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忠,弘农华阴人也。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忠武艺绝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时侯景渡江,梁武丧败。朝廷因之,将经略汉、沔,乃授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镇穰城。以伯符为乡导,攻梁齐兴郡及昌州,皆克之。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称藩附,而尚有贰心。忠自樊城观兵于汉滨,易旗递进,实骑二千,察登楼望之,以为三万也,惧而服焉。忠乃进围安陆。仲礼闻之,恐安陆不守,遂驰归赴援。诸将恐仲礼至则安陆难下,请急攻之。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回师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而定也。”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忠间岁再举,尽定汉东之地。宽以御众,甚得新附之心。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以齐主昏虐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请降于周。忠与柱国达奚武援之,从间道驰入齐境五百里。城四面峭绝,但闻击柝声。武惮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财帛,以消难及其属先归。忠以三千骑为殿,到洛南,皆解鞍而卧。齐众来追,至于洛北。忠谓将士曰:“但饱食,今在死地,贼必不敢渡水当吾锋。”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武叹曰:“达奚武自是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天和三年,以疾还京。高祖及晋公护屡临视焉。寻薨,年六十二。谥曰桓。
(选白《周书·杨忠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B.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C.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D.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在这里指曾祖父的父亲,高祖也可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如文末的“高祖”。
B.藩,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藩镇,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等。
C.“檄”是古代文书的一种,多指讨伐性的文告,文中指用来讨伐其他城池的文书。
D.柱国,又称上柱圉,战国时设置的官名,当时立消灭敌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忠勇猛异常,打仗身先士卒。打猎时,毫不畏惧凶猛的野兽,得到太祖的赞赏;在邙山一战中,杨忠最先冲入敌阵;攻打安陆时,杨忠亲自冲入敌阵。
B.杨忠见识精深,拥有将帅之才。为了让萧察不再怀有二心,杨忠用两千骑兵迷惑萧察,萧察因为畏惧而降服,安陆之战的进展也和杨忠所谋划的一样。
C.杨忠胆略过人,善于用计攻心。救援司马消难时,杨忠率领将士驱马迎击,以致齐军不敢进逼;治理归附地时,杨忠用宽缓的措施,很合归附者的心意。
D.杨忠战功卓著,颇受器重敬服。杨忠一生多立战功,他生病回到京师后,高祖和晋公宁文护多次亲临看望;被天下认为是勇士的达奚武也对他非常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2)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5 08: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画网巾先生传

(清)戴名世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亭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①,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日:“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曹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圣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曰画网巾云。

岁庚寅②夏,四营兵③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日:“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刚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日:“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 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日:“此种种④者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摔之,二仆瞋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日:“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妄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滓。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家致祭不缀。

注①网巾:以丝结网为巾,用以裏发,始于明代。②庚寅:顺治七年(1650)。③四营兵:清初,活动在江西、福建一带明军的余部。④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阳皆其网巾    去:离开
B.之纲诘其名 穷:穷究
C.且夫改制服 易:改变
D.因指其发而之    诟: 诟骂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网巾”先生被逮捕后,让仆人在自己额上画网巾,表示不忘明朝祖制,说明“画网巾”先生心系故国。
B.面对旧识王之纲的威逼,“画网巾”先生效忠明王朝的决心始终不动摇,表现了他的铮铮铁骨。
C.文中写“画网巾”先生二仆“欣然受刃”和明降将王之纲的言行,意在衬托“画网巾”先生的形象。
D.作者叙述了一个“其姓名爵里皆不得而知”的明朝遗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画网巾”先生的赞叹之情。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
(2)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狄梁公性闲①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②入关,路由华州,阛阓③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
狄梁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约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④,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或触之,酸痛刺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缒⑤,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其父母洎⑥亲属,叩颡⑦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乃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遽抽针,而瘤赘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
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缣⑧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吾盖⑨急病行志耳,非鬻⑩技者也。”不顾而去焉。
(薛用弱《集异记》)
[注]①闲:爱好。②应制:奉皇帝诏令。③阛阓(huánhuì):街市。④赘:肿瘤。⑤缒(zhuì):牵连。⑥洎(jì):及。⑦颡(sǎng):额,脑门子。⑧缣(jiān):这里指绢。⑨盖:因为。⑩鬻(yù):卖。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即观之(靠近)B.顷刻将(死亡)
C.吾尔子命之危逼(可怜)D.不而去焉(照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于是两眼赘所缒    山峦晴雪所洗
B.而瘤赘应手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即脑后下针寸许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则缣物奉焉 扶苏数谏故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
②吾盖急病行志耳,非鬻技者也。
【小题4】狄梁公救治病儿这件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