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二)

文天祥

落落南冠自结缨,桁杨卧起影纵横。坐移白日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

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黄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注)①狴犴(bì’àn):指监狱。②南冠:与“楚囚”意同,指囚犯。③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④桁(háng)杨:用于颈部、手脚的木制刑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了两个典故,“南冠”自指,“结缨”自励,见出诗人意志的坚定。
B.“影纵横”,写诗人狱中戴着刑具坐卧的情景,表现出苦涩的狱中处境。
C.“坐移白日”“梦断青灯”,写昼观日影、夜不知时的孤寂,凄婉而悲凉。
D.“黄粱得失俱成幻”一句,直斥元朝统治者的美梦不能成真,慷慨激昂。
【小题2】本诗五、六句与《过零丁洋》的第二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较,在抒发情感和表达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16 12:3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购:重金收买
B.道海安,如皋 道:取道
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殆:大概,恐怕
D.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阃:统兵在外的将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挟匕首备不测   几不纳死
B.巡船所物色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C.死固付之度外矣 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
D.贾家庄为巡徼所陵迫死   逻者数十骑,无所逃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选语段来自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本篇题为“后序”,体裁相当于“跋”,一般放在文集的前面, 来说明写作的经过等内容。
B.本文语言生动而准确,如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出,渡,入,展转,至于”等词,反映了文天祥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和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C.在选文第二段中,扣住一个“死”字,一口气历数了十八个死,写出了十七次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经历的磨难。
D.选文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饱含着强烈的抒情性,基调悲壮。情因事勃发,各有不同,生动地表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内心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抒发了爱国忧国之志。
【小题4】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2)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潮州寺丞洪公行状
文天祥
公讳天骥,字逸仲,世晋江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沉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
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余人,骚动两,诸所委捕,多畏沮。公奋不顾身,提兵捣其巢,一举空之。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宝佑六年,淮阃择士自从,公为属。景定二年,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登俊斋,皆捐俸入为之,敛不及民。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邑以大治。
咸淳四年,公轮对,首尾二千余言,其辞淳复恳切,深刺腧髓。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之兴之害,米舟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三年,知潮州,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己疾。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潮有防田旧堤,多啮于水,取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
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德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乐哉,斯丘!我死则葬焉。”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致仕。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
子男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已未奉治命以葬。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岁得谷 / 万斛以纾戍卒 / 廪食饷足 / 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B.可岁得谷 / 万斛以纾戍卒廪食 / 饷足则籴 / 宽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C.可岁得谷万斛 / 以纾戍卒廪食饷足 / 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民永无 / 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D.可岁得谷万斛 / 以纾戍卒廪食 / 饷足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征辟: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文中“辟”指洪天骥受到皇帝选拔。
C.姻族指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在古代婚一般指女方父母,姻一般指男方父母。
D.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古人常以此指儿童;古代男子二十岁通常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加冠以示成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天骥天资聪颖,通晓经史。洪天骥读书讲求微言大义,注重通读了解,所以对于诸子百家著作能从头到尾阅读明白,其子洪应午整理遗稿取名为《东岩集》。
B.洪天骥勇敢谨慎,重视教育。担任建宁县尉时,率领军队击败盗贼王若曾;进入仕途后,不依附权贵;在担任香山知县时,拿出俸禄建设学校,用礼仪教育百姓,取得了较大成效。
C.洪天骥擅于理政,爱民如子。在朝论之时,他建言罚没大户,以除籴患,得到朝廷一致认可;在潮州任上,修建学校,修建河堤,百姓称为洪公堤,离任之时老人小孩相送不忍他离开。
D.洪天骥真诚教育学生,同时人洒脱。在担任华州云台观主管时,常常赋诗游览,喜爱南山风物。十年正月安然离世;教授弟子时,常常教授他们名利之外和终身受益的学问。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
(2)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主德裙中奏(节选)

文天祥

自古立国,一是以人心为本。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田单一日复七十余城,以人心固也。元奸得罪于天下,天下怨愤郁抑,十有五年,遂使诸侯解体,强吾民北面而役之。彼知归怨元奸,未尝归过朝廷也。乃今三百余年,祖宗涵育之遗黎,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讴吟思汉,日徯王师。所在义民抗敌者,大或数万,小亦数千,此拔乱反正之大机栝也。然人心易得,其失亦易。顷者朝廷弛公田,蠲常赋,宽商禁,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天下诵之,以为快活条贯,人心顿苏,敌势顿沮。我是以有独松关诸屯之捷。通国上下,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今日收人心之具已尽举行。而臣恤纬之忠,独以为未也。草间豪杰,方且量朝廷之意向;边头诸将,方且视庙堂之指授;学校之聚议游谈,闾阎之道听涂说,方且劘(注)执政之然否,追行事之得失。于传有之:得国常于斯,失国常于斯。今上至宫闱与嗣皇起居,下与公卿与百执事,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则诸将莫不用命,英雄莫不归心。以此众战,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而无推车必行之心,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宫中与府中不相闻,阃内与阃外不相应,赏罚混淆,正邪贸乱,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断制之义少,敌人以此轻中国,奸雄以此觇朝廷,人心之愤悱者日以怠,公论之激昂者日以靡,而我之人民,将有甘心于敌人之庭而不悔者矣。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

注解:劘,切磋,引申为直言劝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 荼毒:毒害,残害。
B.顷者朝廷公田    弛:放,放纵。
C.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 濯:洗,洗除。
D.以此患为主 殄:消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人心失也     木直中绳,輮为轮
B.元奸得罪天下 不拘
C.草间豪杰,方量朝廷之意向 君尝为晋军赐矣
D.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无推车必行之心   幽于粪土不辞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在文中提出自古立国以人心为本的观点,并且强调得人心容易,失人心也容易,值得上至国家,下至部门做管理的人借鉴思考。
B.文天祥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后进言,只要顺应民心,团结抗敌,胜利可待,但同时又建议不可获小胜便以为无忧,而要整顿内弊,处置得宜,征服人心,表现了远见卓识。
C.本奏章理足言宜,析形势,论对策,大胆抨击朝廷赏罚混淆、正邪错乱、姑息牵制的弊端,颇显忠臣爱国之心。
D.本文的进言技巧值得借鉴,从兴国立意,紧扣皇帝的志趣所在;肯定其曾有的作为,以取悦皇帝之心,为进言奠定基础;以假设指其时弊,不直言说破,便于对方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
(2)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其 祸 可 胜 言 哉 裴 度 有言 承 宗 敛 手 削 地 韩 弘 舆 疾 讨 贼 岂 朝 廷 之 力 能 制 其 死 命 哉 由 处 置 得 宜 能 服 其 心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