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百香果,生长于海拔180~1 900 m的山谷丛林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 ℃,一般在不低于0 ℃的气温下生长良好,到-2 ℃时植株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年平均气温18 ℃以上的地区最为适宜种植,一般年降雨量1500~2 000 mm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百香果生长最好,百香果较耐旱。
材料二 北流市历史悠久,已有1 400多年历史,是古代南方水上丝绸之路,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流河“丝绸之路”的地位逐渐丧失。
左图为“南方部分区域图”,右图为“北流河部分流域地形图”。
(1)分析北流市能够种植优质百香果的气候条件。
(2)推测北流河南方“水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2-12 12:1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地区差异
B.全球气候变化
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
【小题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人均耕地多
【小题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市场需求
C.生产水平
D.铁路运输
同类题2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图为我国野生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散点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导致青蒿素含量出现明显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气候
同类题3
读我国1978~2014年粮食及四种作物产量重心在经纬度上的变化趋势(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四种粮食作物中,重心变化最小的是( )
A.大豆
B.稻谷
C.小麦
D.玉米
【小题2】我国粮食产量重心变化的方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小题3】导致我国粮食产量重心变化最直接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气候变暖
B.人口迁移
C.饮食习惯变化
D.土地利用性质变化
同类题4
今年10月,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主要是从青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早在2000年,重庆酉阳就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建设青蒿种植示范基地,到2004年,酉阳人工种植青蒿的面积达到了1万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大量种植青蒿对局地气候的直接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气温变率增大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大气降水减少
【小题2】农民用青蒿种植取代原本粮食作物种植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人
同类题5
温度适宜度反映气温对水稻种植制度、方式的影响(数值越大越有利于水稻生长),过高和过低的气温都会降低温度适宜度。左图示意2011年~2015年我国南方部分省区早稻关键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分布,右图示意丙地2011年~2015年早稻提前移栽(插秧)的温度适宜度和高温日数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甲、乙两地早稻关键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差异的因素是
A.地形起伏 季风环流
B.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 河网密度
D.地形起伏 海陆位置
【小题2】丙地区早稻提前10天移栽可能会
A.增大冻害风险
B.增加灌溉水量
C.减少高温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
【小题3】据报道,2016年7月20日,丙地超级稻早稻丰收,亩产创世界纪录。该超级稻生长期间
A.日出方位不断南移
B.正午日影持续变短
C.珠江流域进入汛期
D.珠江口易受海水倒灌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