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4 01:52: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为武侯。子伉代侯。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B.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C.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D.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C.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呼其父司马谈及自称为太史公。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记录历代帝王的生平、政绩。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高祖起事。成功后,先在刘邦门下做舍人,后被封为舞阳侯。
B.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见项羽,向他说明自己并没有做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入关之事。
C.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尚修列大夫之,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卒。因葬兰陵。

(《孟子荀卿列传》节选)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不所言 果:相信,采纳
B.是以所者不合 如:到
C.齐尚修列大夫之缺   缺:缺额
D.亡国乱君相属:叮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受业子思门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孙子、田忌之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荀卿适楚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序列著数万言卒 闻者彰
【小题3】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B.送客湓浦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使快弹数曲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划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
B.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
C.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
D.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书》:即《孟子》,儒家经典,五经之一,一般认为是孟轲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编著,主要记载孟轲的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B.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
C.列大夫:秦汉时爵位名,列第七级,亦称七大夫或公大夫。
D.三代:也叫三朝,依次是夏朝、周朝和商朝。
【小题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极少讲利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孟子很重视“德”。
B.孟子具有守道不阿执着追求的精神,但他的仁政主张在那个时代显得不合时宜。
C.荀子,总结儒、墨、道三家得失从而改造儒学,一生之中遭遇坎坷而坚守正道。
D.荀子憎恶诸侯不循王道而被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
【小题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同类题3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②汉军至,无以
C.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②骓不逝兮可奈何
D.①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②自刎而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赤松子:相传为上古时神仙。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官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侯爵其次,伯爵再次,子爵跟上,男爵最小。
B.中国古代等级森严,指称死亡也因人而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辟谷是古人对种植稻谷的另一种说法,常用于文人士大夫身上,表明回归田园,寄情山水的情怀志向。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2】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B.张良劝说刘邦烧掉通往封地的栈道,为的是表明没有回归中原的野心,坚定了项羽认为刘邦忠心耿耿的判断。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小题3】关于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B.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C.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D.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小题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 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节选自«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B.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C.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刁斗:铜制的小军锅,白天用它做饭,夜里用来打更警卫。
B.结发:古时候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成年了。
C.数奇:命运不好。数,命运;奇,单数。古代占卜以得偶为吉,奇为不吉。
D.传:汉朝人称儒家经典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都称为“传”。文中的“传”指«左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治兵简便易行。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B.李广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C.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被胡骑活捉后,先是装死,后又寻找时机夺胡儿马,取其弓,后遇到他的残部,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D.李广勇于承担过错。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2)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