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改元宝鼎
吴主以陆凯为左丞相,万彧为右丞相,吴主恶人视己,群臣侍见,莫敢举目。陆凯曰:“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猝有不虞,不知所赴。”(1)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
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凯上疏曰:“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昔汉室既衰,三家鼎立;(2)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地危险,塉确,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此观之,足明民心与天意矣。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大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 来,乃有千数,此耗財之甚者也(3)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臣愿陛下省息百役,罢去苛扰,料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国家永安矣。”吴主虽不悦,以其宿望,特优容之。
九月,诏:“自今虽诏有所欲,及已奏得可,而于事不便者,皆不可隐情。”
戊戌,有司奏:“大晋受禅于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如虞遵唐故事。”从之。
冬,十月,丙午朔,日有食冬。
永安山贼施但,因民劳怨,聚众数千人,劫吴主庶弟永安侯谦作乱,北至建业,众方余人,未至三十里住,择吉日入城。遣使以谦命召丁固、诸葛靓,固、靓斩其使,发兵逆战于牛屯。但兵皆无甲胄,即时败散。谦独坐车中,生获之。固不敢杀,以状白吴主,吴主并其母及弟俊皆杀之。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当破扬州。”故吴主徙都武昌。及但反,自以为得计,遣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
十一月,初并圜丘、方丘之祀于南北郊。
罢山阳公国督军,除其禁制。
十二月,吴主还都建业,使后父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收留镇武昌。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滕后之宠由是渐衰,更遣牧居苍梧,虽爵位不夺,其实迁也,在道以忧死。何太后常保佑滕后,太史又言中宫不可易。吴主使巫觋,故得不废,常供养升平宫,不复进见,诸姬佩皇后玺绂者甚众,滕后受朝贺表疏而已。吴主使黄门遍行州郡,料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后宫以千数,而采择无已。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粹有不虞,不知所赴 虞:欺骗 |
B.发兵逆战于牛屯 逆:迎,抵抗 |
C.固不敢杀,以状白吴主 白:禀告 |
D.虽爵位不夺,其实迁也 迁:放逐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来,乃有千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丙午朔,日有食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
C.在道以忧死 作《师说》以贻之 |
D.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 名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
B.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本文中代指前代历法。 |
C.戊戌,即戊戌年。古人干支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本以纪日,后又用以纪月纪年。 |
D.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两千石,在秦汉时期,地方郡一级的政权机关长官郡守的年禄是二千石,后世常常以二千石来代指地方郡守级的官员。 |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
B.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
C.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
D.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V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
【小题5】下列对原文存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主居于武昌,扬州百姓逆流而上提供物资,在没有发生灾荒的时候,就已经使 百姓精力用尽;又奢侈无度,国无大事,己经国库空虚了。足见,吴王昏庸,劳民伤財。 |
B.吴主左承相陆凯忠言直谏,进言吴王减免劳役、捐税,减少宫女,严格选官,然 而未被采纳。 |
C.吴主庶弟协同山贼犯上作乱,终被活捉,吴主杀死了孙谦及其兄弟、母亲,不念 亲情。 |
D.吴主迷信巫术而又好色无度,后宫女子上千依然不断选人入宫。 |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
(2)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
(3)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