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学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言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姆。
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特色产生交流。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先此当然有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但中国疆土自元以来,扩张得特别快,再加上外族入主中国,所以在整合各种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过程里,教育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总之,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从宋元以来,替中国维持它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命脉的实在是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和教育、思想上的包容性。书院至少在充分官学化以前是这种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朱汉民 李弘祺主编《中国书院》)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000多年的书院教育,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
B.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
C.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
D.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院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荟萃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明以来儒家学术的发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B.西方中古学术的发展历程,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而是从大学到“学院”,到了启蒙时代,很多新思想则来自于沙龙。
C.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这种角色有时不被政府所接纳,因而也会招来官方打压。
D.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从宋代开始,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这有力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机构和书院制度,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私人教学的现象则远比书院机构出现得早。
B.中国古代的私人教育,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在体制、规模和功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官学色彩。
C.作为官学教育的辅助,书院慢慢发展出特立独行的性格,能代表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思想,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D.在舍弃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书院教育依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并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成为中国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7 11:5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的这场冬季流感,比以往来得更早,也更猛烈——从11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持续三月至今,几乎横扫全国。
国家卫计委的权威数据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检测阳性率在2017 - 2018年冬季“均显著高于既往三年同期水平”。
不惟中国,北半球国家大多未能幸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拉响警报,全美流感在13年内首次达刭“广泛传播”级别,2018年的流感可能“非常严重”。2018年第一周,英国流感的全科医生咨询率上升了78%。
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一再提醒各国防控人禽流感和流感大流行,但他们无法预测新的流行何时发生,正如一位国外流感专家所言:“只闻钟声嘀嗒,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卫生部门也多次召开各类研讨会、防控工作会,加强人禽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措施。
在全球共同抗击流感的道路上,中国公共卫生体系更受到了多年不遇的严峻挑战。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还原这场“跨年流感”的侵袭路线,探讨流感病毒兵临城下之际,政府、学界与民众能准备什么,又能避免什么。
(摘编自《南方周末:大流感启示录》,有删改)
材料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I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正通过其“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密切监测全球的流感形势,这包括监测季节性流感、人畜共患型流感和罕见的流感大流行。
“疫苗接种是降低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主要干预手段,”张文庆说,。流感疫苗在过去几十年中验证了技术成熟和安全性,并获得各国医药监管机构的许可。为寻求防护,民众首先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世卫都基于对下一个季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预测结果提供全球流感疫苗株的推荐意见,各国疫苗企业根据预测结果生产当年的流感疫苗。
根据世卫发布的2017年~2018年北半球流感季疫苗构成推荐意见,本流感季三价流感疫苗应涵盖两种甲型(H1N1和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一个谱系。目前,中国使用世卫推荐的三价流感疫苗。
张文庆说:“本季三价流感疫苗含有的乙型流感毒株成分,并非是中国占流行优势的Yamagata系毒株。但即使流感疫苗与流行株并不紧密契合,流感疫苗仍可以对不同但相关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提供保护,预防与流感相关的疾病。”
对普通民众而言,张文庆建议,勤洗手并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咳嗽或打喷嚏时遮盖口鼻;发觉不适、高烧与其他流感症状时及早自我隔离;避免与病人紧密接触等。此外,对已出现严重症状或持续出现与流感感染相关的症状如肺炎、败血症时,应该寻求医疗咨询,尽早接受治疗。
(摘编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四:

(摘编自《南穷周末:大流感启示录》)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反映了2017年冬季流感的诸多情况,危害大,影响面广,级别高,预测难度大,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B.材料二给流感下了定义,介绍了流感的传染源、临床症状、危害人群等情况以及秋冬季流感还有直接致人死亡的危害。
C.材料三主要提及流感疫苗的接种、生产以及流感疫苗的型号等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世界卫生组织为流感防治做了许多工作。
D.材料四中,从“全国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图来看,疫情在冬季大致呈现出一种快速上升到急速下降的趋势。
【小题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不仅仅是中国,大多数北半球国家也遭遇了2017年的冬季流感,英美两国关于此次流感的相关信息显示出这场流感的严重性。
B.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流感的临床症状十分明显,患者反应剧烈,应及时就医。
C.世界卫生组织密切监测全球的流感形势,拥有“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可以预防季节性流感等流感的流行。
D.流感疫苗技术成熟,有一定的安全性,接种可以降低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医药监管机构对疫苗接种是许可的。
E. 本季三价流感疫苗含有的乙型流感毒株成分,不是Yamagata系毒株,不能对不同但相关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提供保护。
【小题3】材料一的最后说,“政府、学界与民众能准备什么,又能避免什么”,根据你的阅读认识,谈谈这三者各应做些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

不同于其他观测宇宙天体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电波。虽然近年我国已建成5座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的射电望远镜,但是,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

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探测异常灵敏。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FAST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和天体现象,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物理本质,分析宇宙起源,宇宙演化和未来。这也意味着,FAST建成之后,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不过,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FAST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

(摘编自《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正式启用》央广网2016年09月25日)

材料二:

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都很大,尤其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非常高。

FA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几乎每一次的实验,南仁东都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他们请来上海、南京等地的十几家单位以及国外索结构的顶级专家一起评审,同时也幸运地找到一家既懂技术、又有经验,同时愿意配合的厂家,在工艺控制上为FAST提供经验和产品,最终成功研制出钢索结构。

(摘编自吴丽玮《“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1期)

材料三:

10月10日,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FAST超乎寻常的表现一举实现了中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表明,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其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一块方糖大小就相当于地球上一万艘万吨巨轮的重量。脉冲星的自3转周期极其稳定,其稳定度比目前最稳定的氢原子钟还要高1万倍以上,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而精准的时钟信号是为航天器导航的必要前提,因而脉冲星也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此外,由于脉冲星是在蹋缩的超新星的残骸中发现的,对它们的观察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星体蹋缩,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

(摘编自张保淑《“中国天眼”捕捉宇宙“脉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1408版)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接收的是射电波,目前已经探测到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的脉冲星。
B.FAST采用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要支撑结构采用创新性索网技术,这一技术能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球面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C.我国在FAST之前建成的5座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与美国和德国的射电望远镜存在明显差距,而FAST改变了这一状况。
D.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密度非常高,它以目前已知的最稳定的周期在高速自转,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FAST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但南仁东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为FAST的建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人称为“天眼之父”。
B.因为FAST的索网技术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特别高,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所以FAST必须从头开始解决材料问题。
C.FAST能探测到我国之前5座射电望远镜探测不到的宇宙深处,它的建成使用,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FAST投入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已取得突破性成就,为我国探秘宇宙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小题3】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要意义。请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5日,合肥火车站,一列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列车上,女子以等丈夫为由阻止列车关门发车。1月9日上午,合肥火车站派出所宣传部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事发列车是G1747次开往广州南的列车,该趟列车属于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广州铁路公安局正在调查处理。网络视频显示,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正在打电话,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让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老公。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材料二:
据安徽交通广播FM90.8最新消息,据了解,该女子为合肥人,当天该趟列车G1747因天气原因,进入合肥站时已晚点,计划在合肥站停站时间为15分钟,该女子的行为并未造成列车进一步晚点,在列车停车至第14分钟时,该事件得到处理,没有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4分钟。目前,该女子已交由铁路警方进一步处理。
材料三:
安徽合肥一女子于近日强行阻碍高铁发车,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涉事女乘客还是一名教师。1月9日下午,该涉事女子罗某的主管部门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其的处理结果。
新闻通气会上,合肥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网络了解到事情后,区教体局成立了事件调查处置小组,分别向合肥火车站和当事人了解了真实情况。表示此举行为极坏、影响恶劣。
该负责人称,事件发生后,庐阳区教体局召开局党委会,对此事件作出如下处理:一、责成当事人罗某立即停职检查;二、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检查,深入调查事件原因,依法依规依纪处置到位;三、区教体局举一反三,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广泛开展学法守法及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严厉杜绝此类现象再度发生。
材料四:
@安徽铁路公安在线 1月10日消息,1月5日16时44分, 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对此开展了调查取证。1月10日上午,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 原题为《情况通报》 )
【小题1】(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涉事女子,强行阻止高铁关门发车,是为了等未及时检票上车的丈夫。
B.材料一,事发列车G1747次隶属于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是广州南站。
C.材料二,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该趟列车驶入合肥站时已经处于晚点状态。涉事女子的行为没有造成列车的进一步晚点,说明网传消息部分不属实。
D.材料三,涉事女子是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学教师,鉴于其行为影响恶劣,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对当事人给予撤职检查处理。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涉事女子以等丈夫为由阻止高铁关门发车,该行为极坏,影响恶劣,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经多部门介入,目前已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
B.事件发生后,涉事女子工作单位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不仅对当事人进行处理,还举一反三,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查,以杜绝此类现象再度发生。
C.涉事女子阻止高铁关门发车,属于个人行为,且其教学工作并无过失。教育主管部门处罚不当,属于反应过激。
D.涉事女子不仅是一名普通乘客,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另外,作为母亲,在自己孩子面前做出如此恶劣的行为,也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E. 网络媒体的发达,是这次事件能广泛传播并持续发酵的重要原因。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自由地发表自己关于热点事件的看法。
【小题3】(小题3)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安夜的愿望

侯发山

12月24日,儿孙们约好了似的,如小鸟归巢一样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家里一改往日的清静,热闹起来,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这才像个家吗。老焦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初一盼十五,十五盼初一,盼望了大长一年,以为要等到春节呢,没想到都提前赶了回来。不知道谁说了一嘴,明天是圣诞节,今晚是平安夜。“剩蛋”还有节日?老焦憋住笑,没敢多问,怕他们笑话他没文化。在他们老家,“剩蛋”就是二球,二百五的意思。前年跟小女儿冬去杭州旅游,在岳王庙里,看到“岳母刺字”的铜像后,老焦忍不住说道:“这个丈母娘真狠心!”弄得冬他们几个很没面子,私下没少数落老父亲。

接到他们归来的消息,老焦早就备好了丰盛的饭菜。有的用盖子捂着,有的在灶上炖着,有的在微波炉里热着。大家一落座,一道道菜便粉墨登场了。除了凉菜,都热气腾腾的,散发着袅袅的香味,直往人鼻孔里钻;花红柳绿的,耀人的眼睛。老焦发现,儿孙们几乎不动筷子,却都盯着手机。

老焦忍不住说道:“春,这是你爱吃的红烧鲤鱼。” 春是老大。他头也没抬,说:“爸,等会儿,我给老板问候一声。”

老焦看了看老二,说:“夏,这是你爱吃的拔丝山药。”

夏只顾瞄着手机,说:“爸,等会儿,我给朋友聊着呢。”

老焦看了看大女儿秋,说:“秋,这是你爱吃的炝冬笋。”

秋也没抬头,说:“爸,等会儿,我把这批货发走。”

老焦转脸看了看冬,说:“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

冬没吭声,看着手机出了神。

“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趁热吃吧。”老焦以为冬没听见,加大了语气。

冬点了点头,说:“爸,等会儿,我给同事说点悄悄话。”

老焦把目光投向孙子小欢:“小欢,这是你爱吃的山鸡丁儿。”

小欢说:“爷爷,等会儿,我正在战斗,不能临阵脱逃。”

战斗?老焦吓了一跳,旋即明白是网络游戏。他对孙女小喜说:“小喜,这是你爱吃的瓜丝儿。”

小喜说:“爷爷,等会儿,我把鬼片看完。”

老焦吆喝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响应。看到有的菜凉了,他就挪动脚步去厨房热菜,一盘又一盘,一趟又一趟。

小欢的战斗终于结束了,说声我饿了,然后拿起筷子叨菜。老焦趁机又催促吃饭,大家才不情愿地拿起筷子,一边叨菜一边看手机。

小欢一边往嘴里塞鸡丁,一边皱着眉头叫道:“爷爷,您爱吃啥菜啊?”

小喜说:“爷爷最爱吃剩菜!”

一句话,大人们都笑了。看得出,那笑不是十分的自然。春忙转移话题,说大家都许个愿吧,圣诞老人会帮大家实现的。

听说圣诞老人要来,最开心的要数孩子。

小欢说:“我要当班长。”

小喜说:“我要当班花。”

春说:“争取来年当上部门主管。”

夏说:“明年赚20万。”

秋说:“到美国旅游一次。”

冬说:“减肥十斤。”

轮到老焦了。他看看这个,瞧瞧那个,犹豫半天,还是没说话。

小欢说:“爷爷,圣诞老人真的会来,去年我睡觉前许愿要个新书包,醒来就发现枕头边有个新书包。”

“真的,”小喜点点头,“我许愿要个蝴蝶发卡,第二天就发现书包里有个蝴蝶发卡。”

“真的这么灵验?”老焦有点不相信。

春夏秋冬一律憋着笑,忙点了点头——他们想给老人买点礼物,却不知道老人缺少什么。之前他们给老人买了不少东西,除了吃的,好多都没拆封呢。

看看这个,瞧瞧那个,老焦说:“我希望你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冬说:“爸,您怎么老想着我们呢?不算,说您自己的。”

“说您自己的。”其他几个人也随声附和。

老焦这才不好意思咧嘴一笑,说:“我、我希望自己变成手机。”

手机?在座的都傻乎乎地瞅着老焦。

“我要是能变成手机,就能跟你们不离不弃了……”老焦解释道。

(摘自《微型小说月报》,2017年第12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儿孙们回家时热闹的场景,与下文儿孙们不顾老焦的感受、各自玩手机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扬后抑,发人深思。
B.老焦不知圣诞节,不懂得“岳母刺字”的故事,这一情节的描写,凸显了老一辈人没文化,与年轻人有隔阂的现状。
C.小说细节描写很出色,“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等从正面描写了老焦看到儿孙们归家后的高兴;而“咧嘴一笑”等则表现了老焦对儿孙们各自玩手机的无奈。
D.这篇小说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乡土气息较浓的口语,还有幽默诙谐的语句,语言清新、朴实、自然。
【小题2】这篇小说以“平安夜的愿望”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试做简析
A.
【小题3】这篇小说以老焦劝儿孙们吃饭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条件即逆境

熊培云

①无论是谈判,还是谈恋爱,人多爱讲条件。这不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值得思考的是,当人们缺乏某些条件时,会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而当他们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却经常忽略条件给我们带来的麻烦。这种麻烦,就是我要说的“条件即逆境”。
②一条鱼在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啊游,也许它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是我们知道。鱼缸为鱼提供了生存条件,也为它划定了生活的边界。而且,这个鱼缸随时可能会被打破,如果主人疏忽,没几天水还会变质。简单说,鱼在获得鱼缸这一生存条件时,同时也获得了必须仰仗鱼缸之条件而生活的逆境。
③人也一样,条件无处不有,逆境也无处不在。不是么?没房子的时候,你总想有一个房子。可一旦有了房子,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哪儿也不想去,更不愿迁徙,与世界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屋顶为你遮挡了夜晚的阵雨,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汽车被发明,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举步维艰;自行车被发明,你可以拿它当代步工具,但你骑行时必须把手放在车把上。这些都是条件带来的逆境。一个富家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这种条件也可能成为一种逆境,使他永远失去了底层成长的经验,以及由贫穷到富有的奋斗过程。
④条件并不止于这些有形的工具,还包括无形的工具,比如制度。人类不断地为自己创造制度的条件时,也不断将自己抛进制度的逆境之中。就像影片《心慌方》一样,你打开一个房间,只意味着进入了一处新的逆境。如果承认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就不难理解所谓“解放”更像是在不同的监狱之间转移人民,区别只在于有的逆境是深不可测的“地牢”,有的逆境是“天鹅绒监狱”,有的逆境是正常的民居。即使是民居,也有民居的局限。美国司法不可谓不完备,但它对辛普森束手无策。
⑤不过,尽管逆境无所不在,但是人仍是自由的。因为可以选择,可以比较此处的逆境与彼处的逆境的区别,可以比较现在的逆境与过去的逆境的优劣,从而寻求改善。
⑥法国漫画家菲利浦·格吕克曾经讲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在我看来,这句话已经接近真理。就一个人来说,在他小时候都有千万种选择的机会,长大以后,可以选择或者变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当他已经别无选择或不做选择时,他的生命或者生活就衰老了。不管人类曾经遭遇多少逆境,但还是走到了今天,没有老去,正在于人类可以选择,不断地超越过去的种种逆境。
⑦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栖身的制度,最可怕的是停止生长,别无选择,永远一成不变。
⑧在法国前文化部长、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看来,人是世界上唯一预先知道自己要死的动物,人要根据各自的生活态度和条件做出自己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不断地“行动”,从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曾在《人的条件》一书将“劳动”、“工作”以及“行动”作为人的三种基本条件,指出行动与积极生活的意义。
⑨人类加之于自身的真正善良,就在于即使“天塌下来”也要积极生活。这种朴素的“在逆境中求生”,成为人的全部生活与信仰的。正是逆境的永恒,造就了人的永恒;正是条件的无常,造就了人的圆满。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条件即逆境的观点;接着举例论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条件都是逆境;最后指出我们要通过不断选择和积极生活不断超越人生及制度中的种种逆境。
B.文章从“人多爱讲条件”说起,说明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缺乏,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
C.作者重点论述的“逆境”,不是因条件缺乏所带来的困窘,而是在条件具备、而且人们已在“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这些条件给人带来的麻烦。
D.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当人们受制于这些条件时,会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当人们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也经常会感到条件给我们带来的麻烦。
【小题2】根据文意第④段“地牢”和“天鹅绒监狱”都是指什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小题3】根据文章概括人类超越逆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