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嘉定十年,人犯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以功补进勇副尉。

理宗即位,特授忠翊郎。绍定三年,。明年,起复京西兵马钤辖。制置司檄珙问边事,珙曰:“金人若向吕堰,则八千人不为少,然须腾云、吕堰等寨受节制乃可济。”有顷,金人犯吕堰,珙喜曰:“吾计得矣。”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寨军四合,佥人弃辎重走,斩首三千。移刺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奉书请降,得县五。珙入城,瑗伏阶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

端平二年,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货①。又虑兵民杂处,因高阜为齐安、镇淮二寨,以居诸军。

嘉熙元年,授鄂州诸军都统制。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②境,江帅万丈胜战不利。珙入汉阳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御笔以战功赏将士,特赐珙金碗,珙益以白金五十两赐之诸将。将士弥月苦战,病伤者相属,珙遣医视疗,士皆感泣。

淳佑五年,珙以身镇江陵。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病遂革,乞休致,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封吉国公,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孟珙传》,有删改)

(注)①货:应为“贷”。②汉阳:当时汉阳隶属于鄂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摩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从,
B.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C.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D.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代,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所建,在我国北部。金朝建都会宁,后迁都中都、汴京。
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官员遭逢父母丧事应弃官家居守制。丁母忧也可称丁外艰。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称休致。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患有疾病则可提前。
D.朔,朔日,即农历每月的初一日。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珙使用妙计,击败来犯金人。金人进犯吕堰,盂珙采用官军与各寨军队合力作战之策,大败金人,这一结果正如他当初所料。
B.孟珙接受投降,善待降军首领。移刺瑗想投降,他接受了移刺瑷的投降;移刺瑷向他请求赐死,他为移刺瑷换衣帽,并以礼相待。
C.孟珙为官仁厚,积极救济百姓。他任黄州知州时,大量接收前来归附的边地百姓,他设法救济他们,还通过军民杂居的方式保障安全。
D.孟珙体恤将士,有良将之风范。他曾自己拿出白银赐给手下将领,犒劳他们;他派医者为生病、受伤的将士诊视,士兵们十分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
(2)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5 06:2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粟。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多为歌诗,自称“退士”,尝作传以述其志。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幹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日:“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
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孝行纯至,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明年九月,放至,对崇政殿,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翌日,表辞恩命。诏不听其让,赐绯衣、象简、犀带、银鱼。六年春,再表谢暂归故山,诏许其请。
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门人族属依倚恣横。王嗣宗守京兆,放尝乘醉慢骂之。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求归山,又赐宴遣之。所居山林,细民多纵樵采,特诏禁止。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侧,遣内侍就兴唐观基起第赐之。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时议浸薄之。
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归葬终南。
(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B.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C.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D.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脩”即十条干肉。古代诸侯大夫相互馈赠的礼物,也指学生初见教师时奉赠的礼物,引申为学费。
B.“粮糗”即粮食。“糗”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可以直接食用,有捣成粉的,也有不捣成粉的。
C.“属文”即能够诵读文章。
D.“象简”即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放性情沉默,爱好学习。他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不与小伙伴们玩耍;父亲令他考进士,他以学业未成,不可以妄动为由推辞。
B.种放志在山林,归隐多年。他年轻时就有隐居山林的想法,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一起在终南山筑庐而居,隐居长达三十年。
C.种放很有才华,深受器重。他曾以授徒为业,所著颇丰;他对策于崇政殿,答对得体。皇帝对他非常器重,屡次满足其要求。
D.种放退隐后晚节不保。他注重个人享受,广置良田,禁止百姓在自己所居山林砍伐采摘,甚至诟骂驿吏,所以舆论对他评价不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
(2)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 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
D.司农少卿,北魏时期为大司农少卿省称,宋代时期为司农寺最高长官,掌钱谷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
(2)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民有清明日尽室出游者,盗乘间入其家。游 者还,知盗未出,遂围之。盗计穷,纵火,幸火而逃。案具,将置极典。康直以为,尽室以出,非有 人居止之室,幸火以逃,火非本心。具狱奏谳,执政者是之,得减死论。改秩,知舒之桐城,监广州市舶。代还,签书武家军节度判官所公事,通判睦州。所至皆有惠政。秩满,奉祠。丞相韩公 缜宰钱唐日,与康直友善。缜既相,数以书招之。康直谢曰:“崇故旧以厚风俗,真宰相事.然 吾志定矣,不可强也。”缜意不能夺。家世有田在钱唐,族人岁擅其利。康直置不问。会他族讼 于官,归田于康直。不受,以与其弟,曰:“吾食粗给,以资汝。”弟曰:“吾父兄不之有,吾乌乎有之?”亦不受,卒以予族人。初奉祠,时年五十七。暨祠禄①再满,遂请休致。即所居东西为退 圃、逸堂、遯轩、远楼,终日啸傲其间。苏文中轼尝为赋四诗,今见集中。其《远楼》诗有“地偏心 远似陶潜”之句,盖以属康直也。居闲几三十年,年八十三乃终。其恬于名利,固人所难能。其寿考康宁,得退闲之乐,亦人所不及也。葬丹徒县大慈乡汝山之侧,曰京岘原。

——(节选自《宋史•俞康直传》)

[注]①祠禄: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B.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C.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D.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清明日”指清明节,在古代很多朝代,清明节既有祭祖行为,也是游玩踏青的好时节。
B.“秩”指官员的俸禄、品级,“改秩”是改变品级或职位,往往有被贬的意思,与“左迁”类似。
C."宰”在古代可作为知县、县令的简称,从文中“宰钱唐”来看,当时韩缜担任的是钱唐县的 知县。
D.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所给的称号,“文忠”是苏轼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康直处事公正,得以救人一命。有入室盗窃的小偷,被围后情急之下纵火而逃,之后被 抓而判极刑,但俞康直为他据理而争,最终上报朝廷而得以改判。
B.俞康直不求名利,拒绝旧友邀请。韩缜是俞康直在钱唐时期的旧友,当时就委俞康直以重 任,等到韩缜担任丞相之后,几次邀请俞康直,但都被他拒绝了。
C.俞康直淡泊钱财,赠族人以田地°族人侵占俞康直家的田地所得,但他不为所动,即使官 府判定田地规还"但他和弟弟都不接受,最终还是送给了族人。
D.俞康直健康长寿,享受闲居之乐。不满六十就请求退休,享受了近三十年自由自在的闲居 生活,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写诗赞扬他,可见其闲居的品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
(2)康直谢曰:“崇故旧以厚风俗,真宰相事。然吾志定矣,不可强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广顺初,拜滑州剐指挥。世宗即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显德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砦,遂下寿州。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馈白金三千两,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六年,世宗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检校太尉。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视日下复有一日。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服衮冕,即皇帝位。
(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B.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C.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D.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于开国帝王的庙号。开国之君,功劳甚大,故而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五鼓,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鼓,又叫五更或五夜;亦指第五更,即丑时,零点。
C.黄衣即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往往被看作皇权的象征。
D.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一般是指翰林学士。唐宋时期,皇帝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骁勇矫健,敢于挑战。他曾试骑烈马,不用马嚼口和笼头,马跑上城墙斜坡道,致使他额头触碰门框,摔到地上,但他起来后追上马腾跃而上。
B.太祖英勇善战,屡建军功。高平之战,后周军队危急之时,太祖指挥部队冲溃敌军,显德四年春天又随世宗出征,攻克了连珠砦、占领了寿州。
C.太祖不贪钱财,巧破离间。南唐主畏惧他的威名,使用离间计,派遣使臣送给太祖书信和白银,太祖把送来的白银全部送到内府,使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D.太祖顺天应命,黄袍加身。太祖率军驻扎陈桥驿时,有人看到天空出现双日奇观,军中将士把黄袍加在他身上,在后周将士的一致拥立下,他顺利登上皇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2)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判流内铨①。参劾其借官曲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外廷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为京尹者比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

(节选自《宋史·吕溱传》)

注①流内铨:宋代官署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C.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D.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指科举殿试一甲第一名,又称状元;第二、三名惯称榜眼、探花。
B.经筵,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官员充任或兼任。
C.加,文中指加衔,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借此享受超越官阶的优待以示荣宠。
D.舍人,可指古代随侍在权贵身边的亲近属官,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文中指显贵子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书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人。
B.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因和都转运使李参不和睦,被诬陷擅借官曲酿酒、违规接受馈赆,交由大理寺审议,被贬为和州知州。
C.吕溱仕途波折,政绩卓著。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知开封府时,他一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豪强奸恶之辈,颇有政绩。
D.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
(2)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