚忠。他跟随太祖,未曾离开左右;军中没有太祖下命令,就不敢轻举妄动,以致最终战败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2)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4 02:4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神龙初,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刻石著功,诏永王璘书,皇太子瑛署额。进御史大夫。

②二十七年,兼幽州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被废,而父象见逐武后时,葬有阙,至是丐陪瘗①昭陵阙中,诏可。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迁刑部尚书。适之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夜宴娱,画决事,案无留辞。

③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林甫阴贼,即好谓适之曰:“华山生金,采之可以富国,上未之知。”适之性疏,信其言,他日从容为帝道之,帝喜以问林甫,对曰:“臣知之旧矣。顾华山陛下本命,王气之舍,不可以穿治,故不敢。”帝以林甫为爱己,而薄适之不亲。于是,韦坚、裴宽、韩朝宗皆适之厚善,悉为林甫所构得罪。适之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俄韦坚累,贬宜春太守。会御史罗希奭阴被诏杀坚等贬所,州县震恐,及过宜春,适之惧,仰药自杀。

《新唐书·李适之传》

注:①瘗(yì)埋葬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左卫郎将(______)    (2)上未之知矣(______)
(3)故不敢闻 (______)    (4)俄韦坚累 (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父象逐武后时  诚恐
B.帝喜问林甫 思试之斗觇之
C.顾上未知 儿成,则可待乎
D.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 徐察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
【小题4】皇帝“薄适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依据全文,简析李适之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敏:秀美聪慧B.擿辨:剔抉辨明
C.铨综:选拔罗致人才D.质信:质疑诚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反叛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昔 张 说 被 窜 匿 陈 氏 以 免 今 若 诏 书 下 谁 敢 庇 公 愿 公 乘 扁 舟 遁 去 事 宁 乃 出 不 亦 美 乎 陟 慨 然 曰命 当 尔 其 敢 逃 刑 因 谢 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承元者,承宗弟也。有沉谋。年十六,劝承宗亟引兵共讨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发丧,大将谋取帅它姓。参谋崔燧与诸校计,以祖母凉国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不受,诸将固请。承元曰:“上使中贵人监军,盍先请?”监军至,又如命。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众曰:“惟所命。”乃视事牙阖之偏,约左右不得称留后,事一关参佐,密请帅于朝。穆宗诏起居舍人柏耆宣慰。授承元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北镇以两河故事胁诱,承元不纳,诸将皆悔。耆至,士哭于军,承元令曰:“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前李师道有诏赦死,欲举族西,诸将止弗遣,他日乃共杀之。今君等幸置我。无与师道比。”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承元去镇,左右裒器币自随,承元使空褚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于朝者四十人。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府郛左百贾州聚,异时为虏剽夺,至燎相警,承元版堞缭之,人乃告安。以劳封岐国公。大和初,祖母丧。诏曰:“武俊当横流时,拯定奔溃,功在史官。今李不幸,赠恤宜加厚。”且给仪仗以葬。五年,徙节平卢、淄青。始,盐禁未尝行两河,承元请归有司,由是兖、郓诸镇皆奉法。承元资仁裕,所至爱利。卒,年三十三,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王承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
B.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
C.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
D.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古代官职。唐以前为临时差遣,唐后期于各镇及出征讨叛之军中,以宦官为监军,权势极重。
B.表,古代一种奏章的名称,多用来陈述心意或表明对重大事件的见解,运用第一人称。如《出师表》《陈情表》。
C.缗,指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缗”与《阿房宫赋》中的“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都是古代的货币单位。
D.烽,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用的信号,夜里点的火叫烽火,大多焚烧狼粪,因而“烽火”也叫狼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元年少时就有谋略,有眼光。他十六岁那年曾劝说王承宗迅速率兵讨伐李师道。虽然他的建议遭到承宗拒绝,但在军中却引起众人的注视。
B.王承元谋事周密,处事果断。面对北镇的胁迫引诱,为了稳定军心,他拿出家财全部赏赐给众人,随后拜请诸将,并斩杀了十个抗命者。
C.王承元有军事才能,善于抵御外族入侵,保境安民。面对吐蕃的侵扰掳掠,他除了派兵占据要冲建筑堡垒,还修筑城墙围护商贾聚集地,让人们获得安宁。
D.王承元宽厚仁爱,所到之处尽力为百姓谋福利。调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后,他请求朝廷把盐归属有关部门掌管,除在两河推行私盐禁令,兖、郓各镇也随之奉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
(2)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王翎,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翎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翎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翊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翎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会哥舒晃反,翎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翎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翎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翎。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入拜京兆尹。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泸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日:“食是而讨贼乎?”遂叛。翎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
B.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
C.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
D.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家"指军事学派,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翎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王翊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最后收复容州。
B.王翎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翎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翎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翎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用阴谋诡计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翎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翎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2)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愚为人谨重寡言,好学,为古文。沧州节度使卢彦威以愚为安陵主薄,丁忧解去。后游关中,刘季述幽昭宗于东内,愚以书说韩建,使图兴复,其言甚壮。建不能用,乃去之洛阳。举进士、宏词,为河南府参军。梁末帝时,拜左拾遗、崇政院直学士。衡王友谅,末帝兄也,梁大臣李振等皆拜之,独愚长揖,末帝以责愚曰:“衡王肤拜之,卿独揖,可乎?”愚曰:陛下以家人礼见之,则拜宜也。臣于王无所私,岂宜妄有所屈?”坐言事件旨,罢为邓州观察判官。唐庄宗灭梁,愚朝京师,唐诸公卿素闻愚学古,重之,拜主客郎中、翰林学士。魏王继岌伐蜀,辟愚都统判官。蜀道阻险,议者以谓宜缓师以待变而进,招讨使郭崇韬以决于愚,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反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明宗即位,累迁兵部侍郎、承旨。任圆罢相,乃拜愚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愚为相,不治第宅,借延宾馆以居。愚有疾,明宗遣宦官视之,见其败毡敞席,四壁萧然,明宗暖叹,命以供帐物赐之。潞王反,兵犯京师,憨帝夜出奔。明日,愚与冯道至端门,闻帝已出,而朱弘昭、冯誉皆已死,愚欲至中书候太后进止,道曰:“潞王已处处张榜招安,今即至矣,何可侯太后旨也?”乃相与出迎。废帝入立。是时,兵革方兴,天下多事,而愚为相,欲依古以创理,乃谱表颁唐六典示百司,使各举其职,州县贡士,作乡饮酒礼,时以其迂阔不用。愍帝即位,有意于治,数召学士,问以时事,而以愚为迂,未尝有所问。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饭僧尔!”以谓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民也。清泰二年,以疾卒
(欧阳修《新五代史·李愚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B.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C.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D.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古时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原则上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B.宏词,又称“博学宏词科”。始于唐玄宗时,尤其是唐后期,此科不仅经常举行,而且内容丰富,选拔了不少著名的人才。
C.翰林学士,官名。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后来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掌制浩,常常能升为宰相。五代至两宋翰林学士承唐制。
D.中书,既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又可指中书省。三省六部中的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隶属中书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愚好学善文。他曾经游学关中,还写信劝说韩建兴复李唐王朝大业,所写文章很有气概。
B.李愚刚毅正直,清廉俭朴。皇兄衡王人朝,他人都行跪拜礼,只有李愚作长揖。李愚为官不置房宅,做了宰相,还借馆骤居住。
C.李愚果断有远见。随魏王伐蜀时,很多人都认为蜀地险要,不可轻易进军;而李愚则认为应趁蜀地人少,急速攻击,一定会取得全胜。
D.李愚谨重好古。后唐时,受诸公卿推重。明宗时任宰相,想照古法治理国家,颁布了唐六典给各部门示范。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陛下以家人礼见之,则拜宜也。臣于王无所私,岂宜妄有所屈?
(2)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日:“此粥饭僧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