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慎,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阙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辨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俘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摧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惧、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水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文凭。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释: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众银获宥/故及之/
B.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目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C.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D.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殿试:科举制度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考试,故又称廷试、御试。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十分讲究孝道。继母去世后,他按照礼仪服丧;闻知父亲生病,他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他又请求归葬。
B.杨慎敢于直言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杨慎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回朝;世宗时,他又多次犯颜进谏。
C.杨慎一生坎坷,不得志。他二十四岁就考中状元,因政见不同被贬谪,父亲去世后,居无定所。七十岁时去世。
D.杨慎做事原则性强。桂萼、张璁因建言被召为翰林学士时,杨慎宁肯被罢斥也要上书反对桂萼、张璁的政治主张。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今陛下既超摧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2)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4 11:47: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庶吉士许成名等罢教习,留翰林十七人。珊以为滥,疏论之。语侵内阁,不纳。巡盐长芦,发中官奸利事。为所诬,械系诏狱,谪安陆判官。移知澧州。世宗立,擢江西佥事,讨平梅花峒贼。迁四川副使,备兵威、茂。嘉靖四年二月应诏陈十渐:纪纲之颓,风俗之坏,国势之衰,外裔之强,邦本之摇,人才之凋,言路之塞,邪正之淆,君臣之暌,灾异之臻。“此十者,天子有一,无以保四海。陛下圣明,何以致此,无乃辅弼召之欤。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愿亟去其人,更求才兼文武如前大学士杨一清,老成厚重如今大学士石珤者,并置左右,庶弊政可除,天下可治。臣又闻献皇帝好贤下士,容物恕人,天下所共知也。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谪配死徙,朝宁为空。此岂献皇帝意?非其意,虽尊以天下,无当也。陛下何不起而用之,使骏奔清庙,以慰献皇帝在天之灵哉!”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外艰归,士民祠之名宦。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曰:“此吾师也。”服阙,以故官莅广东。终四川按察使。
【注】:献皇帝: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之子,明世宗嘉靖帝的生父,被追封为兴献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B.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C.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入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D.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是皇帝直接监管的监狱,罪犯多是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高级官员。
B.内阁,我国古代中央政务机构,最早出现于明朝,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其最高领导称首辅。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的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用来指称天下、国家。
D.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为官者家人去世时,要守丧三年,期间不能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珊直言敢谏,不惧权威。他做御史时敢于进言,冒犯了内阁;他做四川副使时,应诏进言,直指朝廷存在的十种潜在弊端。
B.余珊早年官微,言轻招祸。他批评朝廷任用的官员过多,建议不被采纳;:他揭发宦官谋取私利,反被诬陷,遭牢狱之灾。
C.余珊奉诏上奏,态度鲜明。他在奏章中指出当朝首辅费宏不称职,建议尽快除去他,也指出应善待重用杨一清、石珤等人。
D.余珊恩威并施,受人爱戴。他为官威严而有恩惠,士人百姓将他列为名宦,为他立了生祠,副使胡东皋曾到祠堂拜谒,尊奉为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
(2)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日:“此吾师也。”

同类题2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父升,官参政。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孝宗实录》,与同官见太监刘瑾,独长揖不拜,由是忤瑾。书成,出为南京吏部主事。瑾败,召复故官,充经筵讲官,进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
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集议大礼,久不决。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事。铣上疏求去,且劾璁、萼等曰:“臣究观议者,其文则欧阳修之唾余,其情则承望意响,求胜无已。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甘言以动听。非有元功硕德,而遽以官赏之,得毋使侥幸之徒踵接至与?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夫守道为忠,忠则逆旨;希旨为邪,邪则畔道。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乱邦,况可使富哉!”帝览之不悦,令铣致仕。阅十五年,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未几疾作,复致仕。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铣少轻俊,好饮酒,尽数斗不乱。中岁自厉于学,言动皆有则。尝曰:“学在治心,功在慎动。”又曰:“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爱亲敬长,性之本也。若去良能,而独挈良知,是霸儒也。”又尝作《政议》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凡篇中所论说,悉仿此意。世多有其书,故不载。
(选自《明史·第一百七十卷·崔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B.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C.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D.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最高管理者叫祭酒。
C.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后用来指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也称为填沟壑。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最高名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铣为人正直,与同僚去见太监刘瑾,只有他一人对刘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刘瑾。
B.崔铣敢于直言,他认为,张德等人的文章是欧阳修所唾弃的,是迎合皇上的意图,这样会让投机之徒接踵而来。
C.崔铣知错能改,他年少时轻佻不稳重,喜欢饮酒,到了中年才自我激励勤于学问,言谈举止都很符合规范礼仪。
D.崔铣强调德才兼备,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光有品质,那就成为强横霸道的懦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事。
(2)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B.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C.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D.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
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B.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岳正一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
C.吕原十分孝顺,依礼守丧。归葬父兄时,他在船中睡在草垫上,因为过度哀伤身体受到损害,回到家中刚办完丧事就去世了。
D.吕原俭朴节约,关心族亲。他不穿绸缎,回家穿的衣服只有皇帝赐予的几套,他将自己的俸禄分出来接济宗族亲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②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竞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阙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彭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B.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C.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D.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叩阙:扣击宫门。指官吏百姓受冤屈时,在皇宫外叩击宫门向朝廷申诉的行为。
C.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D.论:此处意为判罪、判决,文中“不宜当以死”中的实词“当”,也应取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B.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理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2)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宣德五年进士。八年改庶吉士,与知县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英宗初,授刑科给事中。正统二年,御史元亮请如诏书蠲边军侵没粮饷,不允。按察使龚鐩亦请如诏书宥盗犯之未获者,法司亦寝不行。庄以诏书当信,上章争之。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杨士奇家人犯法,偕同官论列。或曰:“独不为杨公地乎?”曰:“正所以为杨公也。”八年命与御史张骥同署大理寺事。十一年迁南京大理少卿。逾二年,奸人陈玞者,与所亲贾福争袭指挥职。南京刑部侍郎齐韶纳玞贿,欲夺福官与之,为庄所驳。韶捶福至死,被逮。玞亦诬庄,俱征下诏狱。会韶他罪并发,弃市,庄乃得释。景泰五年七月上疏曰:“臣曩在朝,见上皇遣使册封陛下,每遇庆节,必令群臣朝谒东庑,恩礼隆洽,群臣皆感叹,谓上皇兄弟友爱如此。今陛下奉天下以事上皇,愿时时朝见南宫,或讲明家法,或商略治道,以慰上皇之心,则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亦安矣。宜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疏入,不报。明年,庄以母丧,诣东角门朝见。帝忆庄前疏,命廷杖八十,谪定羌驿丞。成化初,召为刑部左侍郎。逾年卒。赠尚书,谥恭敏。庄性刚,喜面折人过,而实坦怀无芥蒂。不屑细谨,好存谢宾客为欢狎。既官法司,或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庄笑曰:“昔人有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吾无愧吾心而已。”卒之日,无以为敛,众裒钱助其丧。

(节选自《明史·廖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B.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C.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D.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对在殿试中通过皇帝策问的贡士的称谓,分为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B.“大理寺”是掌管刑狱的官署,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弃市”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死刑,即在闹市里把犯人处死后示众,以示为大众所弃。
D.“陛下”古代特指对帝王的敬称,对帝王的尊称还有皇上、天子、万岁、圣驾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庄为国尽责,敢于直言进谏。对御史请求按诏书免除边防军吞没粮饷事,以及按察使请求依诏书宽恕没抓获的盗窃犯事,他上书坚持上书力争。
B.廖庄为民谋利,做官秉公处事。他救荒济民,建言献策;杨士奇家人犯法,他敢于上书检举。对陈玞行贿争官的行为,他予以斥责,却被诬下狱。
C.廖庄诚请礼待上皇,却受到惩处。他上疏请求皇帝为了兄弟和睦相处、祖宗基业发展和天下人心安稳,应时时礼待上皇,但后来被皇帝杖打并贬官。
D.廖庄个性刚直,为人胸怀坦荡。他好当面指出别人过错,但内心毫无芥蒂,不屑于谨小慎微;他认为自己做事无愧于心,去世后,丧事靠众人资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
(2)好存谢宾客为欢狎。既官法司,或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