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赭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又指囚犯,罪人。
C.髡钳,古代刑罚名,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D.“拜”表授予官职,同样类似的词还有“拔、迁、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受到牵连。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1 09:0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跨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又不能治生商 做买卖
B.人多之者   厌恶
C.若长大     即使
D.市人皆笑信 全,满
【小题2】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1)常从人寄食饮(2)吾必有以重报母
A.(1)常常到别人家里去吃闲饭(2)我一定会有好东西来报答您
B.(1)经常和大家一起去吃饭(2)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
C.(1)常常到别人家里去吃闲饭(2)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
D.(1)经常和大家一起去吃饭(2)我一定会有好东西来报答您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韩信虽然后来很有名,但当初也没表露出什么可称道的东西。
B.韩信因为人很好,经常得到大家的帮助,大家纷纷接济他。
C.韩信肯受胯下之辱,表现了他作为大丈夫的能屈能伸。
D.漂母送给韩信食物吃,又不求报答,可见她的善良。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
(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3)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二)

读史者知太史公作《游侠传》之意,则知太史公作《刺客传》之意也。刺客诸人,何知有孔孟,何知有仁义,而独不敢失坠者,勇与信耳。屠沽者流,以身许人,诚非比秦人视越人之肥瘠,而无所动心,故白昼杀人,至死不悔,厉身吞炭、目洞胸,往往甘之如饴矣。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而皆不获也,皆数奇也。太史公之叫屈,故《刺客》之传,同于《游侠》也。

(选自康发祥《伯白山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取道 祖:祭祀路神
B.不敢举兵以军吏 逆:抗击
C.乃引其匕首以秦王 擿:指责
D.厉身吞炭、目洞胸 矐:熏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荆轲和歌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B.使使闻大王 不赂者赂者丧
C.以故荆轲逐秦王    度我至军中,公
D.太史公之叫屈 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3)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
【小题4】荆轲的“勇与信”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选文(一)作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   寿:拜寿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亡:逃跑
C.不如因善遇之 遇:款待、对待D.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良曰:“长于臣。” ②以其无礼于晋
B.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小题4】下面四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具告以事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以其无礼于晋D.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虽然其人重情义,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在危乱之时不乱阵脚,他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张良是善于谋略的大智者,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营的总导演。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小题6】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五城(_________) (2)射起而夷宗死者(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战不踵( )
A.停止 B.立即 C.掉转 D.返回
(2)之子矣(   )
A.连接 B.托付 C.归属 D.部署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文侯吴起善用兵
A.魏文侯为将B.拒秦、韩
C.则天地曾不能一瞬D.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小题4】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小题5】翻译以下句子。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小题6】吴起侍奉魏国两任君主,分别体现出他的 □□□□之才。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固请,召有司案图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璧有瑕,请指示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3】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③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④且庸人尚羞之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⑧毕礼而归之 ⑨卒廷见相如 ⑩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④/⑤⑦⑨/⑥⑧/③⑩B.①⑧/②③⑦/④⑩/⑤⑥⑨
C.①④⑨/②⑥⑦/③⑩/⑤⑧D.①⑧/②⑥⑦/③⑤⑨/④⑩
【小题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每句5分,共10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