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净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日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支郎中,为度支尚书属官,南北朝时期始置,主要掌理国家赋税收入及国用支给。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9 09:04: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绅、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节选自《新唐书·李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B.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C.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D.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年幼丧父,“鳏寡孤独”一词中,“鳏”指老而无子,“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 老而无妻。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C.“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石头城、江宁、杨洲、建康、秦淮、应天等。
D.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处所。“祠”左旁“示”表示向神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绅很有才华,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他个子矮小且擅长写诗,当时人称他为 “短李”。
B.李绅智勇双全,他不愿为李锜写奏章,就假装害怕发抖写不成字,李锜就以死相威胁时,他也毫不畏惧。
C.李绅经历坎坷,他曾因得罪李锜而下狱,也曾被牛僧孺罢免御史中丞之职,因建议立深王为太子而被贬为端州司马。
D.李绅颇有政绩,他历经多代帝王,担任过多种官职,当地方官也能造福于民,死后还被追封为太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
(2)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有力焉。凡图之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州东南之水会     当:处在
B.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予 示:指示
C.吾于是有力焉 信:相信
D.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   济:补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其暇日 ②不如而厚遇之
B.①凡图之载 ②为秦人积威之
C.①为吾书其大概焉   ②孰能讥之乎
D.①为之书   ②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是( )
①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利用监军荒废的营地修造建成的一处园林景观。
B.许子春的陈述流露了其三人建造东园的自豪感,让人从中感受到了东园无法言说的美丽。
C.许子春认为,四方人士天天前来东园游览,他们三人总会离开,也为让后人知道东园的来历,有必要作文留念。
D.欧阳修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景象,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2)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耀卿,字焕之。数岁能属文,擢童子举,稍迁相王府典签。王即帝位,授国子主簿,累迁长安令。旧有配户和市法,人厌苦,耀卿一切责豪门坐贾,豫给以直,绝僦欺之敝。及去,人思之。为济州刺史,会天子东巡,耀卿置三梁十驿,科敛均省,为东州知顿最,封禅还,次末州,宴从官,帝欢甚,谓张说曰:“前日出使巡天下,观风俗,察吏善恶,不得实。今朕有事岱宗,济州刺史裴耀卿上书数百言,至曰‘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朕置书座右以自戒,此其爱人也。”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耀卿惧功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堤成,发诏而去。济人为立碑颂德。迁京兆尹。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耀卿曰:“请置仓河口,以纳东租,然后官自顾载,分入河、洛。三门迫险,则旁河凿山,以开车道,运十数里,西仓受之。度宜徐运抵太原仓,趋河入渭,更无留阻,可减费巨万。”天子然其计,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天宝初,进尚书左仆射,俄改右仆射,而李林甫代之,上日,林甫到本省,具朝服佩剑,博士导,郎官唱案,礼毕,就耀卿听事,乃常服,以赞者主事导唱。林甫惊曰:“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何也?”耀卿曰:“比苦眩,不堪重衣。又郎、博士纷泊,非病士所宜。”林甫默然惭。
节选自《新唐书·装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B.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C.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D.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巡,指古代天子巡视东方。最有名的是秦始皇的东巡,留下了泰山刻石等一系列的文物,最后死在东巡的路上。
B.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古人认为群山中秦山最高,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C.京兆尹,中国古代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之一,《张衡传》中的“游于三辅”,其中的“三辅”就包含京兆尹。
D.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耀卿为政有方,受到人民的尊敬。他担任长安令时,改变以前的配户与和市之法,杜绝了欺瞒运费的弊端,等到他离职后,人们还思念他。
B.裴耀卿劝谏皇帝,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皇帝东巡时,他上书几百字,说“百姓如果反复被扰,那就不能宣告有成就”,皇帝将这句话当做了座右铭。
C.裴耀卿为官能为民着想,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得失。他在宣州任职时,亲自操持河防工程,工程未完,朝廷将他调动他处,他却等堤坝建成后才宣布诏令。
D.裴耀卿行事低调,不事奢华,他改任为右仆射上任时,为警示李林甫,只穿平常衣服,由赞者主持导唱,让前来观礼的李林甫默然惭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
(2)比苦眩,不堪重衣,又郎、博士纷泊,非病士所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高祖、炀帝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帛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B.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C.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D.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在唐代,进士考试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也不同。
C.饥馑即灾荒,指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尔雅·释天》中解释为“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D.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长短字数不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晋州刺史等职,后因与姚崇不协,被罢免工部尚书。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他对给公主修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进谏,第一次没有被采纳,第二次得到皇帝的赞赏,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他得知窦怀贞等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帛五百段,后又增加赏赐。
D.魏知古忠诚尽职,正直仁爱。宋璟听说他死后很感叹,对他高度评价,说他兼有叔向的正直和子产的仁爱。死后朝廷追封他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