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天嘉元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皎随侯瑱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授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监江州。寻诏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湓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

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B.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C.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D.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对其的褒奖。
B.擢,提升官职。与官职连用的词语还有:拜,“公车特征拜郎中”的“拜”表示授予官职;迁,“再迁为太史令”的“迁”表示升迁;出,“出为河间相”的“出”表示“出任”。
C.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多委任给他。
B.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大家。
C.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升迁。
D.华皎出身下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俘虏,他都运往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
(2)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8 03:4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也。祖叡,梁开府仪同三司,永昌严公。父政,梁黄门侍郎。载少聪惠,笃志好学。年十二,随叔父棱见沛国刘显,显问《汉书》十事,载随问应答,无疑滞。及长,博涉文史,沉敏有器局。起家梁邵陵王法曹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
侯景之乱,元帝承制以为中书侍郎。为建威将军、寻阳太守,随都督王僧辩东讨侯景。是时僧辩军于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拥兵保境,观望成败。元帝以载为假节、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诸军事、高唐太守。仍衔命喻悉达等令出军讨景。及大军东下,载率三郡兵自焦湖出栅口,与僧辩会于梁山。景平,除冠军将军、琅邪太守,寻奉使往东阳、晋安,招抚留异、陈宝应等。仍授信武将军、义兴太守。
高祖诛王僧辨,乃遣周文育轻兵袭载,未至而载先觉,乃婴城自守。文育攻之甚急,载所属县卒高祖旧兵,多善用弩,载收得数十人,系以长锁,命所亲监之,使射文育军,约曰十发不两中者则死,每发辄中,所中皆毙。文育军稍却,因于城外据水立栅,相持数旬。高祖闻文育军不利,乃自将征之,克其水栅。仍遣载族弟翙赍书载以诛王僧辩意,并奉梁敬帝,敕载解兵。载得书,乃以其众降于高祖。高祖厚加抚慰,即以其族弟翙监义兴郡,所部将帅,并随才任使,引载恒置左右,与之谋议。
徐嗣徽、任约等引齐军济江,据石头城,高祖问计于载,载曰:“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垒筑城以通东道转输别命轻兵绝其粮运使进无所虏退无所资则齐将之首,旬日可致。”高祖从其计。
永定元年,除和戎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二年,进号轻车将军。寻加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将军如故。天嘉元年,以疾去官。载有田十馀顷,在江乘县之白山,至是遂筑室而居,屏绝人事,吉凶庆吊,无所往来,不入篱门者几十载。太建中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选自《陈书》卷二十八,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垒/筑城以通东道/转输别命轻兵绝其粮运/使进无所虏/退无所资/
B.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垒筑城/以通东道转输/别命轻兵绝其粮运/使进无所虏/退无所资/
C.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垒/筑城以通东道转输/别命轻兵绝其粮/运使进无所/虏退无所资/
D.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垒筑城/以通东道转输/别命轻兵绝其粮运/使进无所虏/退无所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官职名,黄门就是宫门,黄门就是在宫中办事的意思,即为皇帝的近侍宦官。
B.假节,暂任节度使的意思,元帝让韦载担任的真正职务是都督太原等三郡的军事。
C.高祖,多为古代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名称之一。敕,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载年轻时就聪明有才气,专心喜欢读书。他在回答刘显关于《汉书》的十件事时,随问随答,对答如流。
B.韦载带兵勇于作战,遵从将令。他在跟从王僧辩讨伐侯景时,带领部队同王僧辩会合,平定了侯景之乱。
C.韦载政治嗅觉灵敏,能识时务。当梁高祖偷袭他时他能事先察觉,在梁高祖劝降时他又能审时度势投降。
D.韦载精通作战方略,善于出谋划策。面对北齐军队的进攻,他精准地分析形势,梁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平,除冠军将军、琅邪太守,寻奉使往东阳、晋安。
(2)文育军稍却,因于城外据水立栅,相持数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所生母,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拜秘书丞,历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节选自《梁书•王规传》)
【小题1】对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B.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C.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D.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
B.“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
C.“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D.“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官员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
B.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
C.王规备受器重。他在担任新安太守时,同陈郡的殷钧、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都受到昭明太子礼遇。
D.王规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散骑常待、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称病不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
②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何胤,字子季。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既长好学。师事沛国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出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民不忍欺。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累迁左民尚书。胤虽贵显,常怀止足。建武初,已筑室郊外,号曰小山,恒与学徒游处其内。至是,遂卖园宅,欲入东山,未及发,闻谢朏罢吴兴郡不还,胤恐后之,乃拜表辞职,不待报辄去。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寻有诏许之。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永元中,征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高祖霸府建,引胤为军谋祭酒,胤不至。高祖践阼,诏为特进、右光禄大夫,亦不就。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于是遣何子朗、孔寿等六人于东山受学。太守衡阳王元简深加礼敬,月中常命驾式闾,谈论终日。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胤年登祖寿,乃移还吴,作《别山诗》一首,言甚凄怆。至吴,居虎丘西寺讲经论,学徒复随之,东境守宰经途者,莫不毕至。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梁书·何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谢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江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B.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C.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D.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诗》,指毛亨和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即现流行于世的《诗经》。
B.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祭在夏季伏日举行,腊祭在农历十月举行。
C.霸府,是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D.践阼,意为走上作阶主位,常表示即位、登基之意,文中就是指高祖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胤谨守孝道,而且好学不倦。年少时为父母守丧,极为悲伤;他曾拜刘献为师,学习《易经》《礼记》及《毛诗》,又到钟山定林寺听讲佛经。
B.何胤治政仁德,对民恩义有加。他担任建安太守时,每年让囚犯短期回家两次与亲属相聚,到了规定期限,囚犯们都没有私自逃跑而准时回到牢房。
C.何胤淡泊名利,常怀归隐之心。他卖掉了自己的宅院,只在郊外建造的房子和朋友游玩;他担心谢朏先他步隐居东山,未等朝廷同意就离京归隐。
D.何胤才德兼备,受到时人敬重。萧元简对他以礼相待,经常到他家中与他整天谈论;他在虎丘西寺讲论经学,东部地方长官路过时都要到寺中听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
(2)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始兴王叔陵,字子嵩,高宗之第二子也。
叔陵少机辩,徇声名,强梁无所推屈。太建元年,封始兴郡王,奉昭烈王祀。叔陵时年十六,政自己出,僚佐莫预焉。性严刻,部下慑惮。诸公子侄及罢县令长,皆逼令事己。豫章内史钱法成诣府进谒,即配其子季卿将领马仗,季卿惭耻,不时至,叔陵大怒,侵辱法成,法成愤怨自缢而死。州县非其部内,亦征摄案治之,朝贵及下吏有乖忤者,辄诬奏其罪,陷以重辟。诸州镇闻其至,皆震恐股栗。州县无敢上言,高宗弗之知也。
十年,至都。叔陵治在东府,事务多关涉省阁,执事之司,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微致违忤,必抵以大罪,重者至殊死,道路籍籍,皆言其有非常志。叔陵修饰虚名,每入朝,常于车中马上执卷读书,高声长诵,阳阳自若。归坐斋中,或自执斧斤为沐猴百戏。又好游冢墓间,遇有茔表主名可知者,辄令左右发掘,取其石志古器,并骸骨肘胫,持为玩弄,藏之库中。
十一年,丁所生母彭氏忧去职。顷之,起为中卫将军,使持节、都督、刺史如故。晋世王公贵人,多葬梅岭,及彭卒,叔陵启求于梅岭葬之,乃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葬其母。高宗谴责御史中丞王政,以不举奏免政官,又黜其典签亲事,仍加鞭捶。高宗素爱叔陵,不绳之以法,但责让而已。服阕,又为侍中、中军大将军。
及高宗不豫,太子诸王并入侍疾。高宗崩于宣福殿,翌日旦,后主哀顿俯伏,叔陵以坐剉药刀斫后主中项。太后驰来救焉,叔陵又斫太后数下。后主乳媪吴氏,时在太后侧,自后掣其肘,后主因得起。叔陵仍持后主衣,后主自奋得免。长沙王叔坚手搤叔陵,夺去其刀,仍牵就柱,以其褶袖缚之。叔陵因奋袖得脱,突走出云龙门,驰车还东府,呼其甲士,散金银以赏赐,外召诸王将帅,莫有应者,唯新安王伯固闻而赴之。
叔陵聚兵仅千人,初欲据城保守,俄而右卫将军萧摩诃将兵至府西门,叔陵事急惶恐,即遣戴温、谭骐麟二人诣摩诃所,摩诃执以送台,斩于阁道下。叔陵自知不济,于是率人马数百,自小航渡,欲趋新林,以舟舰入北。行至白杨路,为台军所邀。叔陵部下,多弃甲溃散,摩诃马容陈智深迎刺叔陵,僵毙于地,阉竖王飞禽抽刀斫之十数下,马容陈仲华就斩其首,送于台。自寅至巳乃定。
《陈书卷三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路籍籍 籍籍:纵横交错的样子
B.不绳之以法   绳:约束:制裁
C.及高宗不豫   不豫:身体不舒服,引申为有病。
D.为台军所邀   邀:阻拦;截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太建是南朝陈宣帝陈顼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
B.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治南昌县)。隋罢豫章郡置洪州。今天,豫章指南昌地区,是南昌的别称、古称。
C.服阕,守丧期满除服。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是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D.寅,即寅时,凌晨3时整至凌晨5时整,称鸡鸣。巳,即巳时,指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称为隅中。这是用十二地支来记时,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叔陵性格严厉刻薄,蛮横霸道。虽只有十六岁,但在其藩属地任性胡为,可谓无恶不作,下属都害怕他。陈叔陵逼死了豫章内史钱法成。各州镇官员听到陈叔陵来了,无不吓得两腿发抖。
B.陈叔陵善于掩饰,耍小聪明。他在高宗面前大做表面文章,每次入朝,常常会在所乘坐的车中、马上执卷读书,高声朗诵,煞有介事,一旦回到自己的住处,便亲自拿着刀斧演杂技。
C.陈叔陵情趣低下,行为怪异。陈叔陵有个怪癖,就是挖人家的坟墓,喜欢坟墓里的东西。遇到墓表上可确知死者身份的,不仅将里面的石墓志拉走,还将陪葬的古器也一并拿走,他甚至将墓主的骨骸拿回去把玩。
D.陈叔陵心怀异志,密图不轨。高宗死后,将帝位传给陈后主,陈叔陵不仅砍杀哥哥,而且还将皇太后砍伤,聚兵千人,对抗后主,疯狂至极,结果被陈朝宦官王飞禽击败斩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贵及下吏有乖忤者,辄诬奏其罪,陷以重辟。
(2)高宗谴责御史中丞王政,以不举奏免政官,又黜其典签亲事,仍加鞭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休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C.“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D.“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默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小题4】把文中厕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
(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