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累加门下侍郎、尚书仆射。一夕,真宗遗使待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成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使相:官名,与宰相并称,但不行使宰相权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B.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C.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D.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
B.漏,指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文中代指时间。
C.景德,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真宗,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或追加的名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时人分等级,死也分等级,如帝王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等。
【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沆为人正直敢言。他敢于对皇帝直言,敢于烧真宗的手谕,还敢于拒绝任命驸马都尉的提议,他也从不呈送秘密奏章。
B.李沆具有远见卓识。他认为天下太平,朝廷不见得无事,应该让皇帝明白治国的艰难,不然就会懈怠。当时,王旦就认为他的担忧是正确的。
C.李沆深得皇帝恩宠。他突发疾病,皇帝派太医诊治,并亲自探视;去世后皇帝对着他的遗体痛哭,并停朝五天。
D.李沆修身自律严谨。他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即使办完公务退朝后,他也是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2 04:0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治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兄之子珪少孤,罕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B.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C.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D.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即庇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太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太宗。
C.中贵人,是指受宠显贵的近臣或宦官,而宦官是中国古代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
D.枭首,古代酷刑。古代酷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等。枭首为斩头并悬挂示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真诚为民,治政得到褒奖。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做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
D.王罕教养晚辈,怀有深挚期望。王罕对王珪教养有恩德,王珪后来显贵每次给王罕写信,一定在信里把骄傲自满作为警戒,以不辜负王罕的殷切期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2) 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公裔,字子扆,开封人。充康王府内知客。金兵犯京,王出使,公裔从行。渡河,将官刘浩、吴湛私斗,公裔谕之乃解。次磁州,军民戕奉使王云,随王车入州廨,公裔复谕退之。王之将南也,与公裔谋,间道潜师夜起。自是亲爱愈笃。及兵退,张邦昌遣人同王舅韦渊来献传国玺。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元祐后诏王入承大统,府僚谓金兵尚近,宜屯彭城。公裔言:“国家肇基睢阳,王亦宜于睢阳受命。”时前军已发,将趋彭城,会天大雷电,不能前,王异之,夜半抗声语公裔曰:“明日如睢阳,决矣。”既即帝位,公裔累迁武功大夫。
后以事忤黄潜善,适帝幸维扬,公裔丐去,潜善以为避事,遂降三官,送吏部。帝幸越,念其旧劳,召复故官,累迁至广州观察使。
公裔给事藩邸三十余年,恩宠优厚,每置酒慈宁宫,必召公裔。会修《玉牒》,元帅府事多放佚,秦桧以公裔帅府旧人,奏令修书官就质其事。俄除保康军承宣使,桧疑其舍己而求于帝,衔之。右谏议大夫汪勃希桧意,劾罢公裔,遂与外祠,在外居住,而帝眷之不衰。
桧死,即复提举佑神观,赐第和宁门西,帝曰:“朕与东朝欲常见卿,故以自近耳。”升华容军节度使,寻致仕。高宗既内禅,尝与孝宗语其忠劳,因诏所居郡善视之。乾道二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尉,谥恭荣,官其亲族八人。高宗赐金帛甚厚。
(选自《宋史·韩公裔传》有删改)
【注】①康王:宋高宗赵构。②张邦昌:靖康之难后,被金国强立为“伪楚”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B.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C.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D.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为“字”。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内禅是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予太子,称“内禅”。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公裔善于劝解。他在康王府任职时,在出使途中有人争斗,经他劝说才和解;军民作乱,影响康王,他又去劝退乱民。
B.韩公裔忠于职守。康王要继承皇位,在众臣不同意的情况下,韩公裔坚持提议去开业基地睢阳,因碰上恶劣天气,康王最终采纳了韩公裔的意见。
C.韩公裔遭到权贵排挤。因事触犯黄潜善,韩公裔请求离职,黄潜善认为韩公裔回避事务,于是降官三级,送往吏部。
D.韩公裔深得皇帝宠信。他恢复官职后,高宗因要经常见他,就安排他住得近一些;孝宗得知韩公裔的忠心和功劳后,下令优待韩公裔。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将南也,与公裔谋,间道潜师夜起。
(2)俄除保康军承宣使,桧疑其舍己而求于帝,衔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佑”,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B.“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D.薨,中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古代称帝王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宗泽地位高,故称他的死为“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
C.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D.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同类题5

(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李庭芝,字祥甫。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乡举不行,以策干荆帅孟珙请自效。珙善相人,见其魁伟,顾诸子曰: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时四川有警,即以庭芝权施之建始县。淳祐初始去,举进士,中第。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开庆元年,庭芝权扬州,丁母忧去,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乃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刘槃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槃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十月,大元丞相伯颜入临安,留元帅阿术军镇江以遏淮兵。阿术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已而两宫入朝,至瓜州,复诏庭芝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邪?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庭芝不答,命发弩射使者,毙一人,余皆退去。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选自《宋史﹒李庭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形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B.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C.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D.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芝学识出众,感恩守孝。他少年聪颖,才智常超长者;他进士及第后,就到孟珙府中任职;孟珙死后,他为之辞官守丧三年。
B.李庭芝治政有方,成效显著。他初到扬州时,扬州民生凋敝,一片萧条;经他治理后,扬州军民安定,边境没有警报,百事振兴。
C.李庭芝坚持抗元,决不投降。扬州被围时,他率兵固守,阿术久攻不克;宋朝灭亡后,先后两次下诏指示他投降,他依然坚守城池。
D.李庭芝颇有才华,受人赏识。孟珙初见他,就认为他将来会超过自己;后来朝议选取守卫扬州的人时,都认为没有能超过他的人。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