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 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也。 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为郡决曹吏,行部四十二县,录囚徒数百千人。及还,太守备问之。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著《汉书后序》,多所述载。大将军梁冀举茂才。

② 先是,武陵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执县令,屯结连年。诏下公卿议,四府举奉才堪将帅。永兴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纳,山等皆悉降散。于是兴学校,举仄陋,政称变俗。坐公事免。

③ 延熹中,武陵蛮复寇乱荆州。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拜从事中郎。奉勤设方略,贼破军罢,绲推功于奉。荐为司隶校尉。纠举奸违,不避豪威,以严厉为名。

④ 及邓皇后败,而田贵人见幸,桓帝有建立之议。奉以田氏微贱,不宜超登后位,上书谏曰:“臣闻周纳狄女,襄王出居于郑;汉立飞燕,成帝胤嗣泯绝。母后之重,兴废所因。宜思《关雎》之所求,远五禁之所忌。”帝纳其言,竟立窦皇后。及窦氏党事起,奉乃慨然以疾自退。追悯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数万言。诸公多荐举,会病卒。

(节选自 范晔《后汉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太守问之
(2)四府举奉才将帅
(3)公事免。
(4)五禁之所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录囚徒数百千人
B.拜从事中郎
C.桓帝有建立之议
D.诸公多荐举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
(2)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
【小题4】应奉“自伤”的原因是
【小题5】概括应奉这一人物为官方面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0:07: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丙申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称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申,属于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人用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本文的“永平”“建初”“永元”也属此类纪年法。
B.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C.斥候,指古代侦察兵,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唐宋后改称探马或探子。
D.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
B.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C.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D.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便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2)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 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着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
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
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着,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
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征拜大司农,卒于官。
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救火迟,免     坐:因……获罪
B.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穰:庄稼丰收
C.备俎豆黻冕 俎:祭器
D.辟公府,连征不至 辟:通“避”,躲避
【小题2】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荆州刺史表上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毁瘠三年,抱负乃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4】下列语句中均能直接表现鲍氏一族“仁爱百姓”美德的一组是(  )
①诛其渠帅,道路开通  ②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③ 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④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⑤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⑥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昱不断升迁,始终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辖区池塘年年被冲决毁坏,花费巨大,他上奏朝廷,兴修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B.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便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要求释放无辜被囚禁的人,章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C.鲍昱谨守职责,从不越权谋私。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加封自己的印章,签注姓氏。但鲍昱认为这是违反旧例的怪事。
D.鲍昱之子鲍德、鲍昂均重名节。鲍德修建校舍,大兴礼乐,受人爱戴,被称为神父。鲍昂有孝义节行,侍亲至孝,居丧至礼,不过问时政,受到官府的多次征召而不就。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3)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遵遁逃,不知所处。光式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那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骂。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遣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C.“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皇帝车驾,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汉朝恩遇。
B.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桓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孔子。
C.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堡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收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国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泰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赢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泰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介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专征青、徐。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子浮嗣,徙封蕲春侯。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列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不战而也 殄:消灭、歼灭
B.放散在野者,收取之 因:于是、就
C.攻下诸县,遂定泰山 稍:稍微、略微
D.子浮,徙封蕲春侯 嗣:承袭爵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B.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C.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D.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俊年少为吏,戎马一生。他先追随刘嘉,后经刘嘉引荐跟随刘秀,历任安集掾、强弩将军、强弩大将军等职,被封为祝阿侯,在奉朝请任上去世。
B.陈俊一心为主,智勇双全。安次一役,陈俊持短兵交战,击退敌军,斩其首领;陈俊又建议光武帝断绝敌粮源,结果敌人因无处掳掠而自行溃败。
C.陈俊屡建奇功,请命不已。他先后平定匡城、金门,攻占南武阳,后在泰山太守任上斩杀张步。因陇、蜀未平,他多次请命出征,皇帝没有同意。
D.陈俊声名远扬,深受爱戴。陈俊调任琅邪太守,一进入齐地界,盗贼就分散逃窜;到任后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治政措施深得民心,受到百姓称赞。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
(2)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