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

辛弃疾

秋水长廊水石间,有谁来共听潺湲。羡君人物东西晋,分我诗名大小山

穷自乐,懒方闲,人间路窄酒杯宽。看君不了痴儿事,又似巩流靖长官

注:①吴子似:时任铅山县尉。有史才,并善诗,与稼轩交往颇密,常相互唱和。辛弃疾罢官二十余年,隐居铅山瓢泉。②东西晋:即东晋和西晋,两晋时代出现了许多文人雅士。③大小山:汉淮南王刘安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④痴儿事:醉心官务政事。⑤靖长官:传说为唐时学道成仙之人。
【小题1】下列对词中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作者描写了自己居所周围的环境,长廊如带,水石间杂,泉鸣低徊,可惜平时死人同赏,略显清寂。
B.三、四两句,作者巧妙用典,称赞友人具有两晋文人雅士的风神,并请他为自己居所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峰命以富有诗意的名称。
C.五、六、七三句可以看作是作者回答友人的询问,以自嘲的方式叙写出了目前自己遭遇罢官后,多年隐居生活的状况、心境和态度。
D.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吴子似好像一方面放不下当前的仕途国事,另一方面又有着隐逸遁世的追求,处于十分矛盾的状态。
【小题2】“人间路窄酒杯宽”一句堪称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作者的境况解说这句话的意思和此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4 12:4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此词写于辛弃疾投归南宋后,被排挤闲居期间。②荼蘼: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春季结束。③龙孙:笋的别称。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着力表现“春正好”之景。樱桃如火,荼蘼如雪,这是从视角上表现春天的艳丽鲜明;龙孙破壁而出,雏燕力弱试飞,黄莺娇声唤友,这是从听觉上表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B.词人并未因“春正好”而欣喜,反而因此生愁。此愁难消,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恨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表达出作者抑郁烦乱的心绪。
C.“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点明上片所言之愁乃是乡愁。词人登上层楼、春山,遥望家乡,却被烟波阻隔了视线,满腹愁情,郁积心头,无人可诉,更显沉重。
D.下片最后几句,化用“庄周梦蝶”,抒写词人梦中也不能回乡的怅恨,又用“子规”这个典型的思乡意象来刻画月夜思归的环境,烘托词人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伤感。
E. 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没有选取与愁绪情调一致的落花飞絮、凄风苦雨来表现,而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下片刻画词人的抒情形象,既有动作、心理描写,也有环境点染。
【小题2】此词写的是思乡愁情,词中却说这是“古今遗恨”。请你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宋)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①。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②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极写作者对酒的渴望与贪恋。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B.“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几句,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
C.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张一弛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饮酒过量伤身。
D.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地展现了作者放荡不羁的一面,也委婉地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和心中的苦闷。
(2)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