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候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11:3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 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 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 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 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 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 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 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 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 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 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前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用,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鹰,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人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B.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C.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人/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D.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D.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沔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导致政务被搁置荒废。奏章上报后,皇帝没有加罪于他,议论的人喜欢他的严正率直。
B.西夏国君元吴死去,将领们想利用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吴的国家。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在杭州任职时,为拿到郭虔晖收藏的画作《鹰图》,以僭越称王的罪名逮捕了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利。
D.孙沔命人在公堂上摆放大棒,有时大怒就用它痛殴前来陈述事情的人,曾经对盗贼使用酷刑,弄断了盗贼的脚后筋。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淳化三年举进士,补伊阙尉。咸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边事,召对,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馆、知浚仪县。俄上言曰:“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伏见唐开元二年选群官,有宏才通识、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县令于宣政殿,试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济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余人并放令习学。臣欲望自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察言观行,取其才识明于吏治、达于教化者充选;其有不分曲直、罔辨是非者,或黜之厘务,或退守旧资。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上颇嘉其好古。历度支、盐铁判官,迁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父寻卒,上复诏权夺

大中祥符中,使契丹还,改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就拜起居郎,改陕西转运使,赐金紫。陈尧咨知永兴,好以气凌黄目,因表求解职,不许。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徙知邓州。八年,黄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马元方奏黄目职事不举,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黄目罢任。逾月,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会灵观判官。黄目属辞淹缓,朝议以为不称职。时以盛度知京府,辞不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知开封府,度为会灵观判官,两换其任。

仁宗升储,拜给事中兼左庶子。入内副都知张继能,尝以公事请托黄目,至是未申谢,事败,降左谏议大夫、知荆南府。明年,复为给事中,徙潭州。五年,代还,知审官院。数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而幼子死,闻讣恸绝,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优题速享。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B.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C.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D.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文中就是宋真宗召见乐黄目回答边防相关问题。
B.权夺,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古代类似用法的词语还有“夺情”“起复”“夺服”。
C.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D.权,在文中是指暂代官职。文中“入判三司三勾院”的“判”,“充会灵观判官”的“充”也是这个用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黄目崇尚唐开元选官之制。曾向真宗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认为州县长吏对于国家的治理极为重要,要慎选州县官吏。
B.乐黄目处事果敢刚烈。龙图阁大学士陈尧咨凭借骄横的气势欺压乐黄目,乐黄目因此上表请求解除自己官职。后来皇上命乐黄目查察陈尧咨违法的行为,他据实以报。
C.乐黄目仕途多波折。入理三司三勾院被举报不干本职工作而被罢职;担任会灵观判官被朝廷评议认为不称职,后来又接受张继能请托事情败露,都被朝廷降职处理。
D.乐黄目数任漕司。初为京西转运使,出使契丹还,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后改任陕西转运使,被赏赐金鱼袋及紫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
(2)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沉毅方正,明律令。与冯道、赵凤为友。后唐同光初,凤荐于朝,补徐州司法,以干职闻。召为大理评事,赐绯。逾年,迁大理正,坐误治狱贲授登州司户。遇赦,召为著作郎。仕晋,历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赐金紫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未几复官,迁大理卿。

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复为大理卿。会郑州民李思美妻诣御史台诉夫私鬻盐,罪不至死,判官杨瑛置以大辟。有司摄治瑛,瑛具伏。可久断瑛失入,减三等,徒二年半。宰相王峻欲杀瑛,召可久谓之曰:“死者不可复生,瑛枉杀人,其可怒耶?”可久执议益坚,瑛得免死。由是忤峻,改太仆卿,分司西京。显德三年,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

世宗以刑书深古、条目繁细,难于检讨。又前后敕格重互,亦难详审,于是中书门下奏曰:“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从之。自是可久等于都省集议删定。五年,书成,凡三十卷,目曰《刑统》。宰相请颁天下,与律、疏、令、式并行。可久复拜大理卿。建隆三年,告老,改光禄卿致仕。卒,年七十七。

可久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

(选自《宋史·剧可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B.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C.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D.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绯”“赐金紫”中的“赐”都是赏赐的意思,指朝廷赏赐给官员的恩惠或财物。
B.大辟,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称。隋唐以后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称 “死刑”。
C.失入,指轻罪重判或不当判刑而判刑,相对于“失出”而言。
D.致仕,古代臣子因犯错误以及年龄老迈辞职回乡,后来泛指辞官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可久为官能干,闻名于世。后唐同光初年,剧可久被好友赵凤举荐,被任命为徐州司法,掌理刑法,他因能办事,备受世人称赞。
B.剧可久因为连坐,仕途坎坷。剧可久在担任大理正一职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后因为他举荐的官员犯了贪污罪而受到停职的处罚。
C.剧可久坚持己见,触犯权贵。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对剧可久说杨瑛使人受冤被杀,不能饶恕,但剧可久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触犯王峻。
D.剧可久通晓律例,编审法令。剧可久通晓律令,后被中书门下举荐参与法律条文的删定工作,后来他和其他九个人编成了三十卷的《刑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
(2)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汉圣太后弟也。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及弘实东奔,捧圣军数百从行,洪信预焉。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清泰中,又为雍王重美牙校。
晋初,为兴顺左厢都指挥使。汉祖统禁军,迁镇太原,奏隶麾下。汉祖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俄加岳州防御使。从汉祖降邺,以警扈之劳,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岁余,迁保义军节度。初,杨邪以元从功臣为方镇者不谙政务,令三司择军将分补诸镇都押牙、孔目官,或恃以朝选,藩帅难制。洪信闻内难,即召马步军都校聂召,奉国军校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右牙都校任温武,护圣都校康审澄及判官路涛、掌书记张洞、都押牙杨昭勍、孔目官魏守恭,悉杀之,诬奏谋逆。
周广顺初,加同平章事。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周祖犹以汉太后之故,移镇京兆。本城兵不满千,王峻西征至陕州,以援晋州为辞,又取去数百人。及刘崇北遁,遣禁兵千余屯京兆,洪信益惧,即请入朝,恳辞藩镇,拜左武卫上将军。世宗即位,迁左骁卫上将军。显德五年,改右龙武军统军,从世宗北征,为合流口部署。
乾德五年,改左骁卫上将军。开宝五年请老,以本官致仕。八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李洪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B.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C.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D.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文中的清泰、明宗、乾德、开宝等都是年号。
B.在古代,爪牙是得力帮手的意思。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洪信出身皇戚,早年从军。李洪信是汉圣太后的弟弟,后被朱弘实提拔,逐渐升迁至小校。少帝东奔时,洪信参与了护卫行动。
B.李洪信屡立战功,受到封赏。晋初时,李洪信因立战功,先后被授予兴顺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等官职。
C.李洪信担忧时事,为朝解忧。李洪信将聂召、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任温武、杨昭勍、魏守恭等人全都杀死。
D.李洪信受到猜忌,惶惶不安。周朝建立后,周祖因为李洪信是汉太后弟弟的缘故,让他镇守京兆,后又削弱他的武装力量,洪信忧惧,恳请辞藩镇,入朝为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2)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