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宪问》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上面两则《论语》中记述了子路和子贡质疑而孔子肯定管仲是“仁者”的对话。请简要概括学生质疑和孔子肯定的理由,并说明孔子的回答反映了其怎样的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10:1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无乃尔是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C.既之,则安之
D.欲之而必为之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东蒙主 / 后世必子孙忧
B.季氏将有事颛臾 / 虎兕出
C.则修文德来之 / 伐为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必为之辞 / 不患寡患不安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尔言矣 / 是谁之
B.今由与求也,夫子 /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C.陈力列,不能者止 / 贱子贫困,欲诸大夫求—醉饱
D.夫是,故远人不服 / 方六七十,五六十
【小题4】翻译语句。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小题5】文中孔子两次指责冉有,第一次是因为冉有____,第二次是因为冉有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