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少好学,善《三礼》。贫约自立,操行为乡里所称。晋孝武帝太元中,卫将军谢安始立国学,刺史谢玄举焘为助教。孝武帝追崇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焘议曰:“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谓宜远准《阳秋》考宫之义,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议者从之。顷之,去官。以母老家贫,与弟熹俱弃人事,躬耕自业,约己养亲者十余载。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服阕,除临沂令。义旗建,为太学博士。高祖镇京口,与焘书曰:“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岂可不敦厉风尚。想复弘之。”参高祖中军军事,袭封高陵亭侯。时太庙鸱尾灾,焘谓著作郎徐广曰:“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或欲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是同。准傍事例,宜瘗埋。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义熙十四年,除侍中。元熙元年,以脚疾去职。高祖受命,征拜太常,虽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餐,不改其旧,所得奉禄,与亲戚共之。永初三年,致仕。其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宋书·臧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B.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C.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D.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指宗族的旁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身份会因其母亲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
B.博士,古代学官,主要从事教授生徒之职,学术专业上常专通经典或精通技艺。
C.太庙,是我国古代皇帝的宗庙,起初仅供奉先皇,后来宗室、功臣等也可入庙。
D.儒,此处指“儒学”,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焘贫苦好学,熟悉经典。他家境贫寒,但却富有自立的精神,喜好读书学习,对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颇为熟悉。
B.臧焘恪守孝道,精心侍亲。他曾与弟弟一同辞去官职,回家亲自参与农耕,自己省吃俭用,服侍父母亲长达十余年。
C.臧焘善于言辞,受到认可。针对朝政、灾祸,他引经据典,清晰地陈述看法并提出建议,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纳。
D.臧焘官至显贵,严于律己。高祖登基后,他身居要位,但仍保持节俭自律的一贯作风,粗茶淡饭,与亲人共享俸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
(2)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5 09:1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羊希,字泰闻,少有才气。大明初,为尚书左丞。时扬州刺史西阳王子尚上言:“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亦又如兹 斯实害治之深弊,为政所宜去绝,损益旧条,更申恒制。”有司检壬辰诏书:“占山护泽,强盗律论,脏一丈以上,皆弃市。”希以“壬辰之制,其禁严刻,事既难遵,理与时弛。而占山封水,渐染复滋,更相因仍,便成先业,一朝顿去,易致嗟怨。今更刊革,立制五条。凡停除咸康二年壬辰之科。”从之。益州刺史刘瑀,与府司马何季穆共事不平。季穆为尚书令建平王刘宏所亲待,屡毁瑀于宏。会瑀出为益州,夺士人妻为妾,宏使羊希弹之;瑀坐免官,瑀恨希切齿。有门生谢元伯往来希间,瑀令访讯被免之由。希曰:“此奏非我意。”瑀即曰到宏门奉笺陈谢,云闻之羊希。希坐漏泄免官。泰始三年,出为宁朔将军、广州刺史。希初请镇北中兵参军箫惠徽为长史,南海太守,太宗不许。又请为东莞太守。希既到镇,长史、南海太守陆法真丧官,希又请惠徽补任。诏曰:“希卑门寒士,累世无闻,轻薄多衅。徒以清刻一介,擢授岭南,干上逞欲,求诉不已。可降号楼野将军。”初,太宝以李万周为步兵校尉,加宁朔将军,权行广州事。希既至,而万周等并有异图,希诛之。希以沛郡刘思道行晋康太守,领军伐俚。思道违节度,失利,希遣收之。思道不受命,率所领攻州,希遣平越长史邹琰于朝亭拒战,军败见杀。思道进攻州城,司马邹嗣之拒之西门,战败又死。希逾城走,思道获而杀之。时龙骧将军陈伯绍率军伐俚,还击思道,定之。赠希辅国将军,嗣之越骑校尉。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 亦又如兹/
B.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 亦又如兹/
C.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 亦又如兹/
D.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 亦又如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辰,即壬辰龙年,壬辰为干支之一,在中国古代,历法上一直延续干支纪年法。
B.弃市,弃之于市,是古代死刑之一,于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于街头示众。
C.门生,汉代对再传弟子的称呼,后代泛指弟子;在科举时代是贡举之士对主考官的自称。
D.带,兼管,兼任官职。与文中“权行广州事”的“权”和“加宁朔将军”中的“加”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希分析时局,切中要点。面对扬州刺史西阳王刘子尚的提议,羊希采取赞同态度,分析时局特点,建议废除旧例,被采纳。
B.羊希坚守正义,大胆弹劾。因为益州刺史刘瑀抢夺士人之妻为妾,所以羊希弹劾他;刘瑀因羊希被免官,所以记恨羊希。
C.羊希出身寒门,直言不改。羊希出身地位低下之门,但直言进谏,不改初衷。在屡遭皇帝拒绝的情况下仍推荐萧惠徽为官。
D.羊希为国平乱,战死沙场。在李万周等人有异心之时,羊希诛杀了他们;在刘思道作乱之时,羊希率军平叛最终不幸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瑀即日到宏门奉笺陈谢,云闻之羊希。希坐漏泄免官。
(2)徒以清刻一介,擢授岭南,干上逞欲,求诉不已,可降号横野将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言文二: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于是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事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B.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移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竟之地/
C.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D.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
B.“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桃。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
C.“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
D.“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植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算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为政长于清淡,短于操作。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
C.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回家的纪录。有事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3)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思话年十许岁,未知书,以博诞游遨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教年中,逐有令誉。好书史,善弹琴,能骑射。高祖一见,使以因器许之。年十八,父忧去职。服阙,袭爵封阳县侯。八年,索虏南寇,檀道济北伐,既而回师,思话惧虏大至,乃弃镇奔平昌。思话先使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思话奔,亦委城走。虏定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由是征下延尉,仍系尚方。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得二死雀,思话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二十九年,统扬武将军、冀州刺史张永众军国确磝。七月,思话及众军并至确磝,治三攻道。张永、胡景世当东攻道,申坦、任仲仁西攻道,崔训南攻道。贼夜地道出,烧崔训楼注及蟆车,又烧胡景世楼及攻具,寻又毁崔训攻道,域不可拔。思话驰来,退师。攻域凡十八日,解围还历下。崔训以楼见烧,又不能固攻道,被诛于确磝;永、坦并系狱。诏曰:“得抚军将军思话启事,确磝不拔,士卒疲劳,且班师清济,更图进讨。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思话可解徐州为冀洲,余如故。彭域文武,复量分配,即镇历域。”孝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六。谥曰穆侯。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节选自《宋书·萧思话传》,有删改)
【注】楼:战车。
【小题1】下列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B.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C.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D.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在文中并非学生或徒弟的意思,指弟弟的儿子。萧思话是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那就意味着他当属阜亲国亲戚。
B.父忧,指父亲去世,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双亲(或一方)死去,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并有一定期限。服阕即守丧期满。
C.爵,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可以世袭。南朝封爵沿袭东晋。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逢与品德修养,给予其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思话遭众人鄙弃,痛改前非,思话幼时顽劣,还侵扰乡亲,被乡亲们怨恨,于是改过自新,并成就美誉。
B.萧思话能文能武,得逢明主。思话喜爱书史,精通音律,能骑善射,高祖一见到他,便赞许他是栋梁之材。
C.萧思话畏敌逃跑,被拘治罪。思话害怕敌人大举入侵,弃守逃跑,老百姓趁机纵火抢劫,思话因此被治罪。
D.萧思话分兵围攻确磝,无功而返。思话率军分三路围攻确磝,被敌各个击破,损失惨重,不得已撤回历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话曰“斗覆面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2)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