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毛澄,字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奉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谥文简。

(节选自《明史·毛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B.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D.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
B.两畿,“畿”是古代王都周围方圆千里的地区,后指京城所辖地区。这里的两畿是指两京。
C.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
D.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
B.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
C.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
D.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
(2)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31 05:2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C.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嫉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2)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侶鱼虾而友麋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征授工科给事中,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还朝,历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巡抚赣。诏四方税务尽领于有司,以其半输税监,进内府,半输户部。独江西潘相勒有司悉由己输。汝华极论相违诏。

汝华在赣十四年,威惠甚著,召拜户部左侍郎,掌部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摄吏部事。畿辅、陕西大饥,汝华请振,皆不报。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又割四川、云南等所加之赋以饷之,而辽饷仍不充,天下已不可支矣。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殚心裁剂。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B.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C.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人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D.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汝华正直敢言。他弹劾郑洛不称职、怕敌人而留祸害,以及将领侵占军需物质;他上奏议论江西潘相不遵守朝廷命令。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反对福王不当做法;有使者到处骚扰,有官员致人死亡,他请求惩处,朝廷没有接纳他的意见。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发放军饷,并积极筹措钱财,但是有些官员施政不当,战事不断,导致辽东军饷无法解决。
D.李汝华为政务实。他勤奋、机敏,在朝中没有秘党;他长期在户部任职,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
(2)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调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泰昌时,擢御史。逾月,熹宗即位。无何,贾继春以请安选侍被谴,慎言抗疏救之。帝怒,夺俸二年。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万顷,可垦为田。近同知卢观象垦田三千余亩,其沟洫庐舍之制,种植疏浚之方,犁然具备,可仿而行。”因列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又言:“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宜招集津门,以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便。”诏从之。

尝疏劾冯铨,铨属曹钦程论劾,诬盗曹县库银三千,遂下抚按征脏,编戍肃州。崇祯元年起故官。会当京察,请先治媚珰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报可。旋擢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久之,召为工部右侍郎。国用不支,廷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诸事。慎言屡疏陈奏,悉根本计。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十七年三月,京师陷。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上中兴十议,皆嘉纳。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命甡陛见,三俊不许,大学士高弘图所拟也。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慎言疏辨,因乞休。史可法奏:“慎言疏荐无不当。诸臣痛哭喧呼,灭绝法纪,恐骄弁悍卒益轻朝廷。”乞休得请,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亡后,疽发于背,卒,年六十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注)珰宦官帽子上的装饰物,借指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B.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C.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D.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制始于隋朝。由低到高可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士”属于会试考中者。
B.古代常见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年号纪年法,如“泰昌”;干支纪年法,如“丁卯三月之望”。
C.屯田,是中国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D.我国封建时代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称为“考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慎言屯垦有方,注重实践经验。他监督屯田,提出将天津等地的沃野开垦为田,主张学习卢观象的开垦方法,并分条呈上五种种植之法。
B.张慎言提升为刑部右侍郎,审判耿如杞案件,不合皇帝意旨,与尚书韩继思一并被下交狱吏处置,不久撤职回家。
C.张慎言关心朝政,多次上疏献策。他任工部右侍郎时,就朝议开采、鼓铸等事及杨嗣昌建议事,多次上疏陈奏,都是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
D.张慎言举荐废官,引发朝臣争议。他举荐吴甡、郑三俊两名废弃之官,导致误解,引来刘孔昭等人的非议乃至谩骂,也得到了史可法的支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调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
(2)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调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湖广,明朝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辖湖北、湖南和河南小部分;清朝设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七月壬辰朔”是七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释菜周元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及会勘通州城濠归,奏称旨。寻疏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所自得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所著《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延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干卷。学者称二泉先生。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B.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C.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D.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因此也称新月。
B.阴阳家,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无积极作用。
C.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D.经术,犹经学,原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儒家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关注民生疾苦。任许州知州时,他亲自考查农业生产状况,建立社仓,实行计口浇田法,以防备灾荒。
B.邵宝很重视孝道。少年时十分孝顺母亲,做官后为养亲多次辞官,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他改变了当地不安葬双亲的陋习。
C.邵宝为人正直。宁王宸濠向他求取诗文,被他严厉拒绝;他还说过,宁愿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士大夫,而不愿做假道学。
D.邵宝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他的诗文风格典雅,他留下的文学作品有《学史》《定性书说》《漕政举要》以及简端二录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
(2)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