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前赤壁赋(节选)

苏 轼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③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其破荆州 ②鱼虾而友糜鹿 ③而莫消长也
【小题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此非曹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渔樵江诸之上
B.固一世雄也 今我睹子难穷也
C.苏子愀    凌万顷之茫
D.客亦知水与月乎     兵形象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小题4】选文第②段作者借“客”之口抒发了_______________的无限感慨。第③段作者对“客”之问作出回答,以水和月为喻,由自然到人谈了_____________的大道理。
【小题5】《前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作者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试比较其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14 04:0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凌虚台记苏轼
①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②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③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抓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④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小题1】正确解释加点字。
①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②不足恃以长久
【小题2】将下列文句断开并加上标点符号: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小题3】对“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B.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C.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D.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小题4】联系第①、第②段,说说太守在此筑台的原因:
① ②
【小题5】“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作者是怎样阐释这一观点的?
【小题6】简析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叙议结合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起居舍人   擢:提拔
B.非宰相器 器:才能
C.上之不豫 豫:预知
D.公上表谢 谢:谢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笞杀:指拷打致死。文中所说陈执中的宠妾拷打一个婢女致死,御史要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
B.疏:文中加点处指在朝官员专门儿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与后文“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的“疏”同意。
C.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把官职交还给皇帝,称“致仕”
D.薨:古代称诸侯和大官的死。《礼记·曲礼》中有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小题4】请简要概括范景仁在朝为官的行事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行香子·过七里瀨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又名七里滩,在今浙江省桐庐县。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軾过七里瀨而作。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
【小题1】下列对词作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开头用语贴切、形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船的双桨比作了惊飞的鸿雁,写出了小舟的轻盈而快捷。
B.水中游鱼,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有动有静,既写出了江面的生机盎然,又烘托出了恬淡悠然的氛围。
C.一个“过”字领起下面的三句,一方面使得画面飞速地移动起来,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词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无限的感伤。
D.“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词的下阕转入了对山的描摹。纵向看,重重叠叠;横向看曲曲折折。叠字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词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E. 词人借用了严光弃官隐居的典故,表现出自己对于严光的做法的认同,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于虚名浮利的不屑。
【小题2】“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