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靖康,宋钦宗的年号。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都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皇亲贵族、后宫嫔妃等,史称“靖康之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安排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23 08: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正辞,字直道,齐州人。正辞治《春秋公羊》、《谷梁》,登第,调补安阳主簿。开宝中,判入等,迁国子监丞、知戎州,改著作佐郎。代还,治逋欠于淄州,转运使称其能,转左赞善大夫,就知淄州。太宗征河东,诸州部粮多不及期,正辞所部长山县吏张秀督民输,受钱二千,即杖杀之,郡中畏服。太平兴国中,改殿中丞,通判棣、深二州,迁国子博士。御史中丞刘保勋奏充台直,会有言饶州多滞讼,选正辞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会诏令料州兵送京师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诣登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廷辨其事正辞曰:“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敢断,特迁膳部员外郎,充江南转运副使,赐钱五十万。饶州民甘绍者,积财钜万,为群盗所掠,州捕系十四人,狱具,当死。正辞按部至,引问之,囚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群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王愿掩捕之。愿未至,盗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弰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执之。贼自刃不殊,余贼渡江散走,追之不获,旁得所弃赃。贼尚有余息,正辞即载归,令医傅药,创既愈,按其奸状,伏法。而前十四人皆得释。真宗即位,俄复为盐铁判官。咸平三年,兼侍御史知杂事。时李昌龄自忠武行军起知梓州,董俨知寿州,王德裔、杨缄皆任转运使,后失官宰畿邑。正辞上言:“昌龄辈贪墨著闻,愿陛下罢其民政。”诏追还俨敕,余悉代之。又言:“治民之官,牧宰为急。”举吴奋等五人堪任大郡,复请令奋等各举知县、县令,从之。坐鞫任懿狱,贬滁州团练副使。会赦,复为仓部考功员外郎,知淮阳,以年老,求监兖州商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诏令料州/兵送京师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诣登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廷辨其事
B.会诏令料州兵送京师/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诣登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廷辨其事
C.会诏令料州兵送京师/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诣登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廷辨其事
D.会诏令料州/兵送京师/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诣登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廷辨其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公羊》又称《公羊传》,它与《左氏传》《谷梁传》都是阐释《春秋》的著作。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宗”是开国皇帝用的庙号。
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博士,是指国家设置的最高学府里,专门教学讲授的官员。
D.军,本意是围成营垒;宋代,军作为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正辞治民有方,严慈相济。他对自伤以逃脱兵役的人,果断将其斩首,得到皇帝认可;而对于无辜而被判死刑的嫌犯,就将他们全部释放。
B.范正辞铁腕治吏,严刑峻法。在太宗征讨河东时,范正辞所管辖的长山县吏督运粮草,私受贿赂;范正辞将此人杖杀,使得全郡人民畏服。
C.范正辞谨慎求实,勇敢无畏。巡视饶州时,他讯问已结案的死刑犯,察觉案情有不实,派人查知盗贼藏身处后,就立即独自去抓捕逃走的盗贼。
D.范正辞直言敢谏,重视举贤。他向皇帝进言,请求罢黜李昌龄等贪官;推举吴奋等人担任大郡职务,又请求让吴奋等各自举荐知县等官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有言饶州多滞讼,选正辞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遣之。
(2)为群盗所掠,州捕系十四人,狱具,当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育字巽之,举进士,为泾阳令。以养亲谒归,从张载学。有荐之者,召见,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

使河东,论韩绛筑啰兀二寨:“始调外郡稍远边城前后三十万夫,辽州最为穷僻,然犹上户配夫四百三十四,僦直计三千缗,下者十六人,其直一百。辇运所经二十二驿,宣抚司不先告期,转运使临时督办,致民皆破产,上下莫敢言。独辽守李宏能约民力所胜,而馈不失期,顾以诉其实,翻令鞫注罪。愿贷被劾官吏,其刍粮在道者随所至受之,使已困之民成蒙德泽。”神宗皆从之。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御史,检正中书户房,固辞,乃知韩城县。

诏往鄜延议画地界,育言:“保疆不如持约,持约不如敦信。前日疆场尝严矣,一旦约败兵孥,斗者跌于前,耕者侵于后,是封沟不足恃也。使人左去而兵革右兴,金缯朝委而烽烟夕举,是持约不足恃也。今我见利而加兵,当讲好之后,复自立界,不亦愧乎!”安南行营郭逵、赵卨离以兵十万伐交阯,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

元祐初,召为太常少卿,改光禄卿、枢密都承旨。刘安世暴其闺门不肃,出知熙州。时又议弃质孤、胜如两堡,育争之曰:“熙河以兰州为要塞,此两堡者兰州之蔽也。弃之则兰州危,兰州危则熙河有腰膂之忧矣。”又请城李诺平、汝遮川,曰:“此赵充国屯田古榆塞之地也。”不报。入为给事中、户部侍郎,卒。高宗绍兴中,采其抗论弃地及进筑之策,赠宝文阁学士。

(选自《宋史·范育传》,有删减)

注鞫:审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
B.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
C.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
D.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
【小题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C.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张贴时,一要按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D.赠,是指给有功劳的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爵。文中是指给范肓加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育关注民生,敢于说出真话。出使河东时,他对韩绛修筑哕兀二寨这一举措予以批评,指出修寨导致百姓全都破产。
B.范育见解独到,主张定边以信。他受诏令前往鄜延商议划定边界,说:“保卫边疆不如坚守条约,坚守条约不如示以诚信。”
C.范育宦海沉浮,曾经出朝做官。李定犯罪被罢免,他受牵连而被免掉御史之职,曾因刘世安的揭发而出朝任熙州知州。
D.范育有远见卓识,有战略眼光。他提出的反对放弃质孤、胜如两处城堡和在李诺平、汝遮川筑城的策略在他死后终被采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我见利而加兵,当讲好之后,复自立界,不亦愧乎!
(2)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出自《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崇仪使。利用少喜谈辨,慷慨有志操。谏卒,补殿前承旨,右班殿直。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契丹,契丹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兵掠广州,岭南骚动。
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而利用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进尚书右仆射。
利用性悍梗少通,力裁侥幸,而其亲旧或有因缘以进者,故及于祸。然在朝廷忠尽有守,始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武帝设立,至宋后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改”,古代官职调动说法之一,文中的“迁”、“擢”、“补”、“进”等与之类似,有升职和降职之意。
C.京师,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这里指都城开封。
D.朋党,原指一些人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结而成的利益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利用智勇过人,承继父亲基因。父亲曹谏富有文韬武略,考取明经科,官至右补阙、崇仪使;曹利用生性勇悍,年少便睿智善辩。
B.曹利用颇有壮节,擅长外交辞令。面对契丹无理要求,誓死报国;出使契丹,慷慨陈词,不辱使命,最终带着和约归国。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能智击贼人,精晓策略,又办事尽心,平定了岭南的骚动;最终官至尚书右仆射。
D.曹利用恃功而骄,终无罪而冤死。梗直而仗恃有功的曹利用招致李迪的不满与诬陷,也因为此事招致无罪冤死的结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
(2)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缓旋,卿能为朕死耶?"益曰:“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谐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恍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歧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延,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嵩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心,为己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遗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路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责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者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缀施: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B.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C.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D.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古代国名,后来改国号为江,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常发生争端。
B.兼,兼任职务,特指以高位兼低职,或由朝官任地方官。义近守、代、摄、权、判等。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盖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代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赠,即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古代指朝廷对有功之臣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益能屈能伸,深受器重。他从普通士兵做起,心怀理想,文武双全,侍奉数代君王,几乎都能得到尊重和信赖。
B.侯益勇武过人,恪尽忠节。他甘心为君王效死命,敢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总能取得以少胜多的出奇战绩。
C.侯益能言善辩,智慧超群。他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先谋后动,即便遭到猜忌,也能巧言搪塞,化险为爽。
D.侯益明哲保身,左右逢源。他深谙为官要领,善于协调关系,既保全性命,又为国建功献策,做到了全身而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
(2)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以安抚兼庐州。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守拒,杲启钥纳之(坚固的)B.贼外援(凭仗)
C.杲单骑往其渠魁   (诛杀)D.移南北(充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B.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C.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D.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刑部,受理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请求同两名士兵前往核实,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但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并没有获得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
(2)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