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嘉定十年,人犯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以功补进勇副尉。

理宗即位,特授忠翊郎。绍定三年,。明年,起复京西兵马钤辖。制置司檄珙问边事,珙曰:“金人若向吕堰,则八千人不为少,然须腾云、吕堰等寨受节制乃可济。”有顷,金人犯吕堰,珙喜曰:“吾计得矣。”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寨军四合,佥人弃辎重走,斩首三千。移刺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奉书请降,得县五。珙入城,瑗伏阶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

端平二年,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货①。又虑兵民杂处,因高阜为齐安、镇淮二寨,以居诸军。

嘉熙元年,授鄂州诸军都统制。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②境,江帅万丈胜战不利。珙入汉阳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御笔以战功赏将士,特赐珙金碗,珙益以白金五十两赐之诸将。将士弥月苦战,病伤者相属,珙遣医视疗,士皆感泣。

淳佑五年,珙以身镇江陵。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病遂革,乞休致,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封吉国公,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孟珙传》,有删改)

(注)①货:应为“贷”。②汉阳:当时汉阳隶属于鄂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摩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从,
B.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C.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D.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代,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所建,在我国北部。金朝建都会宁,后迁都中都、汴京。
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官员遭逢父母丧事应弃官家居守制。丁母忧也可称丁外艰。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称休致。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患有疾病则可提前。
D.朔,朔日,即农历每月的初一日。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珙使用妙计,击败来犯金人。金人进犯吕堰,盂珙采用官军与各寨军队合力作战之策,大败金人,这一结果正如他当初所料。
B.孟珙接受投降,善待降军首领。移刺瑗想投降,他接受了移刺瑷的投降;移刺瑷向他请求赐死,他为移刺瑷换衣帽,并以礼相待。
C.孟珙为官仁厚,积极救济百姓。他任黄州知州时,大量接收前来归附的边地百姓,他设法救济他们,还通过军民杂居的方式保障安全。
D.孟珙体恤将士,有良将之风范。他曾自己拿出白银赐给手下将领,犒劳他们;他派医者为生病、受伤的将士诊视,士兵们十分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
(2)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5 06:2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赞字元辅,幽州蓟人。父延寿,尚兴平公主,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
赞仕周。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俄命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迢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
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 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逐拔其羊马城。世宗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
宋初,加检校太师,预平维扬。岁余,改镇廷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
乾德六年秋,以赞为邠州路部署。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
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赞颇知书,喜为诗,容止闲雅,接士大夫以礼,驭众有方略。其为政虽无异迹,而吏民畏服,亦近代贤帅也。
(节选自《宋史•赵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B.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C.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橡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D.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本指仰攀婚姻,后来专指娶公主为妻。古代表示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嫁”“娶”“聘” “妻”等。
B.胄,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材质一般为铜、铁。“甲胄” 常作为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与此意相近的说法还有“知”“下车”“掌”“执事”等。
D.路,是宋代的最高行政区划名,略似唐代的“道”,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如姜夔词中有“烽火扬州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赞多次随主征讨,骁勇善战。赵赞先后在后周和北宋为官,他多次随君主出征,冲锋陷阵,斗志昂扬,勇猛无比。
B.赵赞为政注重宽简,善政安民。赵赞在朝廷做官时,以与民方便为宗旨,废除全部苛政,处理政务从宽从简,恩泽百姓。
C.赵赞建立赫赫战功,颇受器重。羊马城大捷后,周世宗下诏褒奖他;攻打晋阳,与并州军苦战负伤后,太祖多次慰劳问候他。
D.赵赞注重自身修养,儒雅有度。赵赞虽为武将,但读书很多,举止文雅有度,按照礼节接待士大夫,称得上一代儒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
(2)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

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并州。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话遣使问其故,戬对:“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通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承受、中贵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隶他州,事乃定。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B.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C.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D.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古时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古代帝王的自称,在本文是“早年丧父”的意思。
B.甲科,宋朝进士考试前三名的代称而明、清时期,经过殿试的进士都叫甲科。
C.户部,官署名,掌管全国的户籍财经,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D.黥,又称墨刑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为犯罪的标志,擦洗不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师雄,字景叔,京兆武功人。学於张载,第进士。为仪州司户参军,迁德顺军判官。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既而谍者言夏伏精骑于黑水傍,琯谢曰:“微君言,吾不返矣。”
赵禼帅延安,辟为属。
吐蕃寇边,其酋鬼章青宜结乘间胁属羌构夏人为乱,谋分据熙、河。朝廷择可使者与边臣措置,诏师雄行,听便宜从事。既至,谍知夏人聚兵天都山,前锋屯通远境。吐蕃将攻河州,师雄欲先发以制之,请于帅刘舜卿。舜卿曰:“彼众我寡,奈何?”师雄曰:“在谋不在众。脱事不济,甘受首戮。”议三日乃定,遂分兵为二,姚兕将而左,种谊将而右。兕破六逋宗城,种谊破洮州,擒鬼章及大首领九人,斩首众多。捷书闻,百僚表贺,遣使告永裕陵。苏轼闻其事,作诗咏之。
将厚赏师雄,言者犹以为邀功生事,止迁一官,为陕西转运判官。入拜祠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为陕西转运使。内地移粟于边,民以辇僦为病。师雄言:“往者边土不耕,仰给于内,今积粟已多,军食自足,宜令内地量转输致之直,以免大费。”报可。
召诣阙,哲宗劳之曰:“洮州之役,可谓隽功,但恨赏太薄耳。”对曰:“皆上禀庙算,臣何力之有焉。唯当时将士勋劳未录,此为欠也。”因陈其本末。拜卫尉少卿。哲宗数访边防利病,师雄具庆历以来边臣施置之臧否,朝廷谋议之得失,及方今御敌之要,凡六十事,名曰《绍圣安边策》,上之。未几徙知陕州。卒,年六十。
师雄慷慨豪迈,有志事功,议者以用不尽其材为恨。
(选自《宋史•游师雄传》)
注辇僦:雇人用车辆运输,庙算: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谈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禼帅延安,辟为属   辟:征召
B.百僚表贺 表:表示
C.但恨赏太薄耳    恨:遗憾
D.哲宗数访边防利病 访:谘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B.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C.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D.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师雄有军事才能,运筹帷幄,任德顺军判官显露出不凡的军事才能,吐蕃一战,他先发制人,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B.游师雄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吐蕃熙、河一战大获全胜,他起的作用很大却没有得到重赏,他也不为自己争辩。
C.游师雄心系国事民生。针对从内地运粮到边境一事,他向朝廷提议应该核算费用,以免造成严重的浪费。
D.游师雄一心为国。《绍圣安边策》中陈述了庆历以来连帅处置好坏,朝廷谋议得失、当前御敌关键,却没有被朝廷采纳。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厚赏师雄,言者犹以为邀功生事,止迁一官,为陕西转运判官
(2)臣何力之有焉。唯当时将士勋劳未录,此为欠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卞衮,字垂象,益州成都人。父震,工为诗。举蜀进士,渝州刺史南光海辟为判官。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而州兵重伤,卷甲宵遁,刺史陈文袭不能遏贼,遂入据郡城,以伪官厚贿诱震,震皆斩其使。贼有东章者,本州兵校也。因遣人述朝廷威德,谕以祸福,章惧且信,因伏兵击其党类。承褒之众素不为备,即时大溃,震与文袭分部余卒夹攻之,贼众遂平。文袭坐陷失州城,削籍为民。震以前功得赎,以虢州录事参军卒。
太平兴国八年,衮登进士第,累迁大理评事、知将乐县,改光禄寺丞、通判泗州。迁著作佐郎、广南转运司承受公事,俄通判宣州。淳化中,上命采庶僚中廉干者,给御书印纸,俾书课最,仍赐实奉以旌异之,衮预焉。改太常丞。咸平初,迁监察御史,为淮南转运副使、同荆湖发运使,以干职闻,就加殿中侍御史。入判三司开拆司,再为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 咸平六年,并三司使之职而分置副贰,以衮为刑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景德初,疽发于背卒,年四十五。录其弟扆为临颍主簿,子咸为将作监主簿。
衮明敏有吏干,累掌财赋,清心治局,号为称职。然性惨毒,掊克严峻,专事捶楚,至有“大虫”之号。真宗尝谓近臣曰:“衮公忠尽瘁,无所畏避,人罕能及,然顷在外任,颇伤残酷,所至州县,纤微之过,无所容贷。大凡督察部下,纠逖愆违,非有大故,所宜矜恕,官吏自当畏威怀恩,不敢贰过,公家之事亦无不济。乃知为吏之方,适中为善也。”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B.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C.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D.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下而上,推荐选拔人才,授予官职。
B.伪官,指不是正统的朝廷或官府授予的官职,而是由叛军任命的官员。
C.进士第,指古代科举考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次。
D.三司,指唐、宋时期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三个部门,合称三司,主理财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卞衮父辈英武,作战有勇有谋。卞衮的父亲卞震在遭到贼军围困时,亲临前线,奋勇抵抗,身受重伤;后使用离间之计,反败为胜,一举击溃了贼军。
B.卞衮政绩突出,官职屡次升迁。皇帝让百官推选政绩优秀的官员,卞衮入选其中,受到朝廷俸禄嘉奖,屡次担任要职,后因病而英年早逝。
C.卞衮办事干练,为官清正廉洁。他在任淮南转运副使等职时,就因办事干练让皇帝知晓,从而得以加封官职;他虽然连续掌管财赋,但清白为官,颇为称职。
D.卞衮性情残忍,征税严厉刻薄。他虽为官干练,清正廉洁,但性情尤为残忍狠毒,常用拷打之刑,以致有了“大虫”的外号,但深得皇帝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褒之众素不为备,即时大溃,震与文袭分部余卒夹攻之,贼众遂平。
(2)大凡督察部下,纠逖愆违,非有大故,所宜矜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揣旨窥伺①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祐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翌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效,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起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暬御②,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晦,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③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①窥伺:暗中查看(有所图谋)。②暬御:左右亲近的小臣。③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也/以塞天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晦,农历每月月初。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关于礼制的见解多年后仍然受到肯定。
B.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认为韩在诬陷范,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延期举行。
C.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谏官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D.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滞于馆下,又多揣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