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石州慢  己酉秋,吴兴舟中作①

张元幹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②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④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⑤,泣孤臣吴越。

(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词人为了避难而南行途中所作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唾壶: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⑤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雨急云飞”的自然景象既是写实,也是词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形象暗示。
B.词作上片重写景,下片抒情。“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由景及人,过渡自然。
C.下片“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中写两地遥望,君臣相隔而泣,极富感染力。
D.词作多用颠倒词序的特殊句法表达情感,如“唾壶空击悲歌缺”,语言慷慨劲健。
【小题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11 12:1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郎简,字叔廉,杭州临安人。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徙福清令。县有石塘陂,岁久湮塞,募民浚筑,溉废田百余顷,邑人为立生祠。调随州推官。及引对,真宗曰:“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特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分宜县,徙知窦州。县吏死,子幼,赘婿伪为券冒有其赀。及子长,屡诉不得直,乃讼于朝。下简劾治,简示以旧牍曰:“此尔翁书耶?”曰:“然。”又取伪券示之,弗类也,始伏罪。

徙藤州,兴学养士,一变其俗,藤自是始有举进士者。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官罢,知泉州。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擢秘书少监、知广州,捕斩贼冯佐臣。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复归判尚书刑部,出知江宁府,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知扬州,徙明州。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祀明堂,迁刑部。卒,年八十有九,特吏部侍郎。

简性和易,喜宾客。即钱塘城北治园庐,自武林居士。道引服饵晩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一日,谓其子洁曰:“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就寝而绝。幼从学四明朱頔,长学文于沈天锡,既仕,均奉资之。后二人亡,又访其子孙,为主婚嫁。平居宴语,惟以宣救民患为意。孙沔知杭州,榜其里门曰德寿坊。

(选自《宋史·郎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B.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C.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D.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又可称为登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D.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简喜欢读书,为民造福。他小时候借书读,读过的书多数能背诵。他招募民众疏浚一个年久堵塞的池塘,灌溉大片荒田,百姓为他建生祠。
B.郎简善于断案,伸张正义。有县吏去世,县吏的女婿侵占岳父家的财产,郎简与县吏的儿子一同核对县吏的手迹,最终使该女婿服罪。
C.郎简忠于职守,经历丰富。他在藤州任职时,兴办学校,移风易俗,使藤州出人才。他在泉州、广州、越州、扬州等地任职,担任过多种官职。
D.郎简尊敬老师,传递正能量。他对自己幼年、成年时期的两位老师很敬重,做官后一直资助他们,并关照他们的后人。他平时言谈的内容是救民苦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
(2)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B.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C.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首、黎民、庶民、苍生、黎元、氓都有百姓的意思。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汉时“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公”是对他人的尊称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之间。类似的敬称有君、子、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多次用计干涉项羽。最后导致项羽不任用他。投奔汉王后,又因为犯法差点被杀头。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唐景思,秦州人也。幼以屠狗为业,善角牴戏。

②开运末,契丹据中原,以景思为亳州防御使。领事之日,会草寇数万攻围其城,景思悉力以拒之。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寇,复有其城,亳民赖是以济。

③乾祐中,命景思为沿淮巡检使,屡挫淮贼。时史宏肇淫刑黩货,多织罗南北富商杀之,夺其财,大开告密之门。景思部下有仆夫,希求无厌,虽委曲待之,不满其心,一日拂衣而去,见宏肇,言景思受淮南厚赂,私贮器械,欲为内应。宏肇即令亲吏率三十骑往收之,告者谓收吏曰:“景思多力十夫之敌也见便杀之不然则无及矣。”收骑至,景思迎接。有欲擒之者,景思以两手抱之,大呼曰:“冤哉!景思何罪?设若有罪,死亦非晚,何不容披雪?公等皆丈夫,安忍如此!”都将命释之,引告者面证景思,言受淮南赂。景思曰:“我从人家人并在此,若有十缗贮积,亦是受赂。言我贮甲仗,除官赐外,有一事亦是私贮。”使者搜索其家,惟衣一笥,军籍粮簿而已,乃宽之。景思曰:“使但械系送我入京。”

④先是,景思别有纪纲(管家)王知权者,在京,闻景思被诬,乃见史宏肇曰:“唐景思赤心为国,某服事三十年,孝于父母,义于朋友,被此诬罔,何以伸陈。某请先下狱,愿公追劾(追究揭发)景思,免至冤横。”宏肇愍(怜悯)之,令在狱,日与酒食。景思既桎梏就路,颍、亳之人随至京师,众保证之。宏肇乃令鞫(审问)告事者,具伏诬陷,即斩之,遂奏释景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草寇数万攻围其城(____________)  ⑵亳民赖以济(____________)
⑶都将命之(____________) ⑷委曲待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A.幼以屠狗为业B.景思悉力以拒之
C.景思以两手抱之D.何以伸陈
【小题3】下列各项与“孝于父母”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B.沛公安在?(《鸿门宴》)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D.覆之以掌 (《促织》)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公等皆丈夫,安忍如此!
⑵使但械系送我入京。
【小题5】用“/”为第③段划线句断句。
景 思 多 力 十 夫 之 敌 也 见 便 杀 之 不 然 则 无 及 矣。
【小题6】细读第④段,谈谈作者写作本段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