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咬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驰驿,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仙先也同样如此,却遭到张说的反对。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6 06:1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末帝即位,迁濮州刺史,又徙澶州刺史。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王铁枪。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龙德三年夏,晋取窜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升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奷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叶力倾之。赵岩等从中日夜毁之,乃罢彦章,以凝为招讨使。彦章驰至京师入见,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迹,岩等讽有司劾彦章不恭,勒还晃。唐兵攻兗州,梁京师只有保窭五百骑,以属彦章,彦章伤重,马路,被擒。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使人慰谕彦章,彦章谢“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B.宰相敬翔顾事急八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隆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C.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D.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高祖”作为帝王庙号,多指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有的是追授先人.
B.“更衣”可指换农服或换衣服的地方,后为上厕所的委婉说法,文中借指宴会时离席。
C.“保銮”指的是皇帝的卫士。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故“銮”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
D.“追赠”即“追封”“追晋”,古时朝廷用来表扬对国家有突出贡献者,以激励后人效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王彦章曾受重用,为人骁勇有力。他曾受梁太祖和梁末帝任用,能赤脚踩在荆棘上走,善使铁枪,在军中有王铁枪的称号。
B.王彦章报效国家,不顾家人安危。晋军攻破澶州,为招揽他,对他被俘的妻子提供优待,但他不为所动,杀了劝降的使者。
C.王彦章胸有成竹,巧用奇计破敌。在朝廷中承诺三天破敌后,他明设酒宴,暗派甲士,用奇谋,断浮桥,一举攻破了南城。
D.王彦章忠于梁朝,最终被杀身亡。在与唐军的交战中,他受伤被俘:面对庄宗的招降,他不为所动,忠义为先,视死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叶力倾之。
(2)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迹,岩等讽有司劾彦章不恭,勒还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兢,汴州浚仪人。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二人者当路,荐兢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
神龙中,节闵太子难,奸臣诬构安国相王与谋,朝廷大恐。兢上言:“相王仁孝,遭荼苦哀毁,以陛下为命,而自托于手足。若信邪佞,委之于法,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天下幸甚!”累迁起居郎。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睿宗崩,实录留东都,诏兢驰驿取进梓宫。以父丧解,宰相张说用赵冬曦代之。
始,兢在长安、景龙间任史事,时武三思、张易之等监领,阿贵朋佞,酿泽浮辞,事多不实。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是,丐官笔札,冀得成书。诏兢就集贤院论次。时张说罢宰相,在家修史。大臣奏国史不容在外,诏兢等赴馆撰录。进封长垣县男。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萧嵩领国史,奏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余篇。累迁洪州刺史,坐累下除舒州。天宝初,入为恒王傅。虽年老衰偻甚,意犹愿还史职。李林甫嫌其衰,不用。卒,年八十。
初与刘子玄撰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颇言“说已然可,赖宋璟等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后说为相,读之,心不善,知兢所为,即从容谬谓日:“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日:“子玄已亡,不可受诬地下。兢实书之,其草故在。”闻者叹其直。说屡以情蕲改,辞日: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世谓今董狐云。
(节选自《新唐书·昊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B.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C.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D.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棣,即《小雅·常棣》,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B.实录,古代编年体的一种,专门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的。
C.梓官,指我国古代皇帝、皇后的棺柩,如:《晋书·帝纪》“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内外肃然,乃奉梓官还邺。”
D.县男,爵名,唐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秦汉时二十等爵制内无“男爵”,“县男”跟“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兢读书广泛,为人正直。他从小就有抱负,精通经学和史学;他只和魏元忠、朱敬则交朋友,这两人当宰相后,向朝廷推荐吴兢写国史。
B.吴兢忠于国家,议事无畏。节闵太子之乱,奸臣诬陷相王参与阴谋,朝廷大惊,吴兢上奏为相王辩解,劝皇上消除疑虑,保持了朝政稳定。
C.吴兢修史严谨,不阿权贵。武三思等人主管修史的时代,史官多阿谀权贵讨好佞臣,记事多不真实,吴兢不满意,就私撰《唐书》等史书。
D.吴兢修史不顺,仕途坎坷。母亲、父亲的去世让他离职中断修史;仕途上先因被判记事不当而遭贬,又在洪州刺史任上受牵连而被贬舒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
②说屡以情蕲改,辞日:“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
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隙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新唐书•甄济传》)
【注】①诸府:几个官署。②钧礼:表敬的礼节。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禄山至 / 卫使太守郑遵意致 / 谒山中 / 济不得已 / 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
B.禄山至卫 / 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 / 济不得已为起 / 禄山下拜钧礼 /
C.禄山至 / 卫使太守郑遵 / 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 / 为起 / 禄山下拜钧礼 /
D.禄山至卫 / 使太守郑遵意致 / 谒山中 / 济不得已 / 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有成语“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B.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
C.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
D.礼部员外郎,尚书省二十四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甄济文章雅致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B.由于种种原因,甄济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但他淡泊仕途,且性格刚直能正直论事。他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C.蔡希德虽为安禄山叛军阵营的大将,但也是性情中人,敬慕有气节的人。安禄山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惧,终于感动蔡希德,并回报安禄山甄济有病在身。
D.安庆绪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国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
②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清,字去瑕,洺州曲周人也。清少以勇力端厚称于乡里。后唐明宗领行台,置步直军,清预其募,渐升为小校。明宗即位,历严卫、宁卫指挥使,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天福三年,从杨光远平范延光于邺,改奉国军都虞候。六年,襄州安从进叛,从高行周讨之,逾年不下。一日,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八年,诏遣以所部兵屯于邺。九年春,契丹南牧,围其城,清与张从恩守之,契丹退,以干城功,继迁军额。

开运二年春三月,从杜重威北征,解阳城之围,加检校司徒。是岁秋七月,诏遣与皇甫遇援粮入易州。十一月,从杜重威收瀛州,闻契丹大至,重威率诸军沿滹水而西,将保常山,及至中渡桥,契丹已屯于北岸。自其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五日,军不能解。时戎王至,留骑之精者以御我,分其弱者,自故灵都城缘其山足,涉滹沱之浅处,引众而南,至赵郡,凡百余里,断我飞挽,且扼归路。清知势蹙,谓重威曰:“军去常山五里,守株于此,营孤食尽,将若之何!请以步兵二千为前锋,夺桥开路,公可率诸军继之,期入常山,必济矣。”重威可之,遣宋彦筠俱行。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 ,密已贰于国矣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时年五十三。契丹寻于所战之地,筑一京观。及汉高祖即位,使人平之,赠清太傅。是岁,清子守钧于本邑义化别业,招魂以葬之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B.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C.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D.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台,官职名,只设置在外州的尚书省。原本专门主持军事事宜,后来开始兼理民事、财政等地方事务。
B.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的“虞候”指官僚雇佣的侍从。
C.南牧,这里指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放牧,语出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的《过秦论》中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D.京观,亦称“京丘”。指古代战争中,胜利者为炫耀武功,收集敌军的尸首,堆积起来封土而筑成的高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清年少时勇敢力大,品性温厚,为乡邻称道。从军后从一个普通士兵被逐步提拔,先后担任指挥使,奉国军都虞侯等职务。
B.天福年间,王清参与平定范延光,安从进等人的叛乱与张从恩固守邺城,成功抵御契丹的进攻,功勋卓著。
C.在危急之时,王清分析战争形势,认为不可守株待兔,坐视军队孤立无援,于是,他主动请缨担任先锋,也得到了杜重威的认可。
D.瀛洲之战中,契丹屯兵滹水北岸,留精兵与王清的军队对抗,杜重威率军苦战多日,并分兵渡过滹水,结果粮道与归路均被契丹阻断。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
⑵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密已贰于国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载义,字方谷,常山愍王之后。代以武力称,继为幽州属郡守。载义少孤,与乡曲之不令者游。有勇力,善挽强角抵。刘济为幽州节度使,见而伟之,致于亲军,从征伐。以功迁衙前都知兵马使、检校光禄大夫,兼监察御史。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敬宗嘉之,拜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武威郡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未几,李同捷据沧景以邀袭父爵。载义上表,请讨同捷以自效,上嘉其诚恳,特加检校右仆射,累破贼军,以功加司空,进阶金紫。太和三年,平沧景,策勋加平章事,仍赐实封三百户。四年,奚寇边,以兵击走之,仍虏其名王,就加太保。五年春,为其部下杨志诚所逐,因入觐。上以载义有平沧景之功,又能恭顺朝旨,再拜太保、同平章事。其年,改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兼兴元尹。七年,迁北都留守,兼太原尹,充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丁母忧,起复骠骑大将军,余如故。

回鹘每遣使入朝,所至强暴。边城长吏多务苟安,不敢制之以法。但严兵防守,虏益骄悍,或突入市肆,暴横无所惮。至是,有回鹘将军李畅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鞭捶驿吏,贪求无已。载义因召李畅与语曰:“可汗使将军朝贡,以固舅甥之好,不当使将军暴践中华。今朝廷饔饩至厚,所以礼蕃客也。苟有不至,吏当坐死。若将军之部伍不戢,凌侮上国,剽掠庐舍,载义必杀为盗者。将军勿以法令可轻而不戒励之!”遂罢防守之兵,而使两卒司其门。虏知其心为下,无敢犯令。九年,加侍中。开成二年卒,年五十,赠太尉。

载义晚年骄恣,惨暴一方。以杨志诚复为部下所逐,过太原,载义躬身殴击,遂欲杀之,赖从事救解以免。然而擅杀志诚之妻孥及将卒。朝廷录其功,屈法不问。

 (节选自《旧唐书•李载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B.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C.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D.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在古代,可以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也可以表示孤单的意思。但“少孤”在古代只有幼年父母双亡才能称“少孤”。
B.“进阶”有多种含义,一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层次上低于和没有达到质变境界,文中指进升官阶。
C.“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到宋代时被废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载义受人赏识。他身体强健,善于摔跤,并因此受到幽州节度使刘济的赏识而纳入亲军,跟随出征。
B.李载义维护朝廷尊严,面对回鹘使者横行霸道、肆意妄为,李载义义正辞严,最终回鹘使者不敢触法。
C.李载义晚年骄横残暴。他曾擅自杀死杨志诚的家人及部下将士,但朝廷顾念他的功劳,没有依法追究。
D.李载义因功升迁。曾因屡次打败敌军而被加授司空,后因平定沧景而立大功,被册拜太保、同平掌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严兵防守,虏益骄悍,或突入市肆,暴横无所惮。
(2)若将军之部伍不戢,凌侮上国,剽掠庐舍,载义必杀为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