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也。岳幼时孤贫,人未之知也。长而教直,姿貌嶷然,沉深有器量。初,岳家于洛邑,高祖每奉使入洛,必止于岳含。岳母山民,尝夜起,见高祖室中有光,密往觇之,乃无灯,即移高祖于别室,如前所见,怪其神异,诣卜者筮之,占之曰:“吉,贵不可言。”山氏归报高祖。后高祖起兵于信都,山氏闻之,大喜,谓岳曰:“赤光之瑞,今当验矣,汝可间行从之,共图大计。”岳遂往,高祖见之,大悦。

中兴初,除散骑常待、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武卫将军。尝与尔朱氏战于韩陵,高祖将中军,岳将右军。中军败绩,贼乘之,岳举魔大呼,横冲贼阵,高祖方得回师,表里奋击,因大破贼。以功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太昌初,除车骑将军,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时尔朱兆犹据并州,高祖将讨之,令岳留镇京师,除侍中、六州军事都督,寻加开府岳辟引时贤,以为僚属,论者成以为美。俄拜京畿大都督,其六州事悉诣京畿。元象二年,道母忧去职。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寻起复本任。岳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及出为藩,百姓望风敬惮,得绥边之称。后岳遇患,高祖令还治疗,疾瘳,复令赴职。初,条与高祖经论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储甲千余领。世宗之末,岳以四海无事,表求纳之。世宗敦至亲之重,推心相任,云:“叔属居肺腑,职在维城,所有之甲。本资国用,叔何疑而纳之。”文宣之世,亦频请纳,又固不许。后触怒龙颜,身觉将死,遗表谢恩,并请上甲于武库,数日竟忧悸而薨,葬毕,方许纳焉,朝野叹惜之。世祖旌曰:“清河忠烈,尽力皇家。”诏大鸿胪监护丧事,赠物二千段,谥日昭武,赠太师、太保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衰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遗人劳勉
B.后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遭人劳勉
C.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
D.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郡公,爵位。周代有五等封爵,文中“清河郡”表明封地,被封“郡”说明其所赏爵位较低。
B.食邑,又称采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以此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
D.太保,为监护与辅弱国君之官。太保、太师、太傅曾合称“三公”,后世又设“少保、少师、少傅”,合称“三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岳受母教询,善遇时机。其母山氏细心机敏,发现高祖卧处夜现异象,并将卦辞告知高祖,后亲授高岳机宜去投奔高祖。
B.高岳见危不惧,勇猛破敌。曾与尔朱氏交战,在高祖皇帝战败的情况下,他举旗呼喊,冲入贼军,进而合力攻击,力挽狂澜。
C.高岳威名远扬,责任于身。他出京为官,百姓敬畏:安抚边境,获得美誉;患疾被要求治疗却愈发病重,但他仍赴任担职。
D.高岳赤胆忠诚,一心为国。他与高祖共创天下,安定后欲上交私家军队与武器,但生前未获批准。死后皇帝为之赞叹,朝野为之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赤光之瑞,今当验矣,当可间行从之,共图大计。
(2)岳辟引时贤,以为僚属,论者咸以为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2 01:44: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元忠少厉志操,居丧以孝闻。袭爵平棘子。元忠粗览史书及阴阳数术,解鼓筝,兼好射弹,有巧思。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
天平初,复为太常。后加骠骑将军。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巳,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因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
遇会饮酌,萧然自得。常布言于抗事云:“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若朝廷厚恩,未便放弃者,乞在闲冗,以养余年。”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乃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曾贡世宗蒲桃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遗其书,其见重如此。
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谓二公日:“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 李元忠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序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B.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C.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并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D.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指射箭技术,是古代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一种。起初只贵族才能学习。
B.忧:指父母之丧。古时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
C.节:以竹、铜等材料为竿,上级以旄牛尾。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力。
D.升斗:古代的度量衡单位。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标准的统称,其进制是逢十进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李元忠年轻时就以孝顺父母而闻名。因为母亲年老多病,他曾花数年时闻去研习医学,最终颇有心得。
B.李元忠天性仁爱宽厚。对于病患,不分身贱,都会为他们请来医生进行救治。又曾烧掉乡人的借据,为他们免除债务。
C.李元忠当官不拘小节,而且非常谦虚。平日管日常杂事,常常喝醉。还说希望朝廷能让自己担任闲职,给贤才让路。
D.李元忠为人洒脱。经常挟弹携壶,饮酒作乐,怡然自得:有人来访,他坐在树下披着被子迎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同郡甄琛为定州刺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延昌中,以军功起家。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涂多亡叛。朝廷患之。乃令兵人所齑戒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一时亡散,唯弼所送不动。他境叛兵,并来攻劫,欲与同去。弼率所领亲兵格斗,终莫肯从,遂得俱达军所。军司崔钟以状上闻。其得人心如此。元象初,高祖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后从高祖破西魏于邙山,命为露布,弼手即书绢,曾不起草。以功赐爵定阳县男。武定中,迁卫尉卿。会梁遣贞阳侯渊明等入寇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率诸军讨之,诏弼为军司,摄行台左丞。破萧明于寒山,别与领军潘乐攻拔梁潼州,仍与岳等抚军恤民,合境倾赖。关中遣仪同王思政据颍州,太尉高岳等攻之。弼行颍州事,摄行台左丞。时大军在境,调输多费,弼均其苦乐,公私兼举,大为州民所称。弼志在匡赞,知无不为。显祖将受魏禅,自晋阳至平城都,命弼与司空司马子如驰驿先入,观察物情。践祚之后,以预定策之功,迁骠骑将军。转徐州刺史,未之任,又除胶州刺史。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帝以为讥已。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遣使就州斩之,十年六十九。寻悔,驿追不及。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讼止息,远近称之  词讼:诉讼案件
B.抚军恤民,合境倾赖  倾赖:钦佩信赖
C.志在匡赞,知无不为  匡赞:颂扬天子
D.驰驿先入,观察物情  物情:民心民情
【小题2】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B.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C.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D.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弼富有学问,文思敏捷。定州长史甄琛考查诸生时,他回答策问如同回声一样迅速;高祖让他写布告,他拿起绢就写,连草稿都不用打。
B.杜弼为官清廉能干,很得人心。在光州曲城县令任上,别县征召的士兵大都半路逃散,而他所送的士兵一直跟随着他,纵使受到攻击也不叛离。
C.杜弼劳苦功高,颇受重用。高祖让他随从作战,因功赐给他爵位,又派他辅佐高岳等抗击梁军;显祖接受魏禅登基,他因有功被封为骠骑将军。
D.杜弼耿直无忌,说话做事常得罪人。显祖问他治国应当任用什么人,他回答说应当用中原人,显祖就借着酒劲,派人到胶州杀死了他。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2)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随母为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卫晋阳。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乾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性鲠直,不交权势。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四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寻征为领军将军。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忽速,是故不出。"乃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周武授永业上柱国。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

(节选自《北齐书·独孤永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B.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C.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D.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父亲去世或父母双亡,封建时代王侯也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B.书计,文字与筹算,具体指“六艺”中的“六书”和“九数”这两种技艺。
C.征,征辟制的组成部分,征辟制是汉代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D.至尊,本意为最尊贵的地位,后多代称帝王,文中是周人对周武帝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永业才识兼备,颇得赏识。其才用和见识为人称道,世宗与他交谈后非常满意,破格提拔他为中外府外兵参事。
B.独孤永业性情耿直,遭人忌恨。他不和权贵结交,斛律光向他索取两名婢女,他没有答应,斛律光就在朝廷上诋毁他。
C.独孤永业爱护百姓,治边有方。离任河洛后,当地百姓大多很想念他,因此,朝廷又任命他为河阳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D.独孤永业遇事机敏,智退敌军。周武帝攻打金墉时,他冷静应对,并连夜置办两千马槽,以疑兵之计,使周人最终撤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
(2)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述祖少聪敏,好属文,有风检,为先达所称誉。释褐司空行参军。天保初,累迁太子少师、仪同三司、兖州刺史。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初,述祖父为光州,于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之呜咽,悲动群僚。有人入市盗布,其父怒曰:“何忍欺人君!”执之以归首,述祖特原之。自是之后,境内无盗。人歌之曰:“大郑公,小郑公,相去五十载,风教犹尚同。”

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所在好为山池,松竹交植。盛馔以待宾客,将迎不倦。未贵时,在乡单马出行,忽有骑者数百,见述祖皆下马,曰“公在此”,行列而拜。述祖顾问从人,皆不见,心甚异之。未几备征,终历显位。

及病笃,乃自言之。且曰:“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遂卒于州。述祖女为赵郡王睿妃。述祖常坐受王拜,命坐,王乃坐。妃薨后,王更娶郑道荫女。王坐受道荫拜,王命坐,乃敢坐。王谓道荫曰:“郑尚书风德如此,又贵重宿旧,君不得譬之。”子元德,多艺术,官至琅邪守。

(唐•李百药《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

(注):①斋亭,供斋祀用的亭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B.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C.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D.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借指始任官职。
B.郑兖州是以官职称传主,古人使用称谓很讲究,关系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对人的称谓都可能不同。
C.铭是刻写在石头上记述生平、事件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逐步形成为一种文体。
D.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也可以特指经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述祖才德出众。他小时候因会写文章,能约束自己的言行,被先贤称赞过。他创作的琴曲,被当时的人认为绝妙。富贵之后与人交游,他置办的酒食很丰盛,而且送往迎来不知疲倦
B.述祖访寻父亲遗迹,只得到一块破损的石头,他呜咽不止,不仅仅是哭白云堂不存,念想断绝,也是哭历史无情,所有人都难免被历史湮没的悲剧命运。所以述祖哭石,悲痛之情能够感动群僚。
C.述祖父子为政宽仁,善于教化。有人盗布,述祖的父亲抓住了偷布贼,述祖却破例宽恕了他,从此以后,境内没有盗贼。因此,光州人歌颂他们:“大郑公,小郑公,相距五十年,风俗教化还一样。”
D.述祖历任要职,庄严持重,受人尊敬。述祖的女儿是赵郡王高教的妃子,述祖经常坐着接受郡王行翁婿之礼。郑妃去世后,赵郡王娶了郑道荫之女,郡王对岳父的礼数大变,说:“您不能跟郑尚书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
②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孟业,字敬业,臣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②业唯有一马,因瘦死。韶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名人也。”对曰:“业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

③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廪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其眇小,笑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④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

(选自《北齐书·孟业传》卷四六)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家本寒微(2)卿名人也(3)唯知自修(4)其眇小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韶业家贫   ②业细微 ③因瘦死 ④笑不言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3】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2)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小题4】第②段反映孟业 (四字词语)的品性。
【小题5】孟业为何如此得到信任,请具体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