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 ①苞苴:贿赂。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2 10:0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古代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名,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 外艰,中国古代丧制之名,通常指父丧或作为长房长孙在父亲去世之后遭遇的祖父之丧。
C. 东厂,即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D. 谥,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由皇上或长辈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给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 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尽发其状;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应召。
C. 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遇处罚,最终乞归终老。
D. 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在执任中,爱护人才,甚有口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②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倾邪狡猾,累劾不去。从吾发其奸,遂调外。时当大计,从吾严逻侦,苞苴绝迹。

二十年正月,抗章言:“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借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帝大怒,欲廷杖之。会仁圣太后寿辰,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起巡长芦盐政。洁己惠商,奸宄敛迹。既还朝,适帝以军政大黜两京言官。从吾亦削籍,犹以前疏故也。

从吾生而纯悫,长志濂、洛之学,受业许孚远。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家居二十五年。光宗践阼,起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并以兄丧未赴。俄改大理。

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给事中朱童蒙遂疏诋之。从吾言:“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因再称疾求罢,帝温诏慰留。而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诋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因再疏引归。

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召拜工部尚书。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致仕。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讷疏诋从吾,削籍。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乃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恭定。

(选自《明史·冯从吾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B.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C.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D.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吉士,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 言官又称谏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统治者既然把特权赋予言官,也就会对言官的政治素质提出特别的要求。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C.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D.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按照封建礼法,官员欲退,则皇帝必称社稷所倚而加以挽留,官员则以不能阻塞后人予以坚持,反复数次之后,皇帝不再勉强,以优厚待遇让官员回乡安度晚年。“乞骸骨”“丁忧”也可理解为告老还乡,退休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从吾向上奏说皇帝不理朝政,祸乱四起,而皇帝还闭目塞听,掩耳盗铃般,身边之人稍有不慎,就招致重责,希望皇帝能以江山社稷为重。
B. 冯从吾与邹元标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者在这里讲学。并以宋朝能强盛和王守仁坚持讲学为例,强有力地反驳那些诋毁讲学与书院的官员们。
C. 冯从吾性格纯朴诚实,受业于许孚远。罢官归家后,研读先贤著作,加之以修习,有很大成就。在家中一待就是二十五年,直至光宗登基再次为官。
D. 魏忠贤党人上书诋毁冯从吾。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后来派人搜查冯从吾等人的罪证,查无实证,便毁掉了书院,推倒圣贤塑像。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最终因此得病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
②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

同类题3

(一)文言文阅读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B.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C.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D.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明朝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司法、民政、军事,合称三司。
B.登极,指皇帝即位,此处指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六年即病死,死后葬于昭陵。
C.司礼,指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务的官署,后权力渐大,有“第二署”之称。
D.一条鞭法,指将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子而杀害了妻子,马森不顾地方巡抚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
B.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皇帝曾命外廷官崔敏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马森坚称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监直接传达的。
D.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为其养老。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虽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做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
(2)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日本陷朝鲜,石星惑沈惟敬言,力主封贡。国祚面诘星:“此我乡曲无赖,因缘为奸利耳,公独不计辱国乎?"星不能用。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尚书余继登卒,国祚摄部事。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伦,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陕西狄道山崩,其南涌小山五,国祚请修省。社稷坛枯树生烟,复陈安人心、收人望、通下情、清滥狱四事。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囯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太傅,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朱国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B.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C.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D.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婚,指行加冠、结婚礼。加冠是古代成人的标志,表明可以结婚成家。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如其父母、兄弟,与皇族宗亲相对。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用以代指国家。
D.赠太傅,“赠”与前文的“进”“改”“加”,在封建时代都指授予在世的官员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国祚敢于直言。对被沈惟敬的言论迷感力主封贡的石星,他当面诘责;对干预朝政的外戚郑国泰,他上疏直言批评。
B.朱国祚关心国本。针对皇长子储位未定,婚期过了期限,在担任尚书的近两年间,他上疏数十次,最终确定了储位。
C.朱国祚深受优待。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因为皇帝还未即位时,他曾经侍奉皇帝,因此皇帝对此并不过问。
D.朱国祚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对别人讽刺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
(2)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
B.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
C.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 皆用之。
D.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合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夏言于死地,因夏言曾推荐徐阶,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