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嘏弱冠知名,司空陈群辟为掾。正始初,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起家拜荥阳太守,不行。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迁尚书。

时论者议欲自伐吴,三征献策各不同。诏以访嘏,嘏对曰:“……昔樊哙愿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今欲越长江,涉虏庭,亦向时之喻也。未若明法练士,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斯必然之数也。”后吴大将诸葛恪新破东关,乘胜扬声欲向青、徐,朝廷将为之备。嘏议以为“淮海非贼轻行之路,又昔孙权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略无孑遗,恪岂敢倾根竭本,寄命洪流,以徼乾没乎?恪不过遣偏率小将素习水军者,乘海溯淮,示动青、徐,恪自并兵来向准南耳”。后恪果图新城,不克而归。

嘏常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嘉平末,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武乡亭侯。正元二年春,毋丘俭、文钦作乱。或以司马景王不宜自行,可遣太尉孚往,惟嘏及王肃劝之。景王遂行。以嘏守尚书仆射,俱东。俭、钦破败,嘏有谋焉。及景王,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语在《钟会传》。 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岁薨,时年四十七,追赠太常,谥曰元侯。子祗嗣。成熙中开建五等,以嘏著勋前朝,改封祗泾原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B.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C.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D.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名。为古代三公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D.子,封建制度的五等爵位之一。《礼记·王制》将爵位分成王、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子爵为第四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嘏年少知名,受到重用。傅嘏二十岁时就有了名气,被当时位居三公的司空陈群征召为自己的属官。
B.傅嘏善于识人,富有远见。傅嘏对吏部尚书何晏非常赏识,认为此人定有作为,后来果然诛杀了曹爽。
C.傅嘏审时度势,料事如神。在讨论征伐吴国和防备诸葛恪进攻青州、徐州的问题时,傅嘏都判断准确。
D.傅嘏力主亲征,平叛有功。在毋丘俭、文钦叛乱时,劝司马景王亲自前往,在平定叛乱方面功不可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
(2)昔樊哙愿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3 06:0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①,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②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注:①翳,华盖。褶:骑服。②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绍治兵黎阳 / 次于延津 / 琰复谏曰 / 天子在许 / 民望助顺 / 不如守境述职 / 以宁区宇 / 绍不听 / 遂败于官渡 /
B.后绍治兵黎阳 / 次于延津 / 琰复谏曰 / 天子在 / 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 / 述职以宁区宇 / 绍不听 / 遂败于官渡 /
C.后绍治兵 / 黎阳次于延津 / 琰复谏曰 / 天子在许 / 民望助顺 / 不如守境述职 / 以宁区宇 / 绍不听 / 遂败于官渡 /
D.后绍治兵 / 黎阳次于延津 / 琰复谏曰 / 天子在 / 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 / 述职以宁区宇 / 绍不听 / 遂败于官渡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B.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C.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D.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提拔、升进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转”“徙”等,“迁”“谪”都指贬官。
B.“旬月”是十天至一个月之间,指较短的时日。古代一月为三旬,一旬为十天。朱然平讨山贼旬月而定,足见行动迅速。
C.“节”指符节,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孙权授予朱然兵符,说明对其非常信任。
D.古人的字依据不同的身份地位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率领军队夜间突击。
B.朱然与孙权是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屡立战功,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声名远播。
C.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D.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
【小题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
B.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
C.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
D.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即表字,旧时人于本名外,取与名之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可以称字而不称名。
B.黄武是三国吴大帝孙权的年号,皇帝即位须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始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元嘉草草”中的“元嘉”便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C.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D.宗法社会称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叫嫡子,妾所生的儿子叫庶子,嫡长子享有法定的优先继承权,“杀嫡立庶”是非法的,但若嫡长子已逝,庶出长子有优先继承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谢谭。
D.陈寿认为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是可悲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
(2)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同类题4

疾困与吴主笺

周 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以腹心,遂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注引《江表传》)

(简注)
①讨逆:孙权长兄孙策,孙策受汉封为讨逆将军。②志执鞭弭:拿着鞭和弓(表示参加战争)。③威灵:国家(或帝王、祖先)的神力。④曹公:曹操。北:中原。⑤寄寓:寄住(在我们的土地上)。当时刘备在荆州。荆州原是刘表统治的地区,赤壁之战后,东吴认为应该归他占有,所以说刘备是借住的客人。
(阅读指要)
这是周瑜病危时写给吴主孙权的信。在信中,周瑜为自己身患重病,无法施展个人志向而深感遗憾;同时真诚推荐鲁肃继任,以成就大业。此信诚挚恳切,充分表达了臣子尽忠之情,是一篇幅感人肺腑的优秀作品。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腹心(______) (2)遂荣任(______)
(3)昨自医疗,日无损(______)(4)鲁肃忠烈,临事不(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特”与“昔受讨逆殊特之遇”中“特”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B.丧母过哀,帝以是亲爱之
C.非朝廷士大夫而已D.士之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小题3】下列句中“以”“瑜以凡才”中“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奋臂指拨眦B.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翌日,资政殿学士行D.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
【小题4】文章第二段“傥或可采”中“傥”是个通假字,通________,意为________;这段还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2)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宪成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彧独将宗族至冀州。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颖川、陈留而还。乡人留者多见杀略。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宮通谋。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敦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建安元年,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未可卒制。彧劝太祖曰:“普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摘编自《三国志·荀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B.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C.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D.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B.宗族,指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通常在同一聚居地,为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几个核心家庭松散地组成。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
C.太祖是曹操的庙号,是其子曹丕继位称帝后所追授。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用于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年少有才,南阳人何颙很赏识他,称赞他是像王佐一样的人才。后来曹操还把他比作汉高祖的重要谋士张良,让他担任自己的司马,参与军谋。
B.荀彧有先见之明,为了躲避董卓之乱,他请求离京出任地方官,被任命为亢父县令后,又借机弃官回家,并带领宗族迁到冀州,躲过了李傕等的虏略。
C.荀彧力排众议,说服曹操迎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受到重视,被提拔为汉朝侍中,代理尚书令,经常留在朝中执行重任。
D.荀彧认为曹操发起义兵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因此反对他谋权篡位,引起曹操不满。后来他被曹操借机扣留在军中,因病忧郁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2)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