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不列于三山为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之也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言龙泉?龙泉迉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埁山馆,又号羽埁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①整(zhōu):山的幽深处。   ②甃(zhòu):用砖砌的井壁。③迉(qǐ ):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央,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礼部会试第一,殿试成二甲第一名进士,“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①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②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不列于三山为 怼:怨恨
B.其甃之也矩 中:合于,符合
C.何以言龙泉 特:特别
D.大可七八围 许:表示约数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闻朝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不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不赂者赂者丧
C.僧寺八九架上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名曰龙泉寺 扣舷而歌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六部,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龚自珍曾任礼部主事,礼部主管典礼、科举、学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
B.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袁宗道殿试成绩也可称传胪。
C.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D.分韵是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京师翠微山》开篇就把目光对准了翠微山,说它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适合隐士居住的佳境。
B.龚自珍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点。
C.龚自珍用“说”的方式,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游记散文的独创。
D.《极乐寺纪游》作者触景生情,感慨何日能携同二三好友,到郊外去饱览山水风光,对不得不在官场中讨生活的袁宗道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2)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3)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08 10:4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常见文体,名篇不少。从内容上看:可以记人,记事,记游,记物等,故又称为“杂记”。除了本文,其实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著名的“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_________》、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_________》等。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以为美,正则无景 (___________)  
(2)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 (___________) 
(3)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梅者 (___________) 
(4)而江浙之梅皆病 (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夭梅梅为业以求钱也。B.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C.非有能硕茂之也D.毕礼而
【小题4】卖梅的人是怎样使正常的梅成为病梅的?(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小题5】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曲为美,直则无姿;以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竹似贤,何哉?竹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①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②,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③,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④者斩焉,篲⑤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⑥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⑦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古代散文选》)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捐馆:死的委婉说法。④篚:竹制的盛器。⑤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封:培土。
【小题1】甲文出自课文《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晚清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为美(_____) (2)梅病梅(_____)(3)竹固(_____)
【小题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A.梅以曲为美
B.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C.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D.以五年为期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2)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小题5】甲文中“江浙之梅皆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6】甲乙两文都采取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影射时政,甲文借“病梅”喻指___________,表达了要求的愿望和决心,乙文以竹的_________的特点比喻君子之德,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文中的人才观正如其在《乙亥杂诗》中大声疾呼的:“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曰:“梅以曲为美(___________) (2)以天下之梅也(____________)
(3)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无恐(shì)万马齐(yíng)
B.直(zhuó)辟病梅之馆以之(zhù)
C.以为美(shū)明告梅者(yù)
D.以(qí)为美其生气(è)
【小题4】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B.纵之顺之
C.必复之全之
D.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小题6】文章中有的人审梅标准是什么?有何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