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笞怒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弥息矣。出为豫章太守。迁大鸿胪。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注)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帝乳母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大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采女:宫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遭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B.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C.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D.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指高级官员选用属员,与皇帝直接选用名士为官的“辟”同为汉代选官制度。
B.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国都近郊祭祀天地神灵、为社稷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于卿大夫的封地,受封者以赋税为食禄。食邑大小按户数计算。
D.禁锢,指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或者参加政治活动,多因党争而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蕃反对讨贼,痛斥官吏暴虐。山贼作乱,公卿力主兴兵征讨,陈蕃严厉驳斥,认为祸根是官吏贪污暴虐,若挑选奉公爱民的官吏,山贼可不战而平。
B.陈蕃直言规劝,指出桓帝过失。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指出桓帝在非祭祀时节游猎,实为放纵无度。但这些谏言并未被皇帝采纳。
C.陈蕃不贪名位,一心尽忠国事。当陈蕃被晋封高阳乡侯、赏赐封地时,他一再上书推让,最终没有受封;和窦武等任用贤士,给天下之土带来国家太平的希望。
D.陈蕃嫉恶如仇,事败壮烈赴死。陈蕃憎恨宦官与灵帝乳母勾结,谄媚太后,多行贪虐,与窦武密谋剪除曹节等人;事败后,陈蕃仗剑闯宫,怒叱王甫,被害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1 08:4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秉字叔节,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年四十余,乃应司空辟,拜侍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兗四州刺史,迁任城相.。自为刺史、二千石,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洁称。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入劝讲,寻迁侍中、尚书。延.熹.三年,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其年冬,复征拜河南尹。先是,中常侍单超弟匡为济阴太守,以臧罪为刺史第五种所劾,窘急,乃赂客任方刺兗州从事卫羽。及捕得方,囚系洛阳,匡虑秉当穷竟其事,密令方等得突狱亡走。尚书召秉诘责,秉对曰:“《春.秋.》不诛黎比而鲁多盗,方等无状,衅由单匡。刺执法之吏,害奉公之臣,复令逃窜,宽纵罪身,元恶大憝,终为国害。乞囚车征匡付廷尉,考核其事,则奸恶踪绪,必可立得。”而秉竟坐输作左校,以久旱赦出。五年冬,代刘矩为太尉。是时,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秉与司空周景上言,帝从之。于是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将燕瑗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七年,南巡园陵,特召秉从。南阳太守张彪与帝微时有旧恩,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时,中常侍侯览弟参为益州刺史,累有臧罪,暴虐一州。明年,秉劾奏参,槛车征诣廷尉。参惶恐,道自杀。秉因奏览及中常侍具瑗,帝不得已,竟免览官,而削瑗国。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谏,多见纳用。
(选自《后汉书·杨秉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
B.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
C.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
D.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迁任城相”中的“相”是指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延熹”即是东汉桓帝的年号。
C.《春秋》为儒家经典“六经”之一,一般认为是孔子所编撰的纪传体史书。
D.“车驾”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指帝王,如“以车驾当至”句中的“车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秉才学过人,博通书传。对《京氏易》《尚书》等有一定研究,汉桓帝即位时,杨秉就因通晓《尚书》而被征入朝廷为劝讲。
B.杨秉为官廉洁,不好财货。担任刺史、郡守以后,按照任职的时日计算自己的俸禄,以前的下属送给他百万钱财,他也没有接受。
C.杨秉直言敢谏,一心为国。每当朝廷处事不当,杨秉总是尽忠直谏,或被采纳如谏南巡多任官事,或不被采纳如谏考单匡事等。
D.杨秉不惧权贵,执法严格。对皇帝极度宠信的宦官中常侍具瑗等也敢弹劾,益州刺史侯参更是惧怕面对杨秉的审查而畏罪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
(2)乞囚车征匡付廷尉,考核其事,则奸恶踪绪,必可立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

安帝,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合“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郃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胜负之,存亡之理   代袁敞为司空,陈得失
B.诏书特下,臣郎中 五迁尚书令,又太常
C.其稍异于前   门人上党冯冑独
D.光者,百代之过客也   郃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买田其间,往相田    时夏夕露坐,郃仰观
B.尔无忘乃父之志 太守奇隐德
C.外无期功强近亲 太守固遣,郃不能止
D.秦攻取之外    潜图大计,安社稷
【小题3】下列每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用兵之效也  李郃,汉中南郑人也
B.苟以天下之大  人莫之识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
D.然今卒困于此  年八十余,卒于家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B.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C.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D.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我国古代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B.分野,古人依据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C.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还有“卒”“不禄”“薨”等。
D.心丧,指古代弟子为老师守丧,不穿丧服,只在心中悼念;后泛指身无丧服或除去丧服后的深切悼念,如守丧一般。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郃博学却默默无闻。他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卜术,但外表质朴,并不被人知道。
B.李郃能依据星宿预测。他曾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C.李郃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将军窦宪娶妻,天下郡国送礼祝贺,李郃以拖延的方法使汉中太守的礼不能及时送达,最终太守没被窦宪牵连。
D.李郃非常受弟子尊敬。李郃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他的弟子冯胄独制服,为他守心丧三年,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诧异。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2)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②,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③一束于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注释:①乂yì:有杰出才能的人。②纁xūn:浅红色。    ③刍chú:青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张衡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2)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防之子。举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延光四年,辟司徒李郃府。时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宜。举谓郃曰:“昔郑武姜谋杀严公①,严公誓之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后感颍考叔、茅焦之言,循复子道。书传美之。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厉群臣,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陈之。明年正月,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②。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举出为蜀郡太守,坐事免。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六年三月上巳日,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举时称疾不往。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太仆张种时亦在焉,会还,以事告举。举叹曰:“此所谓哀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乎!”商至秋果薨。
建和三年卒。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
(《后汉书·卷六十一》,有删改)
(注)①严公:指春秋时期的郑庄公。②龙忌之禁:古时指鬼神忌日,此处指禁火的风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B.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C.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D.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指《诗》《书》《乐》《易》《春秋》。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礼记》,因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B.迁,表示调动官职时,常表示升职,如“右迁”“擢迁”,也可表示降职,如“左迁”“迁谪”,此外,“迁调”等也可表示调职改任。
C.上巳日,农历三月上巳节形成于春秋末期,魏晋以后改为农历的三月三日。上巳节习俗活动有水边的祭祀仪式(称为“祓”或“禊”),也可春嬉郊游。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举虽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为当时儒者所尊崇。京城中的人们都称赞他通晓《五经》。
B.延光四年,宦者孙程等拥立顺帝,诛杀外戚阎氏一族,并将阎太后迁徙到离宫,禁绝皇帝朝见,大臣们认为皇帝与太后本无母子恩情,都赞同这种做法。
C.司徒李郃上书皇帝,希望皇帝恪守孝道,敬奉太后。皇帝接受了劝谏,太后因此得以安定。
D.朝廷认为周举清廉公允、诚实正直,正要任命他为宰相,周举却在建和三年去世。朝廷为失去周举这样的人材而深感痛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
(2)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也。初仕郡,未知名,河南尹庞奋见而奇之,举为孝廉,拜左校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参,邓太后纳其言,即擢参,召拜谒者,使西督三辅诸军屯。四年,羌寇转盛,兵费日广,且连年不登,谷石万余。参奏记于邓骘,骘及公卿以国用不足,欲从参议,众多不同,乃止。拜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参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民。元初元年,迁护羌校尉,畔羌怀其恩信。明年,烧当羌种号多等皆降,始复得还都令居,通河西路。时,先零羌豪僭号北地,诏参将降羌及湟中义从胡七千人,与行征西将军司马钧期会北地击之。参于道为羌所败。既已失期,乃称病引兵还,坐以诈疾下狱。校书郎中马融上书请之,书奏,赦参等。后以参为辽东太守。永建元年,迁度辽将军。四年,入为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荐参有宰相器能,以为太尉,录尚书事。是时三公之中,参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上计掾广汉段恭因上疏曰:“伏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庞参,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昔白起赐死,诸侯酌酒相贺;季子来归,鲁人喜其纾难。夫国以贤化,君以忠安。今天下咸欣陛下有此忠贤,愿卒宠任,以安社稷。”书奏,诏即遣小黄门视参疾,太医致羊、酒。永和元年,以久病罢,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庞参传》)
【注】①薤: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鳞茎和嫩叶可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B.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C.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D.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是汉代设立的察举考试,明清后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军屯,此指国家配给驻防卫所的士兵土地,就地屯田,自耕自种,实现军队的自我供给。
C.疏,古代一种文体,有多种解释,此指封建时代大臣向帝王分条陈述建议、意见的文书。
D.黄门,汉代由宦者担任,帮助皇帝传递信息,因常站在黄门下等候皇帝的宣召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参德才兼备,屡被举荐。他尚未有名气时就受到河南尹的推荐,接着又有御史中丞举荐。
B.庞参任职边疆,熟悉政务。他曾受命督办军屯,还做过护羌校尉等与边疆事物相关的职务。
C.庞参礼遇贤士,为政惠民。做汉阳太守时,面对郡里贤人倨傲毫不介意;做太尉时,百姓上书赞扬其德政。
D.庞参贤能忠贞,多被赞誉。尚书仆射虞诩认为他有宰相的才具,上计掾段恭把他与白起和季子并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已失期,乃称病引兵还,坐以诈疾下狱。
(2)参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