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C.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吏部,“六部”之一,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以勤不畏权势,义正辞严。严世蕃询问高拱、陈以勤太子向他们如何说当今皇帝的,高拱用戏滤的语言责难严世蕃,而陈以勤态度严肃地反问严世蕃从哪里听到的这些话。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嘉靖皇帝时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2)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8 09:43: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

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琎等数十人。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

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景泰元年擢大理右少卿,守备白羊口。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宁远伯任礼巡备涿、易、真、保诸城,命泰以右佥都御史参其军务。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寻命督治河道。自仪真至淮安,浚渠百八十里,塞决口九,筑坝三,役六万人,数月而毕。七年移抚苏、松。

天顺改元,罢巡抚官,改广东副使,以去。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莅淮三年,谢政归。成化六年卒。

(节选自《明史·陈泰传》,有删改)

(注)也先,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B.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C.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D.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时改变先帝的年号,颁布新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那一年称元年。
B.大理卿,亦称大理寺卿,是掌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秦时称为廷尉,汉时改名大理,北齐则易名为大理寺卿。
C.忧,指父母的丧事,“丁忧”原意为遇到父母等长辈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凡官员丁忧必须解职回原籍守孝,期满后复职。
D.漕运,中国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漕运方法历经改革,在明代趋于完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积极建言,请求增俸。当时文武百官俸禄微薄,陈泰上奏请求增加俸禄,以养成清正廉明的风气,后来遭到阻止,未能执行。
B.陈泰守关不力,险些丧命。通过于谦推荐,陈泰负责守卫紫荆关。也先入侵,紫荆关失守,陈泰被判处死刑。最后景帝赦免了他。
C.陈泰惩奸去贪,威势严峻。陈泰三次担任巡按,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名显著。以致于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遭到弹劾。
D.陈泰督治河道,政绩显著。陈泰役使六万人治理河道,几个月就完成任务。疏通渠道一百八十里,堵塞决口九处,修筑堤坝三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
(2)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景帝监国,赦复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B.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C.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D.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葬,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C.疏,也称奏疏,是古代臣子就某一件事情向皇帝疏通意见、表达看法或有所匡谏的上奏文体。
D.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武百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出现日食,翁正春力陈朝廷过失;万寿节,提出八点劝告;王贵妃去世,因卜葬事宜拖延,翁正春谏言。
B.翁正春不惧权贵,屡遭弹劾。他建议废黜童学贤,贬斥邹之麟,被弹劾;他任职礼部时触怒魏忠贤,再遭弹劾。
C.翁正春为官耿介,颇受信任。他勇于向皇帝提意见,表达自己对朝政的看法;他多次恳求辞官,皇帝都不同意,辞官回乡时享受特别恩赐。
D.翁正春作风正派,令人崇敬。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引众降,以元帅守沔阳。与元将哈麻秃战湖中,飞矢中右目,遂眇。久之,玉珍帅斗船五十艘掠粮川、峡间,将引还。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欲杀之而并其军,不克。汉走出峡,遇玉珍为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玉珍意未决,部将戴寿曰:“机不可失也。可分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不济则掠财物而还。”玉珍从其策,袭重庆,走完者都,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已而完者都自果州来,会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谋复重庆,屯嘉定之大佛寺,玉珍遣万胜御之。胜攻嘉定,半年不下。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俄城破,执资及完者都、朗革歹归于重庆,馆诸治平寺,欲使为己用。三人者执不可,乃斩于市,以礼葬之,蜀人谓之“三忠”。于是诸郡县相次来附。
二十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自立。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立寿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
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效周制,设六卿。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皆刘桢为之谋也。二十六年春,玉珍病革,召寿等谕曰:“西蜀险固,若协力同心,左右嗣子,则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所知也。”遂卒,年三十六。
(节选自《明史·明玉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
B.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
C.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
D.玉珍帅众围之/遣胜以轻兵袭/陷成都/虏朗革歹及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以资妻子徇嘉定招资降/资引弓射杀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右丞,丞相之一。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元及明初有中书右丞、中书左丞。元代以右为尊,右丞相为主相,左丞相为副相,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而明代则相反。
B.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比如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路”也是行政区划名,如“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进士科,始于隋炀帝,是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考取最难。
D.卒,“死”的说法。天子之死应称“崩”,看来作者并未将明玉珍视为皇帝,采用了平民之死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玉珍向来没有长远的谋略,但能辨明局势。当徐寿辉称帝招降他时,他带领众人投降,成为元帅镇守沔阳。病重弥留之际,他又召来戴寿等人,要求他们齐心协力据险而守,只要控制住嗣子,就可以保全。
B.明玉珍性情节俭,但也掠夺百姓,使用威逼手段。他率领军队在川、峡之间掠夺粮食,后又虏获了朗革歹和赵资的家人来威胁他们投降。
C.明玉珍为人忠义,鄙弃悖逆天道的行为。尽管他杀了完者都、赵资、朗革歹,但对他们面对威胁不就犯,不愿为其所用的忠义之举,表示佩服,礼葬他们。而陈友谅杀了徐寿辉,他则不再与之来往,并建庙祭祀徐寿辉。
D.明玉珍礼贤下士,善于接纳意见。他能使完者都逃跑,将哈麻秃献给徐寿辉,立功封赏,是因为听从了杨汉、戴寿的意见。自立为王后,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蜀地治理安好,也是接纳了刘桢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
(2)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 /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是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 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

历左布政使,就擢巡抚右副都御史。入为刑部右侍郎,改户部。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

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④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即,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

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为立报功祠。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有改动)

注①嬖(bì):宠爱。②登极:皇帝即位,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昭陵(北京十三陵)。蠲(juān):除去,清除。③中官: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人之/数劝帝节俭
B.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人之/数劝帝节俭
C.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D.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古代官职名,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B.漕运,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C.盐课,古代的盐税,是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始见于夏朝。
D.太子少保,皇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荣誉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近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人而杀死妻子,马森不顾地方最高长官的建议,最终使那位进士伏法。
B.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马森认为自己的筹划只能解燃眉之急,皇上也未能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众的元气,建议广开言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D.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被重新起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
(2)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