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第进士,累调双流,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日:“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时学校废,刑滥及善人,乃上书极陈:“永淳后,庠序隳散,胄子衰缺,儒学之官轻,章句之选弛。贵阀后生以侥幸升,寒族平流以替业去。垂拱间,仕入弥多,公行私谒,选补逾滥;经术不闻,猛暴相夸。陛下诚下明诏,追三馆生徒,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学,尊尚师儒,发扬劝奖,海内知响。然后审慎铨选,各程所能。以之临人,则官无旷,民乐业矣。”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州县非其人,后以为忧。李峤、唐休璟曰:“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请选台阁贤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后曰:“谁为朕行?”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悉补外。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韦后败,几死于乱,宁王为赦免。出为许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赐封百户,徙汝州。开元中卒,年六十六,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韦嗣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B.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C.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D.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忧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县令。秦汉以后,万户以上者称县令,万户以下者称县长。
B.庠序,古代办学条件较好、资质齐全、学习秩序好的地方学校。
C.经术,指经学,解释儒家经典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D.牧守,守护、治理,后用来指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嗣立心地善良,替承庆受罚。韦嗣立与韦承庆是同父异母兄弟,嗣立生母常责罚韦承庆,嗣立请求代承庆受罚,终于感化母亲。
B.韦嗣立政绩卓著,受武后赏识。韦嗣立任双流令,政绩在二川地区最为优秀;武则天赞扬了嗣立的能力,并让他们兄弟自相替代。
C.韦嗣立针砭时弊,提倡尊师重教。当时教育废弛,士子求官公然请托,韦嗣立谏言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都进入太学,然后审查考核。
D.韦嗣立请求外调,为朝廷分忧。很多人都不愿出京做官,皇帝心忧,韦嗣立以才能有限不堪执内为由,与十八京官主动请求外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
(2)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7 07:5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从谠,字正求。及进士第,补校书郎,累迁左补阙。咸通中,为吏部侍郎,铨次明允。出为河东节度使,徒宣武,以善最闻。
僖宗立,召为刑部尚书。久之,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沙陀都督李国昌间边多虞,入据振武、云朔等州,南略太谷。河东节度使康传圭遣大将伊钊、张彦球、苏弘轸引兵拒之,战数负,传圭斩轸以徇。彦球所部反,攻传圭,杀之,劫府库为乱。朝廷以为忧,帝欲大臣临制,乃拜从谠检校司徒,以宰相秩复为河东节度,兼行营招讨使,诏自择参佐。从谠既视事,奸无庾情,乃推捕反贼,诛其首恶。以彦球本善意,且才可任,释不问,而付以兵,旷无余猜,故得其死力。渠凶宿筱不敢发,发又辄得,士皆寒毛惕伏。
会黄巢犯京师,帝驻梁、汉,诏从谠发部兵属北面招讨副使诸葛爽入讨。从谠团士五千,遣将论安从爽。而李克用谓太原可乘,以沙陀兵奄入其地,壁汾东,释言讨贼,须索繁仍。从谠以饩醪犒军,克用隃谓曰:“我且引而南,欲与公面约。”从谠登城,开勉感慨,使立功报天子厚恩,克用辞穷,再拜去。然阴纵其下肆掠,以撼人心。从谠追安,使与将王蟾、高弁等踵击,亦会振武契苾通至,与沙陀战,沙陀大败引还。即遣安等屯北百井,安擅还,从谠合诸将,帝持安出,斩之鞠场。中和二年,朝廷赦沙陀,使击贼自赎,兵不敢道太原,繇岚、石并河而南,独克用从数百骑过辞城下,从谠以名马器币归之。明年,贼平,诏克用代领河东。克用使来曰:“方省亲雁门,愿公徐行。”从谠即日以监军用从寓知兵马留后,掌书记刘崇鲁知观察留后,敕克用至,按籍效之,乃行。
黄头军以粮少劫其赀,从谠间走绛州,方道梗不通,数月,召拜司空,复秉政,进太傅兼侍中。从帝王兴元,以疾乞骸骨,拜太子太保,还第。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九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   进:进入
B.伊钊、张彦球、苏弘轸引兵拒之   拒:抵抗
C.渠凶宿狡不敢发,发又辄得   渠:首领
D.独克用从数百骑过辞城下   从:带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最,唐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称职。
B.临制,有两个意思,一是监临控制,二是皇后临朝称制。文中取第一个意思。
C.参佐,文中指参谋幕僚。封建时代地方官或者将领聘用参佐,必须得到朝廷批准。
D.知,在文中是主持事务、管理地方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谠对朝廷忠心耿耿,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地方任职,都恪尽职守,功勋卓著。
B.从谠因部将论安进攻沙陀人李克用不力,且擅自撤离驻地北百井,就派人将论安抓获,斩首示众。
C.李克用借口与黄巢作战,多次索要财物。从谠登城对其进行说服,但李克用表面服从,暗地里依旧纵兵劫掠地方百姓。但是李克用归附朝廷后,从谠大度地赠送钱财给他,鼓励他与叛军作战。
D.朝廷任命李克用代理河东节度使职务后,从谠立即让出官职,并叮嘱部下按照隶属关系听从李克用调遣,体现了从谠顾全大局的度量。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彦球本善意,且才可任,释不问,而付以兵,旷无余猜,故得其死力。
(2)兵不敢道太原,繇岚、石并河而南,独克用从数百骑过辞城下,从谠以名马器币归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暑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革,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徐吏共嫉。官奴曾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物往省,度海溺水,痵而率,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请不易一宇,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勃兄剧,弟助,解第进士。剧,长寿中为风阁金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见剧与苏味道,曰:“二子者,皆铨衡才。”至是语验。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神龙初,诏复官。

助,子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化,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里行。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B.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C.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D.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B.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也借指京城。“数献颂阙下”中指的就是宫廷。
C.铨衡,有品鉴衡量、考核、选拔(人才)之意,也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本文中是前者之意。
D.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一般要守丧三年,期间不能交往、娱乐等,三年期满,除去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即擅长写作,九岁便能指出颜师古为《汉书》所作注解中的错误,后被沛王召入府中,深受器重,后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逐出府。
B.王勃文思精敏,他经常在酣饮继而酣睡之后提笔作文,一气呵成,甚至不需要修改一个字。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信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宾客也知趣推辞。唯有王勃,慨然应允,自然引起了都督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2)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俄为起居舍人,帝因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

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

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且泣下,帝为感动。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

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司徒。

(节选《新唐书·魏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B.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C.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D.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B.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C.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D.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处俊,安州安陆人。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之,处俊谏曰:“修短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膊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赗:送财物助人办丧事    酺:欢聚饮酒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而孤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高宗欲遂之 饵:食用
C.修短有命   固:本来
D.处俊阽死,诿臣曰 诿:委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