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 ①苞苴:贿赂。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2 10:0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旨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救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几箴/
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日曰禄,百姓亡称死。
C.吏部,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 当:承担。
C.至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之籍     著:彰显。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林聪,字季聪,宁德人。正统四年进士。景泰元年进都给事中。时方多故,聪慷慨论事,无所讳。中官单增督京营有宠,朝士稍忤者辄遭辱。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侵商税。聪发其奸,下诏狱,获宥,增自是不敢肆。
四年春,上言夺情非令典,请永除其令。帝纳之。正统中,福建银场额重,民不堪。聪恐生变,请轻之,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先是,吏部尚书何文渊以聪言下狱,致仕去。吏部除副使罗篪为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为布政使。聪疏争之,并言山西布政使王瑛老,宜罢。篪等遂还故官,瑛致仕。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诸司惮聪风裁,聪所言,无敢不奉行者,吏部尤甚。英宗复辟拜左佥都御史,出振山东饥,活饥民百四十五万。还进右副都御史,以便宜,擒戮渠魁数人,余悉解散。母忧起复,再辞,不许。天顺四年,曹钦反。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市人不敢出户。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成化七年代王越巡抚大同。岁余,遇疾致仕。再岁,以故官起掌南院。前掌院多不乐御史言事,聪独奖励之。或咎聪,聪曰:“己既不言,又禁他人言,可乎?”十三年秋,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聪以旧德召用,持大体,秉公论,不严而肃,时望益峻。十五年,偕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辽东失事状。直庇巡抚陈钺,聪不能争,论者惜焉。十八年乞归不得,卒于位,年六十八。赠少保,谥庄敏。
聪为谏官,严重不可犯。实恂恂和易,以故不肖者畏之,而贤者多乐就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   /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C.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D.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也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夺情:又称夺情起复,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时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也指减少居丧期间的哀痛之情。
C.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也可意指恢复。明英宗曾亲征瓦刺被俘,京师别立代宗;英宗还朝,被尊为太上皇。后其发动政变,复位为帝。
D.致仕:意为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人“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林聪仗义执言。不少佞臣因之下狱或贬官。林聪勇于发现单增家奴仆的罪行,并将奴仆关进诏狱;他极力上奏反对罗篪等人的升职,最终使之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B.林聪体恤百姓。福建银税繁重,他屡次请减;山东发生饥荒,他赈救百姓。朝廷平定曹钦叛乱时,有将士滥杀无辜,屠戮乞儿,斩首报功,他予以坚决制止。
C.林聪刚正不阿。各部门官员都忌惮他;他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为人不严而肃,担任谏官,从来不犯严重的错误,贤德之人喜欢接近他。
D.林聪宽厚平易。进升右副都御史后,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决断,只捕杀作乱之人的首领,其余人等全都放归生路;查究辽东事时,庇护巡抚陈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拜左佥都御史,出振山东饥,活饥民百四十五万。
(2)聪以旧德召用,持大体,秉公论,不严而肃,时望益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焘,字况之,郓州须城人。内侍王中正将兵出疆,干赏不以法。焘争之不得,请外,出知宣州。入辞,神宗曰:“枢臣云卿不肯安职,何也?”对曰:“臣居官五年,非敢不安职,恐不胜任使,故去耳。”神宗曰:“王中正功赏文书,何为独不可?”曰:“中正罔冒侥觊,臣不敢屈法以负陛下。”未几,提点京西刑狱。哲宗立,召为工部郎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有请宣仁后御文德殿服衮冕受册者,焘率同列谏,引薛奎谏章献明肃皇后不当以王服见太庙事,宣仁后欣纳。又论市易已废,乞蠲中下户逋负;又乞欠青苗下户,不得令保人备偿。至潞,值岁饥,不待命发常平粟振民。流人闻之,来者不绝,焘处之有条,人不告病。明年,以左谏议大夫召,甫就道,民攀辕不得行,逾太行,抵河内乃已。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愿正纲纪,明法度,釆用忠言,讲求仁术。”两宫嘉纳焉。元祐七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蔡京帅蜀,焘曰:“元丰侍从,可用者多;惟京轻险贪愎,不可用。”又与同列议夏国地界,不能合,遂丐去。哲宗遣近臣问所以去意,且令密访人才。煮曰:“信任不笃,言不见听,而询间人才,非臣所敢当也。”以疾,罢为资政殿学士、同醴泉观使。故事,非宰相不除使,遂置同使以宠之。力辞,改知颍昌府。既出京,哲宗遣中贵谕以复用之旨。绍圣元年,知郓州。朋党论起,哲宗曰:“梁焘每起中正之论,其开陈排击,尽出公议,朕皆记之。”以故最后责,竞以司马光党黜知鄂州。三年,再贬少府监。三年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梁焘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
B.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
C.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
D.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部,六部之一,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营造工程事项、官员任免等。
B.衮冕,是古代帝王或公侯的礼服和礼帽,是皇帝或公侯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D.谏议大夫,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是秦朝开始设置的,专门掌论议,是朝廷重要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焘关心百姓。他请求免除中户、下户的欠债。到潞州,遇到饥年,他来不及等待朝廷命令就分发常平粟赈济百姓。
B.梁焘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左谏议大夫,刚上路,百姓攀住车辕不愿他离开,这种情况直到他越过太行山,抵达河内才平息。
C.梁焘为国建言献策。他曾上书希望皇上端正法制,申明法度,采用忠言,讲求仁政之术;进言蔡京轻浮险恶,贪婪固执,不能任用。
D.梁焘受哲宗关爱赏识。梁焘因病降官,哲宗特意设置同使以示对梁焘的宠爱,朋党之论兴起,唯独没有斥责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侍王中正将兵出疆,干赏不以法。焘争之不得,请外,出知宣州。
(2)信任不笃,言不见听,而询问人才,非臣所敢当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 骁 勇 屡 战 屡 伤 手 足 胸 腹 间 金 痍 皆 遍 而 斗 益 力 士 卒 从 之 者 无 不 激 励 自 效太 祖 壮 之 授 花 枪 上 千 户 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赠都督同知。次玉,坐蓝党①死。次观,尚南康公主,为驸马都尉。

(选自《明史·胡海传》,有删改)

(注)①蓝党: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当时称之为“蓝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B.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C.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D.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祁阳,是地名。古人用阴阳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可以推断祁阳就在祁山的南面。
B.四鼓,是时辰名。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或五鼓。四鼓,相当于现在的3点到5点。
C.蛮,是古代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中原人一般把西方少数民族叫戎,南方少数民族叫蛮,北方少数民族叫狄,东方少数民族叫夷。
D.世券,又称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它在古代是皇帝分封功臣爵位时颁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可世代相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海屡立战功。他从征曾先后打败过贾鲁的军队、陈埜先的部队,与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都取得胜利。
B.胡海机智勇敢。永州之战,他曾深夜率先登城;靖州之战,他又曾在夜晚四更时分,从北门八角亭率先登城破敌。
C.胡海行事有度。他对武冈等苗蛮作乱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对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胡海有先见之明。他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后,主动请求还乡,最终避免了坐死或横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
(2)次玉,坐蓝党死。次观,尚南康公主,为驸马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