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布兰(节选)

[美]乔治·R·R·马丁

晨色清冷,带着一丝寂寥,隐然暗示夏日将尽。为数二十人的队伍于破晓时分启程,布兰策马置身其间,满心焦虑又兴奋难耐。这次他年纪总算够大,可与父兄同往刑场,一观国王律法的执行。

布兰七岁。

死囚已被领至小丘上的庄园,罗柏(注)认为他是个誓死效忠“塞外之王”的野人。布兰想起老奶妈在火炉边说过的故事,不禁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她说野人生性凶残蛮横,个个都是贩卖奴隶、杀人放火的偷盗之徒。他们与巨人族、食尸鬼狼狈为奸,趁黑夜诱拐童女,还以磨亮的兽角啜饮鲜血。

然而眼前这个老人削瘦枯槁,比罗柏高不了多少,手脚紧缚身后,静待国王的旨意发落。他在酷寒中因冻疮失去了双耳和一根手指。而他全身漆黑的衣服,与北境守夜人弟兄们的制服没有两样,只不过衣衫褴褛,脓疮四溢。

人马的气息在清晨的冷空气里交织成蒸腾的雪白雾,父亲艾德·史塔克下令将墙边的人犯松绑,拖到队伍前面。罗柏和琼恩直挺背脊,昂然跨坐鞍背;布兰则骑着小马停在两人中间,努力想表现出七岁孩童所没有的成熟气度,仿佛眼前一切早已司空见惯。微风吹过栅门,众人头顶飘扬着临冬城史塔克家族的旗帜。

父亲神情肃穆地骑在马上,满头棕色长发在风中飞扬。他修剪整齐的胡子里冒出几缕白丝,看起来比三十五岁的实际年龄要老些。这天他的灰色眼瞳严厉无情,怎么看也不像是那个会在风雪夜里端坐炉前,娓娓细述远古英雄纪元和森林之子故事的人。他已经摘下慈父的容颜,戴上临冬城主史塔克公爵的面具,布兰心想。

父亲脱下手套,交给侍卫队长乔里·凯索,然后双手擎剑,朗声说道:“以国王之名,我,临冬城公爵与北境守护,史塔克家族的艾德,在此宣判你死刑。”语毕,他将巨剑高举过头。

布兰的异母哥哥琼恩·雪诺凑过来。“握紧缰绳,别让马儿乱动。还有,千万别扭头,不然父亲会知道。”

于是布兰紧握缰绳,没让小马乱动,也没有把头转开。

父亲巨剑一挥,利落地砍下死囚首级。鲜血溅洒在雪地上,殷红一如葡萄美酿夏日红。队伍中一匹马嘶声跃起,差点就要发狂乱跑。布兰目不转睛地直视血迹,只见树干旁的白雪饥渴地啜饮鲜血,在他的注视下迅速染成暗红。

人头翻过树根,琼恩伸手搭住布兰的肩膀,布兰也转头看着哥哥。“你做得很好。”琼恩神情庄重地告诉他。琼恩今年十四岁,观看死刑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冷风已停,暖阳高照,但返回临冬城的漫漫长路却似乎愈加寒冷。布兰与兄长并骑,远远走在队伍前方,他胯下的小马气喘吁吁方能跟上兄长坐骑的迅捷步伐。

“这逃兵死得挺勇敢。”罗柏说,“不管怎么说,好歹他有点勇气。”“不对,”琼恩静静地说,“那不算勇气。这家伙正是因为恐惧而死的,你可以从他的眼神里看出来。”琼恩的灰色眼瞳深得近乎墨黑,但世间少有事物能逃过他的观察。他与罗柏同年,两人容貌却大相径庭:罗柏肌肉发达,皮肤白皙,强壮而动作迅速;琼恩则是体格精瘦,肤色沉黑,举止优雅而敏捷。

罗柏不以为然。“叫异鬼把他的眼睛给挖了罢,”他咒道,“他总算是死得壮烈。怎么样,比赛谁先到桥边?”

“一言为定。”琼恩语毕两脚一夹马肚,纵骑前奔。罗柏咒骂几句后也追了上去,两人沿着路径向前急驰。罗柏又叫又笑,琼恩则凝神专注。马蹄在两人身后溅起一片翻飞雪雨。

布兰没有跟上去,他的小马没这般能耐。他方才见到了死囚的眼睛,现在则陷入沉思。没过多久,罗柏的笑声渐远,林间归于寂静。

太过专注的他,丝毫没注意到跟进的队伍已赶上自己,直到父亲骑马赶到身边,语带关切地问:“布兰,你还好吧?”

“父亲大人,我很好。”布兰应答,他抬头仰望父亲,父亲穿着毛皮大衣和皮革护甲,骑在雄骏战马上如巨人般笼罩住他。“罗柏说刚才那个人死得很勇敢,琼恩却说他死的时候很害怕。”

“你自己怎么想呢?”他的父亲问。

布兰寻思片刻后反问:“人在恐惧的时候还能勇敢吗?”

“人惟有恐惧的时候方能勇敢。”父亲告诉他,“你知道为什么我要杀他?”

“因为他是野人,”布兰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绑架女人,然后把她们卖给异鬼。”

父亲微笑道:“老奶妈又跟你说故事了。那人其实是个逃兵,背弃了守夜人的誓言。世间最危险的人莫过于此,因为他们自知一旦被捕,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恶向胆边生,再伤天害理的勾当也干得出来。不过你会错了意,我不是问你他为什么要死,而是我为何要亲自行刑。”

布兰想不出答案。父亲说:“史塔克家族的人相信判决死刑的人必须亲自动手。如果你要取人性命,至少应该注视他的双眼,聆听他的临终遗言。倘若做不到这点,那么或许他罪不至死。”

“布兰,有朝一日你会成为罗柏的封臣,为你哥哥和国王治理属于自己的领地,届时你也必须执掌律法。当那天来临时,你决不可以杀戮为乐,亦不能逃避责任。统治者若是躲在幕后,付钱给刽子手执行,很快就会忘记死亡为何物。”

(注)罗柏,临冬城公爵艾德·史塔克的长子,临冬城的继承人,布兰的哥哥。

(选自《冰与火之歌》)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刑时,琼恩提醒布兰要“握紧缰绳”“千万别扭头”,是因为他希望布兰战胜内心的恐惧,在父亲面前展示出史塔克家族人的勇气。
B.罗柏和琼恩都是布兰的哥哥,作者用极其精当的描写,刻画出两人的不同形象特点,罗柏强壮、迅速、任性,琼恩优雅、敏捷、深沉。
C.对于守夜人被处死的命运,罗柏认为是他效忠野人,理当处死,琼恩认为他内心恐惧,死在所难免,父亲认为他逃避责任,因而判处死刑。
D.节选部分围绕处死死囚这一事件,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揭示史塔克家族的人对“恐惧”“勇敢”“责任”在认识和态度上截然不同。
【小题2】请结合布兰观看处死死囚的经过,简要分析布兰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节选部分多次提到了“眼睛”以及“眼神”“目光”等,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描写归纳整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4 09:4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缙云的古风

鲍尔吉·原野

(1)在缙云,我喜欢仰面看天空的云。这里多山,朵朵白云围绕山峰,缠绵不走。虽然我知道缙云的地名不关云的事,它是轩辕黄帝的号。史记记载,黄帝又曰缙云氏。当年黄帝氏族从西北高原迁移到古越族聚集的浙江中部,建立了以缙云为名的方国。唐武周时代,即公元696年,县名改为缙云。但是地名有云,来客难免要往天空张望。这几天雨歇,天上一派好云。白云似城垣,如马队,浩浩荡荡地川流而过。它们在地上的随从则是迂回奔走的好溪。好溪也是一个好名字,在江河前面直接加一个好字,恐怕只有缙云。水利万物而莫争,当然好。

(2)前面说黄帝在这里建立了缙云国,是传说。而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公元239年,缙云人在海拔1200多米的古方山上修建了一口方塘,即水库,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浙江最早的山区水利工程。你没法想象,在那么高的地方,人们穿过陡峭的山路去修一个水库。

(3)缙云人崇拜山,当地方言把山称作山娘,他们把崇山峻岭看做母亲。乡间秋收,农民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祭山娘。筑路造屋,开工之前也要祭山娘。缙云人认为,山上的鸟兽草木是山娘的子孙,土地是山娘的皮肉,不得随意毁伤。这真是可爱的传统,用现在的话说叫做环保,实为共生。在这里,哪家人屋里如果爬进了蛇,当地人不会把蛇打死,而要点上熏香把它熏跑。缙云人上山垦田,人站高处,锄头放在下面,由下往上挖;而不能对着山头举起锄头,以兹表达对于山娘乃至大地的崇敬。

(4)说到缙云的山,自然要说鼎湖峰。传说轩辕黄帝当年来此地,相中的就是这座鼎湖峰,于是定居于此,并把这座山命名为缙云山,也就是黄帝山。黄帝在鼎湖峰顶上铸鼎炼丹,最后驾龙升天去也。之后,缙云成为古时江南祭祀轩辕黄帝的中心。

(5)鼎湖峰拔地而起,上下同圆。它固然是一座山,但把它叫做石柱更合宜。在苍翠的山峦之中,在好溪的喧哗声里,突兀而立的鼎湖峰引人遐想。我第一眼看到鼎湖峰,便觉人类的渺小,只能站在地面上仰之望之,如果环绕此峰观察一下该有多好。再一想,飞鸟幸福啊,它们可以围着鼎湖峰飞无数圈,累了在上面栖息。

(6)期望环峰飞翔的人,不光我一个。宋代诗人柳绅初到缙云时,惊叹于鼎湖峰的雄奇,留下一首诗:“独出诸峰表,周围百丈圆。千寻雄镇地,万仞上摩天。湖浪动星际,莲花生日边。终当驾云鹤,绝顶会群仙。”他想象自己骑着云中的仙鹤,到达鼎湖峰绝顶,去拜会群仙。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也曾为鼎湖峰所倾倒。南朝宋永初三年,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他赴任路上经过缙云,改乘竹筏,走好溪水路。他在《归途赋》中叹曰:“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历古今而常在,经盛衰而不易。”在《游名山志》中,谢灵运再度写到鼎湖峰“缙云山孤石干云,可高三百丈,黄帝炼丹于此”。好风景经过谢灵运的夸赞,传播士林,咏叹缙云的诗篇越来越多。李白在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开篇写道“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神往鼎湖峰的大诗人还有白居易。唐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缙云一游。他听说鼎湖峰顶有黄帝置鼎而塌陷形成的湖,湖上生莲。他想,倘若劲风吹过,峰顶的湖水会不会随风而落,形成高天散雨的奇观呢?白居易为此留下一首诗:“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我做不出这样的好诗,但比古贤幸运的是可以坐缆车观望鼎湖峰。缆车在山峰后方,一路攀升到山顶,可窥见鼎湖峰顶全貌。放眼望去,几近梦幻。

(7)鼎湖峰边上的苍龙峡口,东晋时即建有祭祀黄帝的缙云堂,它是有史记载以来江南最早祭祀黄帝的建筑。唐乾元间,经缙云县第一任太守李阳冰奏准,缙云堂改名黄帝祠宇,李阳冰题写篆额。李阳冰的篆书与李斯并称“小篆二李”。这些年,逢清明节与重阳节,当地都要举办规模宏大的祭祀。重阳节由地方政府主持公祭,清明节则是民祭黄帝的节日。

(8)我喜欢考究方言,尽管并没有语言学的基础。我十分崇拜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他同时又是音乐家与作家。他写的自述,让人百读不厌。赵元任通33种汉语方言,可以用口技的方法,模仿一个人从北京出发,周游全国,从东北返回的经历,用各地方言表述那里的风土人情与特产。方言实为历史的活化石。我跟缙云人聊天,发现这里的方言遗存着明清之前的古语,或许还有古越国的语言。比如他们把“人”称之为“丁”,一如汉代的称呼。小伙子,他们称“后生丁”。“大丁”指成年人,“老髯丁”是老人。称“女孩子”为“婉转尼”,过门的新媳妇叫“新妇”,与《陌上桑》的称谓一样。唐宋时期的词语也保留在当地农民的言谈中。“走过去”这句话,当地人发音“往过克”。“去”的读音为“克”,这是明代以前的发音。明清之后的汉语,名词后面爱加“子”字,比如桌子,椅子。而缙云只叫桌、椅,不加“子”,保留明代以前的读法。从他们语言的古朴,想到缙云的百姓把山称之为山娘,认为鼎湖峰是黄帝炼丹的道场;而他们的语言中又保留着好多古音,这就是文化,文化应该源远流长,有山水和人的血脉气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7月06日第11版)

【小题1】全文为什么以缙云的地名开头?
【小题2】简析文中第六段的写法。
【小题3】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征。
【小题4】分析标题中“古风”的具体内涵及作为标题的好处。

同类题2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
A.两位姑姑打电报要聂赫留朵夫顺道去看她们,而他却不肯前往,卡秋莎冒着风雨深夜赶到火车站去见他。卡秋莎把脸贴到窗玻璃上敲打窗子,但聂赫留朵夫没有听到,关上了车窗。无望的卡秋莎想卧轨自杀,但肚里的孩子使她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此后,她的思想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她再也不相信善了。
B.第二次探访监狱时,聂赫留朵夫把诉状拿给玛丝洛娃签名,玛丝洛娃请求他帮助梅尼绍夫母子伸冤。聂赫留朵夫则再次表示要赎罪,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玛丝洛娃宽恕了他,但不同意结婚。
C.聂赫留朵夫去彼得堡之前到他从姑姑们名下继承的庄园去,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D.聂赫留朵夫把一张早年的合照送给马斯洛娃。她一开始很开心,但当同伴说已经认不出是她时,她想起尘封的往事,想起了当初在等待聂赫留朵夫的时候过的悲惨生活,她又生出了原先对聂赫留朵夫的怨恨与责备。
E.姐夫拉戈仁斯基是个既没有名望也没有财产,却极其工于心计的官场老手。聂赫留朵夫对他非常反感,但出于礼节,见面时他表现得十分友好。
【小题2】简答题。(5分)
“您到医院去过了,他们大概向您谈到过我了……”
“哦,那是您的事,”聂赫留朵夫皱紧眉头,冷冷地说。
这是玛丝洛娃上诉案被驳回,聂赫留朵夫离开彼得堡,回到莫斯科,见到玛丝洛娃时两人的对话。聂赫留朵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感表现?这其中的真相是什么?请简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不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了。”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诸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打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儿子还活着”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也是父母的坚定信念,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虚幻的幸福遐想中生活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信念不灭。
B.作者善于铺垫,如陌生人“从楼梯上滚落下来”这一结果,作者在前文就有铺垫,“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C.真相大白后,陌生人没有再说话,表明他内心受到了触动,人性中的某些因子在他内心深处被激活了,这是他弃恶从善、洗心革面的开始。
D.老夫妇由于对爱子的极度思念,往往会陷入一种虚幻的想象中,总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写表现了他们对儿子刻骨铭心的爱,令人感动。
【小题2】日本作家星新一是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这篇小说的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试简要阐述小说中悬念手法的运用。
【小题3】文章以“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结尾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眼泪

鲁道夫刚从战场上退下来,虽然战争并没有给他的身体带来残疾,可是他心里的那道闸门已经自动关闭了。他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很少说话,更不轻易谈什么感情。虽然有暂时的鲜花和啤酒迎接它,但是没人真正关心他的未来。对于鲁道夫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他从朋友那里听说有一个新兴的职业,就是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当替身爸爸。鲁道夫身上的军人气质非常符合单身妈妈的要求。一个月的报酬,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他决定试一试。
当鲁道夫微笑着出现在一个叫艾玛的单身妈妈面前时,她立即被他阳刚的外形吸引,并同意签合同,让他当她5岁儿子汤姆的爸爸。
鲁道夫出现在艾玛的住宅前,隔着栅栏,他看到一个男孩箭一般地从门里冲出来。朝阳下,那一头卷曲的金发,像极了鲁道夫小时候。孩子张开双臂朝他飞奔过来,鲁道夫刚刚准备弯腰拥抱他,他就一蹦老高,牢牢地箍住了鲁道夫的脖子。
中午的时候,“一家人”去饭店吃第一顿团圆饭。鲁道夫向汤姆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执行任务的那个神秘的岛屿的故事。他还教汤姆如何按住核桃的一端,让它像子弹一样射出去。汤姆高兴坏了。两个人打闹的声音惊动了邻座的人。鲁道夫说:“好了,回家我们再玩。”汤姆立即停了下来,艾玛望着鲁道夫说:“真是难以置信,要是平时,他非要犟着玩到底不可。”
第二天一大早,鲁道夫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上班。鲁道夫的任务就是培养汤姆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毅力,给他树立起男人的形象。汤姆起床后鲁道夫立即教他刷牙、用冷水洗脸、站在喷头下洗澡,而汤姆以前都是泡在浴盆里由妈妈帮他洗的。鲁道夫先给他示范了一下,说男子汉都是这样冲澡的。汤姆虽然看着高高的喷头有点害怕,但还是站到了下面。鲁道夫打开喷头,强大的水流一下溅到了他的眼睛和耳朵里,汤姆难受得哭起来,但始终坚持不离开喷头,直到全身冲洗完。
随后,鲁道夫将快乐得像只小鸟一样的汤姆送到幼儿园。汤姆向他遇到的每个小朋友介绍说:“这是我爸爸,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傍晚的时候,鲁道夫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附近。远远地,汤姆走出大门,到处张望搜寻;看到鲁道夫,那张小脸开出了一朵灿烂的花。  
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合同到期了,他的账户进了不少钱。鲁道夫内心有些轻松,但又是沉甸甸的。艾玛认为汤姆关于父亲和男人的直观认识已经建立,而汤姆对鲁道夫又过分依恋,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她拒绝了鲁道夫将合同延长一个月的要求。
和孩子分手那天,鲁道夫装作又要长期出差执行任务。听到这个坏消息,汤姆的眼里溢满了泪水。鲁道夫说:“我跟你说过,男子汉是不轻易流泪的。”汤姆只好强忍着泪水,尽管战场上不断有鲜血和牺牲,但鲁道夫从没流过眼泪。离开时孩子的哭喊,却让他的眼泪涌出了眼眶,他快步钻进车子,再也不敢探出头看汤姆。
不久,鲁道夫找到了一份保卫工作。但他始终不能忘记汤姆。有许多次,他都不由自主地来到汤姆家附近。有一次,他看到汤姆独自在院子里练习跨越,神情是那么的认真和寂寞。泪水再次模糊了鲁道夫的双眼。
鲁道夫知道,艾玛是不会允许他再靠近孩子的,她会在孩子逐渐习惯独立生活的时候,突然对孩子宣布,他的父亲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了,永远不会回来了。鲁道夫想在艾玛宣布他“牺牲”前,通过写信的方式再为孩子做点什么。信件可以由她负责传达,通信时间和内容都由她控制。艾玛同意了他的要求。
鲁道夫在第一封信里告诉汤姆,他非常想念汤姆,问汤姆有没有按照他的要求继续严格锻炼,他在信的最后还编造了神秘岛上惊险而离奇的生活。艾玛看到信中有许多男孩感兴趣的新知识,提出要为他写的信付费。鲁道夫拒绝了,说这只是后续服务。
没过几天,鲁道夫收到了汤姆的回信,汤姆得意地报告了他在各方面的进展,还一个劲儿地抱怨“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其中有一段内容让鲁道夫再次黯然泪下:“你出门的时候,我看到你的眼睛里噙着泪水,却没有落下来。我想跟你一样,不让眼泪落下来,因为你说真正的男子汉是不轻易落泪的。现在,我可以让想你的眼泪停留5秒了,但我想让它停留得更久。你的眼泪落下来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它落下来了,请将那滴眼泪寄给我,因为我想看看爸爸落下来的眼泪和我的是不是一样……”
鲁道夫看到这里已是泪流满面,他给汤姆回信:“我很高兴你学会了忍住眼泪……我的眼泪到现在还没落下来,我正努力让它停留得更长一点。但是,万一哪一天它落下来了,我敢保证它跟你的眼泪是一样地,因为我们都是男子汉……”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再是替身爸爸的鲁道夫依然思念着汤姆。他的心灵早已不再封闭,脸上也有了笑容,这都要拜那个可爱的“儿子”所赐。他盼望着有一天还可以再见到汤姆,看见汤姆欢欣雀跃地跑过来,搂住他的脖子喊“爸爸”。为此,他每天祈祷。鲁道夫的祷告真的应验了,他收到了汤姆的信。信里夹着一张纸条,那是艾玛的笔迹:“明年同一时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回家’探望一次汤姆。他为了验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将想你的泪水都滴在了一只小瓶里。我想你该回来让你的眼泪也落到瓶子里去,亲眼见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

(有删改)

【小题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轻松____________   ⑵ 沉甸甸的___________
【小题2】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小题3】从与汤姆的关系的角度,简要概括小说中鲁道夫的形象特征。
【小题4】请结合文章,探究标题“眼泪”的丰富意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毎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是致命伤。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

朋友们,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人人生而平等;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亚拉巴马州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

(摘编自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百年前,《解放黑奴宣言》的签署使美国千百万黑奴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B.美国的缔造者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承诺,但是政府却没有完全实践诺言。
C.与会者来到美国首都,齐聚圣地,就是为了提醒政府现在的时间非常急迫。
D.对美国来说,如果它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可能是致命伤。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黑人不公正的现实处境与共和国的缔造者的美好诺言进行对比,阐述了此次集会的起因。
B.文章在论证黑人的现实处境依然悲慘时,从政治、物质、精神等三方面进行逐层深入的类比论证。
C.文章多处运用比嗆,如“灯塔”“镣铐”“枷锁”“孤岛”“空头支票”等,增强论证的形象性。
D.文章始终围绕“梦想”展开,先指出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指明实现“梦想”的策略并揭示其内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美国政府实现民主的诺言,实现种族平等,使不同肤色的人共叙兄弟情谊,就应采取渐进主义措施。
B.只要黑人得不到公民的应有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获得安宁或平静,将会因叛乱继续动摇国家的基础。
C.即使心急如焚,但在斗争时也不能抱着敌对的心态,而应举止得体,纪律严明,还应该团结白人兄弟。
D.美国只有真正实现有色人种享有和白人一样的平等、自由的权利并充满正义,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