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九畴,字禹学,曹州人。倜傥多权略。自为诸生,即习武事。弘治十五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有重囚越狱,人莫敢,九畴挺槊逐得之,遂以武健名。正德初,录囚南畿,忤刘瑾,谪阳山知县。瑾败,复故官。历郎中,迁肃州兵备副使。总督彭泽之赂土鲁番也,兵部尚书王琼恶泽,并九畴失事罪,逮系法司狱。以失拜烟答系死为罪,除其名。
世宗即位,起故官。俄进陕西按察使。居数月,甘肃总兵官李隆嗾部卒殴杀巡抚许铭,焚其尸。乃擢九畴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按验铭事,诛隆及乱卒首事者。九畴抵镇,言额军七万余,存者不及半,且多老弱,请令召募。诏可。
嘉靖三年,速檀满速儿复以二万余骑围肃州。九畴自甘州昼夜驰入城,射贼,贼多死。已,又出兵击走之。其分掠甘州者,亦为总兵官姜奭所败。论功,进副都御史,金币。九畴上言:“番贼敢入犯者,以我纳其朝贡,纵商贩,使得虚实也。写亦虎仙逆谋已露,输货权门,转蒙宠幸,以犯边之寇,为来享之宾。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今即不能如汉武兴大宛之师,亦当效光武绝西域之计。先后入贡未归者二百人,宜安置两粤,其谋逆有迹者加之刑僇,则贼内无所恃,必不复有侵轶。倘更包含隐忍,恐河西十五卫所,永无息肩之期也。”事下,总制杨一清颇采其议。四年春致仕归。
初,土鲁番败遁,都指挥王辅言速檀满速儿及牙木兰俱死于炮,九畴以闻。后二人上表求通贡,帝怪且疑。而番人先在京师者为蜚语,言肃州之围,由九畴激之,帝益信。会百户王邦奇讦杨廷和、彭泽,词连九畴。吏部尚书桂萼等欲缘九畴以倾泽,因请许通贡,而追治九畴激变状。大学士一清言事已前决。帝不听,逮下诏狱。刑部尚书胡世宁言于朝曰:“世宁司刑而杀忠臣,宁杀世宁。”乃上疏为讼冤曰:“番人变诈,妄腾谤讟,欲害我谋臣耳。夫其畜谋内寇,为日已久。一旦拥兵深入,诸番约内应,非九畴先几奋僇,且近遣属夷却其营帐,远交瓦刺扰其窟巢,使彼内顾而返,则肃州孤城岂复能保?臣以为文臣之有勇知兵忘身殉国者,无如九畴,宜番人深忌而欲杀也。惟听部下卒妄报,以满速儿等为已死,则其罪有不免耳。”已,法司具狱亦如世宁言。帝卒中萼等言,谪戍极边。居十年,赦还。
(选自《明史》卷二百四,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重囚越狱,人莫敢撄:触犯
B.并九畴失事罪    坐:迫究
C.进副都御史,金币 赉:赏赐
D.纵商贩,使得虚实也 稔:成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九畴作为诸生,练习武事,再加上手执长矛捉拿到越狱的重罪囚徒,因而以武健出名。
B.因为冒犯刘瑾,陈九畴被谪阳山知县;王尚书不满彭泽,陈九畴被连坐入狱且除去官籍。
C.刑部尚书胡世宁说自己是掌管刑法的却要杀害忠良,不如先杀自己,极力为陈九畴辩解。
D.虽说陈九畴被贬戍远边,有些冤屈,但关键还是由于自己轻信了都指挥王辅的不实之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
(2)臣以为文臣之有勇知兵忘身殉国者,无如九畴,宜番人深忌而欲杀也。
【小题4】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陈九畴为政方面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7 01:3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世达,字子成,泾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吏部,历考功、文选郎中,与陆光祖并为尚书所倚。旋移疾归,起督漕运兼巡抚凤阳。黄河南侵,淮安告警,世达请修石堤捍城;宝应汜光湖风涛险恶,岁漂溺,请开越河杀水势。俱报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吏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
俄召为刑部尚书。中官张德殴人死,世达请置于理,刑科唐尧钦亦言之,德遂属吏。大兴知县王阶坐挞乐舞生下吏,帝密遣两校尉侦之,谳日为巡风主事孙承荣所拒。校尉还奏,帝怒诘世达。世达言侦伺非大体。承荣竟夺俸。东厂太监张鲸有罪,帝曲贷之。世达执奏,帝乃屏鲸于外。驸马都尉侯拱宸仆毙平民抵法,世达请并坐拱宸。乃革其任,命国学肄礼。罪人焦文粲法不当死,帝怒入之。会朝审,命户部尚书宋熏主笔。世达言于熏,薄文粲罪。忤旨,诘问,复据法以对。帝卒不从。时帝燕居多暴怒,近侍屡以非罪死,世达因灾异上书以讽。浙江饥,或请令罪人出粟除罪。世达言:“法不可废,宁赦毋赎。赦则恩出于上,法犹存。赎则力出于下,人滋玩。”识者韪之。改左都御史。兵马指挥何价虐死三人,御史刘思瑜庇之。世达劾奏,帝镌思瑜秩。复劾罢御史韩介等数人。帝深恶言官,下诏申饬,责以挟私报复。世达言: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报闻。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孙垅同主京察,斥政府私人殆尽。其秋,吏部侍郎赵用贤以绝婚事被讦,世达白其无罪。郎中杨应宿、郑材疏诋世达,遂连章乞休去。归七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敏肃。
(节选自《明史.李世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
B.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
C.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
D.效忠持正者语/虽过激/心实无他/即或心未可知/而言不可废/并宜容纳/惟缄默依阿/然后加黜罚/则谠言日进/邪说渐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功,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隋代设置考功郎,掌官吏考课之事,历代沿袭之。
B.中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也可指专供皇帝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宦官,本文指宦官。
C.国学,本文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为基础,涵盖经学、玄学、道学、理学等内容的文化、学术体系。
D.京察,明代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规定六年举行一次,清代改为三年,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达能力出众,为民谋利。在吏部任职时他就受到尚书的倚重。在督察漕运兼凤阳巡抚期间,他修河堤、防黄河水患以保卫淮安,因此受到皇帝赏识。
B.李世达秉公执法,不惧权贵。任刑部尚书时,他不顾皇帝的偏袒,执意将犯罪的东厂太监张鲸交给司法官吏处治,驸马都尉侯拱宸也受他弹劾被革职。
C.李世达善于进谏,识见深远。皇帝容易暴怒,经常无故处死侍从,李世达趁着灾异上奏讽谏。对于让罪犯捐粟免罪的建议,他认为这会破坏法律的威严。
D.李世达为人仗义,一心为公。吏部侍郎赵用贤因拒绝婚事遭人攻击,李世达为他辩白;李世达与吏部尚书孙垅主持京察时,将官府中的私人几乎驱除干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应汜光湖风涛险恶,岁漂溺,请开越河杀水势。俱报可。
(2)世达言于熏,薄文粲罪。忤旨,诘问,复据法以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躅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史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求。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删改)

注:①(juān):免除   ②逋(bǔ):欠交,拖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B.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C.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D.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
B.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
C.丁母忧也叫“丁外艰”,丁忧是指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丁忧也叫丁艰。
D.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年号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
B.况钟很有治理能力。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C.况钟很有才华。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廷直接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宜德五年,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
D.况钟知恩图报。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求。人两贤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

七年春,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觐官赍册之奏。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帝不听,乃孑身赴任。

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以兵捣江贼巢兴国、大冶山中,擒贼首吕瘦子,降其党千余人。诏兼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退贼老回回、革里眼等七大部于黄陂、黄安,筑黄冈城六千余丈。

十五年,贼已陷武昌,左良玉拥兵东下。继咸遇良玉于芜湖,激以忠义。良玉即还,恢复武昌。廷议吕大器来代,继咸仍督屯政。大器、良玉不协,长沙、袁州俱陷,仍推继咸代之。甫抵镇而京师陷

福王立南都,颁诏武昌,良玉不拜诏。继咸致书言伦序正,良玉乃拜受诏。继咸入朝,高杰新封兴平。继咸曰:“封爵以劝有功。无功而封,有功者不劝。跋扈而封,跋扈愈多。”许之。因赴阁责可法不当封杰,士英嗛之。继咸既与士英隙,所奏悉停寝

明年正月,继咸言:“省土木之功,节浮淫之费。戒谕臣工,后私斗而急公仇。请再下宽大之诏,解圜扉疑入之囚,断草野株连之案。”王降旨俞其言。

江东人乃由是交口言继咸、良玉倡和,胁制朝廷。会都下又有伪太子之事,良玉争不得,遂与士英辈有隙。继咸疏言:“太子真伪,非臣所能悬揣。真则望行良玉言,伪则不妨从容审处,多召东宫旧臣辨识,以解中外之疑。”疏未达,良玉已反。

继咸归,集诸将,遂约与俱拒守。继咸劝梦庚旋师,不听。继咸已为效忠绐赴其军。至明年三月,终不屈,乃杀之。

(节选自《明史·袁继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B.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C.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D.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在科举制度中由皇帝在宫廷中主持的最后一级考试——殿试中的及第者。
B.伯,是一种官爵称谓。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江东,古代所指范围不一。文中的“江东”,指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亦可称为江左。
D.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或皇帝嫡长子所居住的宫殿,可借指太子本人或皇帝的嫡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袁继咸见识不凡,敢于直言。他敏锐地意识到了张彝宪关于朝觐官员登记注册的奏章可能会引诱天下人争做无耻之事,上疏进行批驳。
B.袁继咸善于用兵,破贼杀寇。他在湖北任职时,先捣毁了长江流域的贼巢并活捉贼寇首领,又击退了贼将老回回等七大部兵力的进攻。
C.袁继咸讲求大义,屡劝良玉。他用忠君报国的道理鼓舞左良玉,使左回师恢复了武昌;他还写信劝说不拜诏的左良玉接受福王的诏令。
D.袁继咸忠心为国,多次谏诤。他多次给福王进言:要将封爵授予劝降有功的人;希望福王勤俭节约,宽大待人;恳请福王相信左良玉。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器、良玉不协,长沙、袁州俱陷,仍推继咸代之。甫抵镇而京师陷。
(2)因赴阁责可法不当封杰,士英嗛之。继咸既与士英隙,所奏悉停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湖广左参议    出:指京官外调
B.其党密于帝 构:交结,连结
C.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 坐:犯……罪
D.及为巡抚,以所多王府,持法尤严   部:部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属吏羡金赆,挥之去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将摭其罪,无所得已 今其智反不能及
C.遣中官致祭,过扰民 岂敢盘桓,有希冀
D.御史李兴请郧阳别设三司    权起更衣,肃追宇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徐恪为人行事刚正不阿。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王 奏 恪 侵 侮 帝 赐 书 诫 王 河 徙 逼 开 封 有 议 迁 籓 府 三 司 于 许 州 者 恪 言 非 便 遂 寝 四 年 拜 右 副 都 御 史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2)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 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面寒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长而庾死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周新察看木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2)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