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宁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2 09:4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B.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C.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D.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先秦就有,汉以后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察弹劾。
B.籍田是古代帝王亲自耕种的小块农田,明朝时日常管理归属教坊。
C.经筵是宋代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特设的讲席,元明清三代仍之。
D.中官既是古官名,也可以指宫内、朝内之官,还可以指宦官,文中指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同类题2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洪武①中,濂首用文学受知,恒待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日:“《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
言必称师父云,帝剖符封功臣,召廉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屡降,希问灾祥之故,对日,“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帝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
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谓善陈矣。”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事,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补朕欺。”濂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卒于夔,年七十二。追谥文宪。
(取材自《明史,宋廉传》)
注:①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B.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C.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D.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易》《诗》《书》、《礼》《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鲁国史书。
B.翰林院:唐始设立,其后各代无论政治地位高低,都集中了许多知识精英,如李白、王安石、李鸿章都曾是翰林中人。
C.剖符: 又叫“剖竹”,帝王在建国之后。为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追谥:古人为追念死去的文人,根据其生前行迹给予某种称号,带有褒扬与纪念的意义。如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
【小题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米至正年间,宋濂曾被推荐为翰林院编修,但他借故推辞,明朝建立后才出任。
B.对于屡降甘露的凶吉,宋濂认为自然现象由天意决定,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宋濂能七步成诗,并在诗句中表达劝谏之意。可见其文学才能与忠正耿直的性格。
D.明太祖很尊重宋濂,但也曾秘密派人监视宋濂并试探其真假,可见其心性诡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
(2)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事,即指示之。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选自《明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画线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 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B.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 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C.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学士/ 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D.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成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小题2】下列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多种方法,文中的永乐、洪熙、宣德、正统都是用的年号纪年法。
C.封建等级制在语言上有很多表现, 如“辇”是指本来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平民一般出无车,士大夫有车但不能称辇。
D.古代“仕”多与官职有关,像做官叫“出仕”,做官的经历叫“仕途”,宫女或上流社会的女子叫“仕女”,获得的最终官职叫“致仕”。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决定迁都北京,李时勉上书指出大兴土木的过错,又认为有远国的使者入京进贡不应该让他们在京城群居,触怒皇上,不但建议没被采纳,不久还因谗言入狱,一年多后才官复原职。
B.洪熙元年李时勉又因上书触怒仁宗,仁宗召他问话,他也不屈服,获罪降职,后来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几乎丢掉了性命,仁宗直到临终时都没有原谅他。
C.宣帝即位一年多后,准备亲自审讯李时勉,先派使者去把李时勉绑来,又令王指挥直接捆他到西市问斩,不必面见,好在两拨使者没有碰面,这才使事情有了转机。
D.李时勉刚正不阿,仕途几起几落,是有明历史上著名的忠直大臣,还对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编纂或参与编纂了《成祖实录》和《宣宗实录》。
【小题4】文言翻译
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② 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潜夫,字元倩,钱塘人。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急越广交游为好感否人里中人恶之。
十六年冬,授开封推官。会叛将陈永福率贼兵出山西,其子德为巡抚秦所式部将,缚巡按御史苏京去。潜夫募民兵千,请于所式及总兵卜从善、许定国,令共剿,皆不肯行。
潜夫乃以十七年正月奉周王渡河居杞县,檄召旁近长吏,设高皇帝位,歃血誓固守。贼所设伪巡抚梁启隆居开封,而开封东西诸土寨剽掠公行,相攻杀无已。潜夫转侧杞、陈留间,朝夕不自保。闻西平赛副将刘洪起勇而好义,屡杀贼有功,躬往说之。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今共下缟素。洪起兵万,号五万,潜夫兵三千,俘杞伪官,启隆闻风遁去。遂渡河而北,大破贼将陈德于柳园。
福王立南京,潜夫传露布至,朝中大喜,即擢监军御史,巡接河南。潜夫乃入朝言:“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山东、河南地,尺寸不可弃。豪杰结寨自固者,引领待官军。诚分命藩镇,以一军出颍、寿,一军出淮、徐,则众心竟奋,争为我用。更颁爵赏鼓舞,计远近,画城堡俾自守,而我督抚将帅屯锐师要害以策应之。”
当是时,开封、汝宁间列寨百数,洪起最大;南阳列寨数十,萧应训最大;洛阳列寨亦数十,李际遇最大。诸帅中独洪起欲效忠,潜夫请予挂印为将军。马士英不听,而用其姻娅越其杰巡抚河南。潜夫自九月入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所建白皆不用,诸镇兵无至者。杰老惫不知兵。潜夫过诸寨,皆铙吹送迎;其杰间过之,诸寨皆闭门不出。其杰恚,谮潜夫于士英。士英怒,冬尽,召潜夫还,以凌羽代。潜夫亦丁外艰归毕
明年三月,给事中林有本疏劾御史彭遇飊,并及潜夫。士英以遇飊己私人,置不问,独令议潜夫罪。
未几,南都不守,潜夫得脱归。闻鲁王监国绍兴,渡江往谒,命复故官,加太仆少卿,监军,乃自募三百人列营江上。顺治三年五月晦,江上师尽渍,潜夫走至山阴化龙桥,偕妻妾二孟氏同赴水死,年三十七。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
B.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减否人里/中人恶之/
C.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
D.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城否人里/中人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露布是檄文、捷报类布告性文书或官府间上行或下行不加缄封的文书。
B. 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粗父丧按礼须持丧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
C. 御史,官名,先秦始设,是一种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潜夫起于清贫,官职多次升迁。他原先贫困潦倒,入仕后先担任开封推官,后被提升为监军御史,再后来被加封为太仆少卿、监军,仕途一路顺畅。
B.陈潜夫言辞恳切,主张收复失地。在福王即位后,陈潜夫人朝上奏,他认为王业不能偏安,国家复兴在于进取,山东河南的土地,丝毫都不可放弃。
C.陈潜夫谋划尽善,不被权臣采纳。他请求让想效忠朝廷的刘洪起为将军,可马士英不同意,而任用了姻亲越其杰;他的其他建议,也都未被马士英采用
D.陈潜夫忠贞爱国,兵败自尽殉国。他设立高皇帝牌位,歃血盟誓,坚守城池;他招募士兵,列营江边;兵败之后,他携妻妾一同跳水自杀,以死明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令其下缟素。
(2)潜夫自九月人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选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满三载当迁特令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左侍郎。数月,尚书。时方务反建文之政,所更易者悉罢之。义从容言曰:“损益贲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因举数事陈说本末。帝称善,从其言。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满三考,帝亲宴便殿,褒扬甚至,十七年以父丧归,帝及太子皆遣官赐祭,诏起复。十九年,三殿灾,敕廷臣二十六人巡行天下。义及給事中马俊分巡应天诸府,问军民疾苦,文武长吏扰民者数人,条兴革数十事奏行之。帝北征还,以太子曲宥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逮义系锦衣卫狱,明年春得释。

仁宗即位,义、原吉以元老为中外所信,念义监国时旧劳,尤厚倚之。杨荣尝毀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遣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太师,谥忠定。

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选自《明史·蹇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B.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C.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D.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小题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擢、迁、进、黯都是表示职务任免的词,除黯外,都是表示升职。
B.“三考”指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三年一考,九年三考,按结果决定升降奖惩。汉以后,各朝一般均采“三考”制。
C.丧归制是我国古代丧葬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官员遇到自己的父母去世,要弃官居家守制丁忧,服满再行补职。但是为了应对各种时局,“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D.“赠”指在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官员对朝廷的贡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义诚实厚道,受到朱元璋的赞赏。朱元璋亲自替他改名,并且特意在同级的岗位上历练他。他工作小心谨慎,后来得到了越级提拔。
B.蹇义关心民生疾苦,巡视应天府期间,罢黜了几个扰民的文武官员,并且分条陈述了几十件兴利革弊之事情,上奏皇帝请求实行。
C.蹇义襟怀坦荡,面对杨荣的诋毁,他仍替杨荣说好话,并希望皇帝慎重地考察身边的人对杨荣的中伤。宣宗皇帝最后接纳了蹇义的意见。
D.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来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因此得到了杨士奇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同时具有张咏、傅尧俞、范量仁三人的优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
(2)以太子曲宥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逮义系锦衣卫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