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毎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眀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度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莱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曰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B.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做不在嫌嫉之地
C.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樁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D.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文中的意思指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
B.“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露车”指没有车盖、车帷的比较简陋的车。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元忠仁爱宽厚,治疗有病乡亲。李元忠因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后来只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论这个人高低贵贱,都为他治疗。
B.李元忠赤胆忠心,深受高祖信任。在高祖率众自东出兵时,李元忠拜见高祖,向高祖陈述纵横的策略,体现出他的赤胆忠心,让高祖十分信任他的为人。
C.李元忠不慕虚荣,做事实事求是。光州遭灾,担任刺史的李元忠上书请求赈灾,朝廷准许发放一万石粮食,李元忠不图虚名,最终发放十五万石,后受到朝廷的嘉奖。
D.李元忠不事家产,爱好饮酒作乐。李元忠虽身处要职,但不把物质利益放在心上,以音乐、饮酒自娱,以致庭院荒芜、室内空旷,妻子也穿着不曳地的短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
(2)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4 04:52: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初为候景部下,后从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神武即擢授都督,封永乐子。河清三年,周大司马尉迟迥、齐公宪、庸公王雄等众十万攻洛阳。光率骑五万驰往,战于芒山,迥等大败。光亲射雄杀之,迥、宪仅而获免。仍筑京观。武成幸洛阳策勋,迁太尉。初,文宣时,周人常惧齐丢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践之志合日至此而唯玩声色。先是,武成纳光第二女为太子妃,天统元年,拜皇后,光转大将军。三年十二月,周军围洛阳,壅绝粮道。诏光率步骑三万御之,锋刃才交,周将宇文桀众大溃,直到宜阳。二年,周遣其柱国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战于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功勋者未得慰劳,若散,恩泽不施。乃密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左丞相。光尝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请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过闻之,又怒。又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珽令武都妾兄颜玄,告光谋为不轨;又令曹魏祖奏,言上将星盛,不诛,恐有灾祸。帝曰:“人心亦大圣,我前疑其欲反,果然。”于是下诏称其反,族灭之。光居家严肃,见子弟若君臣。虽极贵盛,性节俭,简声色,不营财利,杜绝馈饷。门无宾客,罕与朝士交害,不肯预政事。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慑惮。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得至邺?”

(节选自《北史,斛律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B.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C.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D.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观,即高家,是古代战争中胜者对敌军户碳的一种处理方式,有炫概武功之用。
B.紫陌,京城郊野之路,古时以紫宫为天帝之所居,故引申皇宫、帝京之路为“紫陌”。
C.“庶”指宗法制度与“嫡”相对的旁支,“庶女”指非正妻所生的女儿,常含贬义。
D.结发,指成童的年龄,古代男子成童时束发为髻,而幼童时则不束发,称为“垂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骁勇善战,深得敌方敬重。在与北周的争战中,他多次指挥齐兵作战,均获胜利;在他死后,周武帝灭齐入邺,追赠他为上柱国、崇国公。
B.斛律光直言不讳,招致他人怨恨。他批评祖珽自负傲慢,反对皇帝赐穆提婆晋阳之田,引起祖珽、穆提婆不满;后祖、穆二人联合唆使人构陷他。
C.斛律光行事果敢,竟然埋下祸患。他担心恩泽不施于国不利,便逆旨拥兵为将士邀赏,引起皇帝不满;后有人诬告他谋反时,皇帝对此深信不疑。
D.斛律光地位显赫,却不营私结党。他官至左丞相,贵为外戚,但却不营私利,杜绝馈饷;平日家中没有宾客,很少与朝臣们交谈,也不干预朝廷政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
(2)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教十人先登。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刃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
俄而尉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余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
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教日,卒于师。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等,谥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国县公”为爵位名,在中国古代,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人民等.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丁内忧、丁外忧分别指遭逢父亲、母亲丧事。
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尚书”的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有力量,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率先登上城墙,找到并挟持尉相贵。
B.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作乱的嘉州獠时,虽然在山谷中被敌人袭击而大败、但他重整军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人。
C.段文振忠君为国,深受皇帝信任:他不顾叛贼尉迥的诱逼,毅然归依高祖,高祖让他担任丞相掾;他跟随炀帝出征,炀帝派他巡游江都,炀帝非常优厚地对待他。
D.段文振心念国事,看问题有长远眼光。他考虑到突厥启民可汗可能怀有狼子野心,担心他成为国家的祸患,上书建议皇帝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加强边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
(2)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